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提琴在中国的发展浅析

2016-02-03

黄河之声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琴考级二胡

李 路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小提琴在中国的发展浅析

李 路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目前我国学习小提琴的学生逐年增多,在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纵观小提琴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历史来浅析当下的小提琴教育出现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思考与探究。

小提琴教育;发展;思考

小提琴作为西方乐器家族中的“乐器皇后”,约在十七世纪末通过西方传教士的访华传入到了中国,而当时对其的传播和表演也仅限于在紫禁城的宫廷内。直到一百多年后的鸦片战争,随着列强的侵入和传教士的访华才真正慢慢进入中国。其中有以西方宗教为媒介,通过教堂音乐和学校教育为渠道的传播;还有以来华西方人士的音乐活动为媒介,通过创办乐队与音乐表演的渠道的传播[1]。随着中国人开始广泛的接触西方音乐,有一部分人开始到海外去学习。第一批小提琴留学生学成后都相继回国,为中国小提琴艺术的起步与发展作了重要贡献。例如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李四光、萧友梅、司徒梦岩、马思聪等。他们为小提琴艺术发展投入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开启了我国小提琴艺术创作从无到有的艺术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1978年12月确立“改革开放”的政策,小提琴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尽管出现了具有创新型的作品,整体的演奏技术也空前地提高到接近国际水平,但演奏者真正关心和注意的点已经转移到了自身手指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水平上了。他们在弦乐作品的再创作上下的功夫少之又少,因而这一时期的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很小。值得令人深思的一点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条件好转,小提琴的创作与教育本应该比起战争年代发展的更好,然而为什么却朝着反方向去发展?笔者想,若没有民族浩劫和战乱之争,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也会像小提琴在印度一样,变成可以演奏极为地道的、带有本民族风格的民间乐器。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一,利益的诱惑使得人们不再为创作出好的作品而努力。这里的“利益”所指的是金钱以及名利,值得提到的是,现在学生考级就像盲目的打雪仗一样。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琴的过程中很迅速的达到考级的水平,并且能在比赛中获得名次。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和行为也无形的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压力和错误的引导,导致他们为了考级为了比赛而学琴。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已然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更何谈音乐作品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下这一代能有一个进展性的突破?

其二,我国专业演奏者能力的不足是作品得不到创新的严重阻力。许多地方老师教学生学琴,考级的等级要求有一个隐形的规定,比如一年之内考三级三年之内把八级证书拿下。试想,小提琴作为乐器中最难学习的一门乐器,在短时间就能获得高级别的考级证书,学琴者真正的水平会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在这样一种教育的模式下,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是否真正的提高了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在中国的业余小提琴教学中,老师及学生在乎的是如何更快的完成一个作品,不太注意基本功的训练。这样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还破坏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这样的学琴模式只会恶性循环的导致左右手基本功不扎实,成为考级的傀儡。然而,在我国专业的音乐院校中,许多老师和学者都为了比赛而输送人才。把琴技放在第一位,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作曲家背景的了解少之又少。为了比赛而练琴就如同机器人一般,没有灵魂只是手指在指板上魔鬼的训练。就算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但我相信他们离世界级大师是有非常大的距离的。演奏者演奏乐曲若连自己的内心都感动不了,何以感动他人。近些年专注于国际比赛并且从小获了奖的一些演奏者,在长大后并没有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称为世界大师级人物。其实,从小“出成绩”越早,反倒留给自己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欲速则不达,物极而必反。在音乐素养方面,许多普通学者甚至是音乐学者都无法正确的准确的说出我国的“国歌”出自哪位作曲家的手笔,然而我们却可以很熟练的哼唱出来。这与学生学琴考级和忠于比赛的状况是否很相似呢?在考级前每天练习那一两首需要考试的作品,熟练程度在考试时已烂熟于心,但若真正问到作品的作者与背景及相关音乐本体的问题时却很少有人能一一说出。小提琴整体演奏水平、音乐文化素养的不足以及学琴教育的功利指导是导致我国小提琴音乐无法像马思聪那一代人的创作那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从教育环境方面来思考为何小提琴没有像二胡和琵琶那种外来文化一样,发展成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乐器。目前二胡和琵琶是国内音乐院校的民乐系中的两大重要支柱乐器,它们都是通过漫长的历程,从外来乐器演变成民族乐器的,其音乐也从“胡乐”演变为“民乐”。有人认为二胡和琵琶是在乐器定型之前传入中国,而小提琴不仅是在它已经定型后,而且是在经历了巴罗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甚至印象主义时期以后,在意法德俄等学派充分发展的三百年之后传进来的。小提琴和二胡有同有异,小提琴的音域比二胡要宽,有四根弦,弓子在外弦演奏;而二胡是双弦,弓子在内弦演奏。为什么小提琴不能发展成像二胡一样弓子内弦演奏呢?笔者认为教育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所产生的文化形制也是有一定差别的。在胡琴类乐器传入中国之时,是士大夫所继承和创造。“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士大夫”群体是一个精英社会分子阶层,以孔子为理论标准,他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他们的文化需求形成了文化的改变,胡琴族的祖先“奚琴”传入中原最早在隋唐以后,后演变成今天中国各民族的各种形制的“胡”琴类乐器。然而在提琴类乐器正式传入中国之时的清末,士大夫已渐渐变成了一个历史性的名词。社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在内忧外患中已面临全面崩溃,“拿来主义”盛行,在此历史背景下传入的文化也与隋唐时代的二胡和琵琶的发展环境不一样。外来乐器从“胡乐”演变为“民乐”,这说明中华民族有能力能够把一切外族的音乐文化吸收融合而演变成中国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相信我国的小提琴也会慢慢发展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特色,并打上我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发展的越来越好。

[1] 张蓓荔,杨宝智.弦乐艺术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猜你喜欢

学琴考级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音乐听力》考级(三级)教学分析与思考
孔子学琴
思乡(二胡短曲)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
炀炀的“三心二意”学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