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朴园的爱情悲剧探析

2016-02-04王雪梅

山西青年 2016年14期
关键词:侍萍周朴园人性

王雪梅

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周朴园的爱情悲剧探析

王雪梅*

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曹禺创作的《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成熟。《雷雨》除塑造了最有“雷雨”性格的繁漪形象之外,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也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周朴园到底是一个十恶不赦的资本家,还是一个一往情深的痴情郎,一直颇受争议。本文将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悲剧爱情出发,还原真实的周朴园形象。

关键词:周朴园;侍萍;爱情;人性

在戏剧《雷雨》中,读者看到的周朴园恰如唐弢在《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评价的一样,是一位“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都市中带有浓厚封建气息的资本家”。[1]周朴园残忍而狡诈:江堤出险,以工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带着鲜血的暴利;勾结政府,镇压工人起义;为赢取大户人家的小姐,逼死为他生儿育女的恋人鲁侍萍等等。周朴园是否真的对鲁侍萍存在真感情呢?何以酿成如此一出人间悲剧?

一、周朴园对鲁侍萍确有真爱

《雷雨》以四幕话剧的形式,将故事情节浓缩于一天之间,高度浓缩概括了三十年来的爱恨情仇。周朴园口口声声向众人宣示自己对鲁侍萍的怀念,却在见到鲁侍萍时惊慌失态,使人不免质疑周朴园感情的真挚性。然而,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却是真实存在的。

首先,周朴园年轻时候也曾受过新式教育,留学德国,对社会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因此对婚姻自由和人性解放不可能没有一点认识。年轻的侍萍对自己服侍的风度翩翩少爷产生爱慕之心,周朴园也与她日久生情,因此不顾周围人的反对,毅然与一个与自己地位不相符合的婢女同居三年之久,并生育了两个孩子,可见二人曾经是有过甜蜜爱情的。这已然逾越了严密的封建等级秩序,显示出了挑战传统的巨大勇气。

其次,周朴园保持鲁侍萍房间的旧貌,经常一个人去侍萍的房间待着,几度搬家却任然保留着侍萍为她缝补的旧衬衫,多年以来戒荤吃素,记得侍萍生日,夏季闭窗。如果说周朴园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痴情郎形象而刻意营造假象是说的通的。但是一个人长期,几十年如一日不变,已然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就不能不轻易否定感情的真挚性了。这一系列小细节和小习惯已经成为周朴园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这足以证明,周朴园与鲁侍萍年轻时候发生过的这一段深刻的感情,在周朴园心中颇具分量,他被一个女子深爱,拥有过深似的温柔,却又狠心抛弃了自己的恋人,爱愧纠缠。周朴园以为鲁侍萍已逝世,能有此举,也是合情合理。

再次,周朴园并不是一个喜新厌旧的负心汉。周朴园迎娶的大户千金繁漪,年轻貌美,论才情,论美貌,皆不输于侍萍。曹禺的《雷雨》向读者呈现出来的是,周朴园对繁漪的关心仅仅出于表面上的维护家庭秩序的需要才对繁漪嘘寒问暖,很少真正体贴繁漪的情感需要,才致使繁漪这朵奇花在寂寞中枯死下去,渴望爱情而不可得,竟沦落到了与继子私通的地步。周朴园在婚后的生活是不幸福的。这说明,周朴园抛弃鲁侍萍之后,再无爱情可言,纵然是娇妻孝子,也无法赎回周朴园内心的安宁和满足了。

二、周朴园悲剧的复杂原因

周朴园具有“觉新”式的双重复杂人性特点,既有开拓性的一面,又有软弱性的一面。不同的是,高觉新出身于一个腐朽落后的封建大家庭,而周朴园的家庭环境既有封建专制特点,又有新兴资产阶级的特点,因此周朴园的性格更为复杂。读者可以从周朴园对繁漪强迫喝药的情节上看到他身上浓郁的封建专制特点,又能从周朴园为利益熏心以工人的鲜血为代价换取巨额利益的残忍行为。周朴园身处时代风云的瞬息翻涌中,受到时代和自身阶级的局限。

人和事总是容易在记忆中镀金,变得越加珍贵和美好,恰恰就是因为往事的不能重来。周朴园以为侍萍早已不复存在人世,因此对侍萍的怀念和追忆是没有隐藏的。当活生生的鲁侍萍就站在周朴园面前的时候,周朴园表现出极大的震惊,并大声责问侍萍“是谁指使你来的”,表面上看这句话是极度冷酷残忍的,而事实上,周朴园早年有负于侍萍,当侍萍真正出现,他的第一反应是侍萍的出现极有可能对他现在的家庭和地位造成不利影响,这种反应完全是出自于本能的对自我安全的警惕。因此不能凭此判定周朴园对鲁侍萍爱情的真挚性。“周朴园的人格已面具化,他的自我已消隐在这面具之中。只是在无人知晓的内心世界里,才有一席之地,同时,在无意识或潜惫识中,他的真我才会偶露峥嵘。”[2]

周朴园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不是一个单纯的痴心郎,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暴虐者。在周朴园的身上,读者可以看到不同时代思想在个人身上的激烈碰撞。周朴园选择的人生道路,牺牲背叛了自己一生最珍贵的爱情,也由此付出了极其惨烈的代价:得知真相后,三人死亡,两人痴傻,一人出走,一个大家庭瞬间分崩离析,走向衰落灭亡。周朴园不得不承受了这份惨痛的悲剧。

三、总结

曹禺精心设置了话剧的序幕和尾声:周公馆变成了教会医院,楼上楼下分别住着已经疯了的侍萍和繁漪。唯一清醒的周朴园已然成为一位孤寂年迈的老人,来医院看望他们,偶尔撞进医院的年幼姐弟目击了这一切,像听“古老的故事”一样听人们谈起了十年前的往事。悲剧中原本的冲突、爱恨都被消解殆尽,置换成了一种类似宗教亲爱情感的悲悯情怀。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情是真挚的,对自己的错误选择是心怀忏悔的。周朴园既是悲剧的最初制造者,又是悲剧的最大受难者。正如曹禺曾谈论这部话剧:“《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3]

[参考文献]

[1]唐弢.中国现代文学简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陈留生.“狭之笼”里的鸟儿——周朴园悲剧意蕴的新开掘贡献[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1).

[3]曹禺.《雷雨·序》[A].曹禺文集(第1卷)[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王雪梅(1990-),女,汉族,山东日照人,聊城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与文体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110-01

猜你喜欢

侍萍周朴园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如何看待《雷雨》周朴园其人
——周朴园对侍萍的情感分析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爱与虚伪
由《雷雨》节选中的舞台说明浅析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雷雨》(节选)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