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倾销:为何总是中国产品“中枪”

2016-02-04

新传奇 2016年31期
关键词:替代国世贸组织救济

反倾销:为何总是中国产品“中枪”

“目前有两种论调,说中国不是市场经济,说中国产能过剩,因而拒绝停止使用反倾销‘替代国’做法。这些论调根本违背国际条约义务。不管如何,今年12月11日,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均应履行其放弃反倾销‘替代国’做法的义务。”

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今年以来,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更如疾风骤雨般到来,平均每月超过10起,差不多三天一起。

为什么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愈发频繁?又是哪些国家在利用贸易保护措施屡屡向中国产品“出手”?

美国、印度出手最多

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了来自1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65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同比上升66.67%,涉案金额85.44亿美元,同比上升156%。而去年同期,只有37起,涉案金额35亿美元。仅仅半年,65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已超出去年全年总额。

进入7月份,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案大有不降反增的势头。

自7月1日土耳其对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后,先后有印度对华彩涂板发起反倾销调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板带材作出补贴调查初裁,美国就中国对锑、钴、铜、石墨、铅、镁、滑石、钽和锡等9种原材料的出口关税措施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越南对中国彩涂钢板发起保障措施调查,巴西对华高碳钢丝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欧盟就中国对锑、铬、钴、铜、石墨、铟、铅、镁、滑石、钽和锡等11种原材料的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及相关管理措施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美对华大型洗衣机作出反倾销初裁。

从数据来看,又以遭受反倾销调查为最多。在上半年的65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中,反倾销案件达46起,占比约70.8%。

以国别看,据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披露,上半年,美国和印度成为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立案数量分别达18起和15起,同时,涉案金额最多的国家也是美、印两国。

为何今年来贸易摩擦突然激增?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这与全球经济和整体市场形势的恶化有关。由于需求的普遍缺乏,大家都在争夺有限的市场。在彼此激烈的竞争中,各国使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意愿和频率也就会更强烈。

“今年是美国的选举年,中国一直是美国两党在竞选阶段的一张牌,外加其国内经济增长承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美国在WTO下采取多种贸易救济措施,以减少外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员周密说。

周密认为,印度频频采用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是为了获得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帮助本国产业发展。“在发展中国家里,印度较重视制造业和商品贸易的发展,与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结构较为接近。因此,两国产品的竞争就更激烈一些。此外,印度经济增速较快,也促使其需要努力拓展国际市场。”他如是分析。

而无论是今年还是往年,中国的钢铁产品无疑是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灾区。

中国深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之害

所谓“贸易救济措施”,根据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官网的释义,指为维护公平贸易和正常的竞争秩序,WTO允许成员方在进口产品倾销、补贴或过激增长等给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手段,对国内产业进行救济。

其中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纠正的是企业的价格歧视,和由于政府补贴而使产品获得的优势;保障措施针对的是进口激增的情况而采取的紧急进口限制措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征收特别关税、实施进口数量限制等。

“中国一直是贸易救济调查的最大目标国。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沈丹阳在7 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仅以2011年-2015年国外对中国发起的案件为例,每年涉案金额平均约110亿美元,累计涉案金额约550亿美元。国外救济措施实施期限最少为5年,而实际上,大多数措施的实施期限达到10年甚至更长,这就对中国出口的抑制作用更为负面。每年对中国外贸的整体影响为1400亿-1500亿美元左右。”沈丹阳说。

为何反倾销措施被更普遍地用在中国身上?在周密看来,这主要由于在我国签署的《入世议定书》的第15条里,允许了“替代国价格”的做法(即在裁定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时,不以出口方本国的成本,而是使用第三国的生产成本作为比对价格),所以,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一方就在对是否倾销、倾销幅度的裁定上,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反倾销的滥用。

7月22日,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清楚地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在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采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倾销幅度的做法应于 2016年12月 11日终止。这就像双边合同,中国已履行义务,其他成员也应按期履行,终止反倾销“替代国”做法。

“目前有两种论调,说中国不是市场经济,说中国产能过剩,因而拒绝停止使用反倾销‘替代国’做法。这些论调既不合法,也站不住脚,根本违背国际条约义务。不管承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不管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今年12月11日,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均应履行其放弃反倾销‘替代国’做法的义务。”王受文说。

对贸易保护主义学会说“不”

中国尝试从国际规则的重新厘定寻求突围。

7月初,中国主办的2016年二十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批准了《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首份《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其中明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决定将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的措施延长2年至2018年。

贸易保护措施看似针对的是产品,然而,受到打击的却是涉案产品相关的整个行业,并进而影响到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中国产品的背景下,中国更需要积极应对,以维护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周密告诉记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是WTO最重要机制之一,允许成员在其他成员违反WTO义务时采取惩罚性措施。我们应该首先根据WTO规定的流程,积极应诉,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同时,也可以关注其他国家是否存在违反WTO规则的行为,如果有,我们也应采取相应方式,以保护我国企业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新华网2016.7.26)

猜你喜欢

替代国世贸组织救济
No.12 世贸组织: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减缓
在世贸组织舞台奏响华彩乐章
奥孔乔-伊韦阿拉:世贸组织的“新舵手”
虚假仲裁中案外人权益之侵权法救济(上)
替代国制度的含义(答读者问)
关系救济
“美国人领取救济”图辨析
28
欧盟:正式就批准的农药向世贸组织通报
论替代国制度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