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北茂二胡独奏曲的文化内涵

2016-02-03李新宇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二胡内涵创作

李新宇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刘北茂二胡独奏曲的文化内涵

李新宇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刘北茂的创作跨越“五四”新文化运动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二胡事业正处于走向繁荣的关键阶段,刘北茂以其得天独厚的音乐背景和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为二胡独奏曲目增添新鲜血液。本文从多元性、标题性、时代性三个方面,总结其二胡独奏曲的文化内涵。

刘北茂;二胡独奏曲;文化内涵

刘北茂是最早用民族器乐作品来直接表现和抒发各个历史时期民族情怀的,在中国二胡事业发展之路上有着无法取代的位置。他共创作发表36首二胡独奏曲,其音乐创作具有多元性、标题性、时代性的艺术特色,显露出独特且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多元性

音乐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它也是物质、制度、观念的综合体。刘北茂的一生,受到多重文化的影响,其创作文化根基是多元化的。刘北茂的少年时代正值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他受到长兄刘半农酷爱的西方语言文学影响,随其开始了解西方文化。在音乐教育方面,他同时受到中国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双重影响。青年时期的他是在有基督教文化背景的大学中度过的,29岁时成为北京大学英语教授,并作为名重一时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莎士比亚文化”是刘北茂文化积淀中的主要文化成分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新文化是刘北茂文化积淀中的另一主导成分。作为抗日战争文化运动中,战斗在音乐界的一员得力干将。他通过一部部优秀的作品,来表达对祖国、对人民朴实、真挚的爱。刘天华的亲传弟子,著名二胡教授陈振铎撰文写道:“解放后刘北茂同志则是一位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且又是一位争取自我改造的人。”刘北茂的许多言行、论文及作品中也证明,在他的文化积淀中有一部分是属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文化范畴。在社会文化变更的大背景下,刘北茂经历了不同的精神主流文化影响,制约和决定着他人生的所有实践活动与理想抱负,也包括他的创作风格特征的形成。

二、标题性

刘北茂倾向于运用标题文字来阐明作品的思想内容,他的每一首二胡独奏曲都有标题。笔者将其36首独奏曲根据描述内容的不同分为六类:抗战救国类、乐观向上类、崇敬赞颂类、劳动生产类、理想胜利类、惜别思乡类。抗战救国类以第一首作品《汉江潮》为代表,该曲于1940年作于陕西城固。当时日寇大举侵略中国,刘北茂随学校流落到陕西,此曲是他在傍晚独自徘徊在汉江边时,满怀忧国忧民之情酝酿而成。同属于抗战救国类的作品还有《前进操》、《和平民主进行曲》等。

乐观向上类的作品如《小花鼓》、《欢乐舞曲》、《愉快之歌》等。《小花鼓》于1943年春节期间创作,通过对孩子们新春佳节时的欢乐歌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主义情怀。《欢乐舞曲》则描写了在新中国的阳光下,人民群众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情景。惜别思乡类的代表可举《漂泊者之歌》,该曲表现了一个在抗日战争中离乡背井的盲艺人流浪街头的漂泊生活,曲调时而凄凉婉转,叙述他不幸的遭遇;音乐时而激昂愤慨,刻画出他坚强不屈的意志。

理想胜利类主要表现为实现理想、歌颂祖国、赞颂时代建设。如《迎朝晖》,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热情讴歌和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此外,《太阳照耀到祖国边疆》、《拥军优属小唱》等作品皆属于此类。

崇敬赞颂类作品如《缅怀——敬献给革命先辈》。当年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朱委员长和毛主席相继去世,刘北茂怀着极度悲痛与无限崇敬的心情创作这首乐曲,表达了人民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永世缅怀和继承先辈遗志开创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此类作品还有《田野小唱》、《千里淮北赛江南》等。

标题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提高了聆听者对作品内涵的了解,实现了刘北茂曾说过的:“音乐和音乐家,首先是为不搞音乐的人们服务的。”

三、时代性

刘北茂的二胡作品虽与其同时代的作品相比略显短小精悍,但也是“五脏俱全”,每一首成功的二胡作品,皆有一定的“情景设置”,能够体现当时作者的创作心态、历史环境、时代背景等。刘北茂的二胡独奏曲,不仅开创了现实主义民族音乐创作道路,也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化“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优秀传统。

自其处女作《汉江潮》开始,他的每首作品都是贴近生活,紧扣时代的脉搏有感而发。比如,反应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心声的《前进操》、《乘风破浪》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作品,则从正面或侧面热情而虔诚地描述了新中国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面貌,如1949年,中国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刘北茂以《农民乐》表现了农民分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颁布,又以《愉快之歌》表现了人们欢悦的情景;1962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刘北茂写下了《愉快的劳动》一曲……经过了“文革”十年长夜,创作出《缅怀》、《迎朝晖》、《流芳曲》。只要新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事件和运动,刘北茂都会以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拳拳之心去表达对国家、对社会的忠诚。

综上所述,刘北茂的创作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在吸收西洋音乐的基础上,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发展之路。这种融会古今、兼取中外、走综合创新的艺术发展道路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的。其艺术成就的价值远远没有被我们所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工作的深人,光彩将会愈加显现出来。形象地说刘北茂的大量作品犹如一座刚刚被打开的敦煌艺术宝库,琳琅满目的音乐财富有待人们去认识和欣赏。

[1]刘育熙主编.刘北茂纪念文集[C].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刘育熙.真挚的心声——关于父亲刘北茂先生的三首作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04).

[3]育辉.刘北茂早期音乐生涯二三事[J].人民音乐,2003,(09).

[4]冯国瑞.大师风范,丰碑永存——刘北茂先生百年诞辰纪念[J].人民音乐,2003,(09).

李新宇,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业,研究生二年级。

猜你喜欢

二胡内涵创作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思乡(二胡短曲)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一墙之隔》创作谈
内涵漫画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