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二胡作品对二胡教学产生的影响研究论述

2016-02-03张婷婷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二胡演奏者

张婷婷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现代二胡作品对二胡教学产生的影响研究论述

张婷婷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音乐有了更高的追求,同时也加深了对乐器的认识与学习,而二胡做为传统乐器之一,从1980年以来,不少作曲家在创作时完美地融入了二胡因素,一时间二胡作品从题材、调式、体裁等方面变化巨大,涌现出很多优秀作品,其中《二泉映月》、《赛马》等作品家喻户晓,进而推动了二胡演奏技巧的发展,也为二胡教学提供素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就从二胡作品的类型、音乐风格为着手点,深入分析现代二胡作品对二胡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现代二胡作品;二胡教学;影响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为“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同时也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二胡艺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以及数不胜数的前辈的辛勤付出后,发展到现在,二胡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可否认的是,新形势下的二胡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勇于创新,目前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涌现出很多表现现代人思想的、无标题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出现一方面展示了现代人的听觉、视觉和感觉,将二胡艺术推向更高的层面;另一方面给二胡教学也带来了深远影响。

一、现代二胡作品的发展类别

据调查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二胡艺术不断向着现代派音乐体系靠拢,二胡音乐作品的发展趋势出现多样化,很多演奏家与听众的目光都被不同的演奏形式、表现手法以及趋势结构所吸引,并为之深深着迷。我国二胡作品的类别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即:

(一)作品的表现手法以传统作曲为主

传统作曲手法的作品突破了二胡以往的标题化、较单一的情感表达界限。大部分作品基于大型协奏曲曲式,打破了二胡单一表现旋律音调的限制,大大加强了二胡在作品节奏变化上的表现力。除此之外,此类作品大部分具有优美的旋律、鲜明的主题、典型的传统式框架以及清晰的调式,而且在戏剧表演时[1],又生动地体现高度的艺术魅力,典型的此手法作品有:《竹韵》、《贵妃情》和《第一二胡协奏曲》等。

(二)作品的创作手法以现代音乐为主

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的作品已经成为流行因素,很多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都学会了与时俱进,使用二胡这种古老乐器配乐,但在音乐作品上进行重新改编,在演奏技巧上紧贴当下时髦因素,从而在作品的表达与理解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很多音乐作品中洋溢着自由感与不可确定性,形式变化多种多样,演奏现场的音响效果与过去相比较大不相同。这些全新的作品给听众带来新鲜感,从而对二胡艺术刮目相看,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其典型作品有:《双阙》,这是作曲家谭盾利用二胡与扬琴进行结合创作而来、《火祭》,这是二胡与乐队完美配合而成[2],由严洁敏等人演奏。

(三)作品表现方式以传统作曲和现代派手法相结合为主

二胡在历经了追求高难度技术演奏小提琴改编曲的时间段后,大部分作曲家对二胡有了新的理解与认知,把目光转向了寻找真正属于、适合二胡艺术的音乐语言。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改编后,充分认识到二胡艺术既要利用现代作曲表现手法的同时,还要保留二胡专有的音质与音色,更重要的是要适当结合各地的传统音乐特征,来形成一种全新的表达手法,创作出具有现代气息,有拥有中国豪迈气派的优秀作品。典型的作品有: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等等。

