APP下载

深圳后海填海工程对城市内涝影响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6-02-04黄小平

中国水利 2016年13期
关键词:旧城区填海造地深圳湾

李 战,黄小平

(广东省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518001,深圳)

深圳后海填海工程对城市内涝影响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李战,黄小平

(广东省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518001,深圳)

填海造地;城市内涝;应对策略

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珠江口东岸,是我国最早建立、发展最快的经济特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于面积不足2 000 km2且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深圳而言,土地供应必然成为这个国际影响力日增的新兴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掣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实施了多次大规模填海造地,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缓解人地矛盾发挥了历史性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引导、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填海造地也进一步凸显了城市内涝问题。在未来10年内继续大规模填海的规划背景下,当前“逢雨必涝”的现实情况亟待改变。为此,以深圳后海片区填海工程实施后对城市的内涝影响分析为例,在总结国内外填海经验的基础上,反思深圳填海造地对城市水安全的影响,研究应对策略。

一、后海片区及后海填海工程简介

后海片区位于大南山以东、深圳湾以北,以后海滨路为界,西侧为老城区,面积5.99 km2,地势平缓,西侧略高,地面标高为3.5~4.5m。排水体系顺势布置,填海之前区域雨水主要通过环北路、创业路、登良路、东滨路等10条东西走向的排海干渠排入深圳湾。

1999年开始启动后海填海工程,填海范围为环北路以南、后海滨路以东,填海面积5.8 km2,填海区地面高程为4.5~5.0m。与国内及深圳之前采用的填海方式类似,后海填海工程依旧采用简单的外推式填海方式。填海区形成后,原有的排水体系遭到破坏,填海区以西的老城区多次发生内涝。

二、内涝原因分析

与深圳其他填海区类似,后海片区的地势及水文条件具有一般性,因此对该片区的内涝原因分析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分析,造成后海旧城区内涝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自身地势较低。该片区属于总体地势较低的深圳湾区,地面高程在3.5~4.5m之间,根据深圳市防洪(潮)规划成果,该区域自排情况下组合的潮水位为2.59m,容易出现内涝。

②排水系统稳定性差。深圳湾属浅水内湾,该区域海域潮动力较弱,据深圳湾泥沙淤积预测及其影响研究,湾区呈现泥沙淤积逐年增加趋势,在潮水回溯的情况下,排水管渠不断淤积且屡清屡淤,导致排水不畅,对上游(旧城区)竖向排水形成壅堵影响。

③外推式填海造地对原排水体系的冲击。后海旧城区虽然地势较低,外部排水条件不利,但在填海工程实施前,旧城区发生内涝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均远低于填海后。正是由于外推式的填海方式严重改变了原有排水体系,延长了本就不畅的排水路径,造成水位进一步壅高,加大了旧城区的内涝频率及受涝面积。

此外,造成填海区旧城内涝的深层原因在于深圳粗放型的填海方式与当前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即深圳乃至全国目前仍处于填海的初级阶段,填海工程的推进缺乏科学论证、系统规划、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

三、应对策略

分析总结填海工程,在科学论证、规划引领、协同推进等方面进行论述的文章不少,因此本文立足工程,以水为本,重点从水系分布、填海模式等方面阐述有关应对策略。

①在狭窄的内湾填海时,应保证现有排海渠道出口扩散延伸,保留原河道主槽位置,河道宽度以满足河道冲淤平衡和潮位为控制条件,一方面避免水面缩窄造成的水位壅高,另一方面应考虑原近海范围内的流速维持不变,避免增加淤积。

②根据该区域潮汐运动规律,预留水系通道,创造循环水系,特别是对于狭长区域填海,应使周边水系能够形成环流,利用潮差形成的水动力基本维持填海前后的旧城区水系排水条件不变。

③填海之前应就现有排水系统进行评估,若旧城区均能满足自排,填海时应采取人工岛、凸岸式等离岸式填海方式,预留内河与现有城区水系连通;若现状城区地势较低,已不同程度出现内涝问题,可考虑预留调蓄内湖,外围填筑海堤阻断潮水影响,通过水闸控制内湖水位,确保旧城区雨水可以自排,必要时也可修建集中抽排泵站。

④对现状海域周边淤积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潮汐运动规律,合理布置海岸线走向,减少淤积。

对本文所涉及的后海片区,原规划在填海工程实施后采取修建排涝泵站及拓宽下游排水渠的方案解决旧城区内涝问题。该方案虽然可以实现消除内涝的目标,但是对于填海前旧城区基本不涝的后海片区,如果借鉴“离岛式”的填海理念,采取逆向思维,开挖大尺度的人工河道(后海河工程),相对泵站方案显然更为经济、生态。不但可以通过人工河道的实施截流上游混流污水,改善近岸水体水质,而且为后海商住中心区域打造了一条可供市民近水、亲水、赏水的一条绿色景观长廊,将有力带动两岸的土地升值及商业发展,产生较好的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

四、结论

推进填海工程应在重视前期科学论证、系统规划、生态优先的基础上,根据填海区域(旧城区及新填区)自身特点合理布置水系,选择合适的填海方式与岸线形式,尽可能减少填海造地对旧城区排水体系的影响。此外,对已存在内涝问题的填海区,后海河工程为我们应对填海区涉水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系统解决思路,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1]尹鸿伟.日本填海的教训[J].中国社会导刊,2006(19).

[2]罗章仁.香港填海造地及其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1997(3).

[3]深圳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排水工程项目建议书[R]. 2008.

[4]徐照明,马强,蒋磊.深圳湾泥沙淤积预测及其影响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5(2).

[5]考察团.日本围填海管理的启示与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6).

责任编辑董明锐

TV878

B

1000-1123(2016)13-0033-01

2016-06-10

李战,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河流水环境、城市防洪。

猜你喜欢

旧城区填海造地深圳湾
深圳湾体育中心
深圳湾公园植物模式分析
探究旧城区改造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旧城区改造中的景观设计——大连老旧城区楼院环境改造
厦门建堤与填海进程共同影响下的城市发展初探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填海造地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就业拉动的贡献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