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

2016-02-03冯晓婧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定弦古筝曲流派

刘 晨 冯晓婧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000)

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

刘 晨 冯晓婧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国内各个地区追求艺术之风开始涌现出来,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追求古筝艺术的人群不断壮大。古筝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弹奏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盛行,并随着时间的流逝发展至今。新形势下,将传统古筝艺术进行创新已然成为时代课题,古筝艺术是随着历史沉淀下来的,尊重和继承传统的古筝艺术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但一味的刻板保留又失去了时代意义,因此,大胆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古筝艺术的传统特点进行阐述,根据其特点对古筝在弹奏方法、定弦方式的创新上进行剖析,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古筝艺术的表现力与鉴赏力,使传统的古筝艺术更具生命气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与追捧。

传统;古筝艺术;发展;创新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古筝是一件伴随我国悠久历史、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之一。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今的陕西)一带广泛流传,计算起来,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筝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我国各个地区都分布着古筝艺术,每个地区对古筝的喜爱程度不同,他们把古筝艺术与当地独特的音乐方式进行结合相融,因此,每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的古筝演奏方式与音乐流派。相比之下,我国的音乐形式、内容、演奏方式较为广泛,所以受众人群领域具有一定的复杂多样性,古筝艺术形式与大众的生活比较贴近,民间有着深厚的的群众基础,因为古筝艺术与其他乐器的艺术形式相比,较为单一、易学,非专业人士或非具专业鉴赏能力的人同样可以领会其艺术特点,广大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从古筝的韵律中体会出生活的百般滋味,所以对其认可度较高,流行范围较广。

一、我国传统古筝艺术特征

中国古筝是一件极具中华民族特色又长于表达深沉广博音乐感情的乐器。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现今中国古筝的各个流派主要有山东筝派、河南筝派、陕西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内蒙筝派和朝鲜筝派等。传统的山东筝派、河南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和客家筝派在中国民间流传较为广泛,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些流派由于地域或语言的相近,在音乐上的交流比较频繁。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却又独立存在,有同有异,自成各具风格的流派。 经过历史的变迁,南北方的古筝艺术形式各具特征,南方特别重视古筝艺术的内在感情表达,旋律较优美、内容较含蓄[1],左手在演奏时变化较多,所呈现出来的曲调十分细腻,给人一种温文尔雅之感。而北方比较注重展现古筝艺术的形象,表现方式比较粗犷豪迈,曲调在表达形式是起伏度较大,跳动感较强烈,进而渲染热烈的艺术氛围。表演就有很高的难度,主要靠右手的激发,左手的变化、使用较少,演奏效果给人一种大气磅礴、刚劲有力之感。因此,通过南北方古筝艺术表现形式的对比,可以得知地域性对传统文化具有较大影响力。

我国传统的古筝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几方面,第一,演奏者在表演风格上普遍存在单一性特点。由于地域特征决定了我国古筝的不同流派,所以每个流派都有其根深蒂固的演奏风格,再加上每个流派之间沟通、交流、学习、切磋较少,达不到互相补充、完善的目的,这就是造成演奏风格单一的原因。同时,不同流派的音乐曲目直接关联当地的民族音乐,所以在作品内容和结构上较单纯,直接导致古筝演奏选材的单一性。第二,我国古筝艺术在定弦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传统的古筝演奏曲目定弦是使用宫、角、商、羽、微进行排列的,其音调变化不多且简单易懂,这样的排列完全可以满足传统的古筝曲目演奏要求,但由于创新的古筝演奏曲目逐渐增加,所以不得不增加或改变音调的调性和调式,变化音也相对变得繁琐,因此对于创新曲目,传统的古筝在表现力上达不到要求。第三,左右手不够平衡。对于传统的古筝演奏者一般都是右手为主,左手为辅,由于长时间使用,已成习惯,所以大部分演奏者右手十分灵活,但左手表现不是很理想,导致了左右手使用不平衡的艰难局面。

二、我国古筝艺术的创新方式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古筝艺术的发展趋势逐渐呈现出多元化,主要表现在曲目的形式、内容和风格上,同时古筝曲目的创作者范围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古筝曲目的演奏者,很多作曲家也开始对古筝艺术钻研开来,加入积极的创作行列。而且六七十年代古筝作品的题材大多是赞扬或歌颂类型,但到八十年代创作题材也突破之前单一的方向[2],呈现出多元化因素,其深度和广度有了更大的进步。

(一)古筝演奏方法的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音乐作品在创作中兴起了现代作曲技法,古筝演奏方法的创新也随之受到影响,此期间,很多作曲家大胆突破传统的演奏方法,甚至在演奏中改变了右手为主、左手为辅的传统演奏方式。创新后的演奏方法主要表现在左右手两个方面:左右手使用的不平衡已然成为演奏欢快曲目的弊端,传统的演奏方法是通过手指的组合来表现的,包括中指与大指和大指与食指,无名指使用次数较少,而右手指法的有效创新,提高了食指的使用频率,使之同其他手指具有同等作用,其意义在于提高各个手指间的配合程度。左手演奏方法的创新体现在左手进入了亲码右侧的演奏曲,由伴奏变成了演奏,在曲目演奏时[3],通过左手戴有义甲来完成与右手音色、力度与速度的相互平衡。

(二)古筝定弦的创新

传统的古筝艺术是将定弦为五声音阶排列而成,而八十年代以来对其定弦创造了七声音阶排列等方式,进而使得我国古筝定弦方式有了很多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传统的五声音阶双调循环;二是和传统的五声音阶有效排列;三是传统五声音阶与五声音阶变体的替换;四是模式化的音乐组成定弦;五是自由混合的定弦。古筝定弦的创新使我国古筝曲目更具生命力与感染力,同时也为古筝多元化的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古筝曲目艺术风格呈现多元化

随着古筝艺术的进步,我国很多作曲家投身与古筝事业发展中,这些作曲家学习、专研民族音乐与古乐器,并与古筝艺术相结合,使其在内容与题材上不断丰富多彩,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例如:《茉莉芬芳》就是采用区里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的音调完成的,其他很多作品都是以我国地方民歌为创作背景与题材。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民歌的特有魅力,而且在古筝曲目的创作中,很多作品也采用少数民族元素,为古筝素材增添了色彩[4],这些作品采用了少数民族中的乐曲音调进行创作,而且在古筝定弦上也大胆地进行了创新,使之艺术风格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三、总结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于艺术品味的追求不断攀升,新形势下,人们对古筝艺术的要求今非昔比,这就要求古筝艺术的与时俱进,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结合创新才是硬道理。本文主要从传统的古筝艺术特点与古筝艺术创新两大方面进行论述,希望我国的古筝艺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推陈出新,创造新的辉煌。

[1]邓琪.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J].华章,2014,(5):69-69.

[2]廖文珺.高山流水觅知音——古筝艺术传统与创新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5,(8):132-133.

[3]吴立群.简述古筝艺术传统与创新的关系[J].情感读本,2015,(2):19-20.

[4]朱丹.我国古筝艺术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7):89-96.

刘晨,女,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古筝演奏;冯晓婧,通讯作者,女,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定弦古筝曲流派
古筝曲《婵歌》的演奏技法及艺术表现分析
古筝独奏曲《海之波澜》音乐分析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浅谈初学者二胡音准的训练方法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民族器乐教学中文化内涵探究的途径分析——以古筝曲《行云流水》的分析为例
追踪考试热点盘点定弦定角题型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