二、现代二胡作品的音乐风格

地域不同对二胡的演奏形式要求就不同,因地域因素,二胡艺术的表现风格出现繁多而多样化,不同的音乐风格导致在二胡演奏技巧方面变化显得无定式且细致入微。一般来说,掌握其演奏技法较容易,但是能恰当、合理的将这种风格运用到音乐作品中,难度较大,而且,精准的表达出音乐曲风的地方音乐风格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针对一些口语化鲜明、风格特异的音乐作品[3],应当在乐句的轻、重、缓、急的处理上十分注意,要准确运用表现技法,从而体现出个性强的地方音乐风格,更好的展示音乐作品的内涵。很多民族音乐风格作品受其民族历史原因、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影响很大,经过岁月的累积,形成了亘古不变的地域音乐风格。如:江南地带的音乐风格表现为音域狭窄、曲子体式迂回环绕、曲风节奏舒缓、曲线起伏绵长,这种音乐风格大都呈现的是江南水乡的民风、民俗、民趣以及地貌特点、风土人情、气候特点等。二胡在演奏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风格,也是拉弦乐器自身具备的特点决定的,二胡在演奏中表现越鲜明,说明其民族风格越强,反映作品的审美高度与艺术性越强。对于不用时代的作品,要有其相应的理解与认识,这对于每位二胡演奏家都是必须要解决却又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通常一位演奏者不能正确解读诸如阿炳、刘天华这样大师的作品,那在对其演奏上出现的问题就会增多,揭示不出这些作品中所真实蕴含的现实意义。这对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十分不利。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流传的音乐十分丰富、曲风也各不相同,因此,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对研究二胡艺术以及音乐风格具有非常大的意义,然而,要继承、发扬优良的文化遗产[4],需要深入的体会其深远的内涵,并把其音乐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作品当中去,切实掌握好音乐风格的关键所在,使之重新焕发。

三、二胡教学中二胡作品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作为教职人员,在二胡教学中受二胡作品影响的感受比较深刻,教学过程中直观感受到的变化归纳两点:一是在作品的分析与理解上,二是在演奏技巧的深化与创新上。

(一)在作品分析与理解上

过去二胡作品表现形式多以标题式为主,创作主题多以接近抒情、借事抒情为主线,音乐作曲的段落划分清晰明了,描述内容也比较具体、完整。在一定程度上,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思想掌握起来较容易,与传统的二胡作品相比较,现代二胡作品打破了标题化的模式,体裁和题材更具体、丰富。其中有的作品是对情感回忆的具体描述;有的作品是对地方风土人情的描述;有的作品是对抽象景观或意识的描述,代表作品分别为:《二胡第二协奏曲-追梦京华》、《第一二胡狂想曲》、《二胡套曲-如梦来》等。

然而,如上述所说,标题化的模式,演奏者更容易掌握其内容和思想,现代二胡作品突破了标题化模式,也就缺少了标题的提示性,乐曲的结构框架不再清晰明朗,给很多学习二胡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对于作品的的思想和内容理解不透,使之演奏变得不知所措,失去了主题与情感的表达[5],仅仅依靠所剩无几的演奏技巧在支撑。

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需要教职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在演奏技巧上加强训练与学习,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把控能力,使之在演奏之前就要清楚的知道作品中的内容、结构与情感。运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或是直接通过视频教学等方法找到学习方式,并对所学的作品有明确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更深层次的去分析作品的框架、内涵以及作曲大家在其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怀和真挚的思想感情。根据演奏目的的不同,在涉及到哲学、文学或是佛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时,教职人员要适当的进行讲解与传授其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鼓励学生走出去,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不同地域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音乐风格,开拓眼界与思维,使其对作品有更深次的理解、更好的去诠释作品的内涵。同时,学习二胡演奏对其曲式和调式知识也要进行学习和掌握,特别是针对现代作品来说,演奏者要细致的分析出其作品的框架、调式和调试的不同变化,详细了解到每一次的转调和离调中调性的不同变化,音程变化的脉络,甚至到伴奏和和声的变化等等,对于演奏者来说,只有做到这样,真正的感受到作品调性的不同变化,对音响效果的认识与感悟[6],方可学好二胡,掌握二胡之精髓。

(二)在二胡演奏技巧上

近年来,随着新颖的二胡作品不断问世,二胡在演奏技巧上也有了深层次和多样的发展空间,针对现代二胡演奏技巧而言,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一般性技巧的深化,而另一方面则是演奏技巧的创新。对于前者而言,传统的二胡把位是把二胡用上把、中把、下把、最下把、次最下把来划分,换把技巧就是在这个把位划分基础上只要出现“doe”“sol”两个音时切换把位,指法的安排也会相对稳定。这是二胡教学中最基础的技法。

随着二胡艺术的推陈出新,传统把位也出现了“新把位”技巧,所表现出来的方法是一个音级一种把位,改变了传统把位方法,开始使用食指定位的换弦方法,将每一个音级当成一个把位的开始,从而进行相对应的指法变化,这对于演奏者来说,减少了换把频率,演奏效果也强化很多。因此,“新把位”的食指换把技巧经常被应用在二胡教学中[7],特别是用在现代二胡音乐作品中的几率更高,已经成为初期学习者和演奏者必须掌握的现代演奏技法之一。

二胡自身使用的五度相生律制,一些传统演奏曲目多是采用民族的五声调式创作出来的,所以,演奏者在一定程度上所演奏的音准基础是以五度相生律为主的音响。而现代大多作品是以“十二平均律”为演奏基础的,演奏二胡作品中经常使用变化音,转调、离调等调式调试变化,使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现代二胡演奏作品中,大部分都是与管弦乐队或钢琴一起合作完成的,对于演奏者来说,最大的难处在于音准的掌控。

二胡教职人员,在二胡教学中,要想使得学生尽量适应种种的变化,前提必须训练音准问题[8],训练的基础就是“十二平均律”,通过使用电子琴、钢琴等的固有音高乐器来训练学生内心听觉,是熟悉和掌握“十二平均律”的重要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听辨能力,在平时训练中加大对音色、音调、音准以及分解和弦的训练,而且要让学生清晰知道不同乐曲中音准的不同要求和标准。例如:传统乐曲和地方特色的民间调式对乐曲的标准和要求完全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对于现代音乐作品,演奏技巧上的一个最大特点在于大量使用快速的演奏形式,同时也逐渐成为了演奏者凸显自身超高的演奏技巧的重要手段。整首曲子中大量出现密集快速的音符,旋律性不够明郎的音乐线条,或跳进或模进的变化无常的变音音阶等将这些快速演奏技巧的难度持续增高。然而,很多演奏者都在挑战这样的难度[9],并为此下足时间和精力。

四、总结

二胡作为传统的民族乐器,在现代音乐作品中展示出全新的演奏技法与模式,越来越成为一件发展中的乐器,二胡艺术不断推陈出新,逐渐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但在其演奏技巧的完善方面和丰富性上还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包括在作品内涵的深度、演奏方法的活跃度以及我国历史的丰富性、情感表达的感染性等方面的扩展空间仍然很大。

二胡艺术的发展虽然推进了二胡教学的改革,但在很多方面仍有缺陷的地方,作为二胡的教职人员,在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中,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二胡演奏发展的好处以及与其带来的弊端,正确引导学生对二胡艺术的认识,教会学生如何分辨、分析现代二胡演奏作品,让其了解任何形式的演奏方法都是为音乐服务,注重对优秀的二胡作品的理解与诠释,引导其演奏技巧要符合二胡艺术的“规范性”与“真实性”,以其更科学规范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来指导教学。

[1]马小娟.浅谈现代二胡作品对二胡教学的影响[J].音乐创作,2014,(10):183-184.

[2]张群.二胡音乐的地方风格特点及其教学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3,(25):78-90.

[3]陈理.论陈耀星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45):36-59.

[4]张金娣.新中国二胡协奏曲研究[D].山东大学,2014,(18):26-41.

[5]卜晓妹.如何解决二胡现代作品的高难度技巧问题——基础性训练方法的重要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1):104-108.

[6]毕远鹏.浅谈近现代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44-245.

[7]宋纲领.浅谈二胡音乐与创作[J].大观,2014,(10):16-16.

[8]金萾.论二胡的演奏技术[J].音乐时空,2014,(17):42-43.

[9]蔡梦.刘天华二胡曲《空山鸟语》审美研究——对雷默“音乐审美”与“审美音乐教育”思想的实践性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14,(10):14-18.

张婷婷(1981—),女,山东,工作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研究方向二胡演奏,学历硕士,职称讲师。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二胡演奏者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思乡(二胡短曲)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