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志信叙事歌曲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

2016-02-03杨佩侠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声乐技巧民族

杨佩侠

(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论王志信叙事歌曲对民族声乐教学的促进

杨佩侠

(晋中学院音乐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王志信先生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知名度很高,其所创作的作品题材丰富、格调鲜明,而且音乐语言生动富有活力。其作品中,尤其是以历史性演绎故事及民间传奇小说为题材的作品具有代表性,可以说,这类创作风格在我国民族声乐史上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代表作品如《兰花花》、《昭君出塞》、《木兰从军》、《孟姜女》等,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演绎流传范围相当广,其中诸多作品还被选入高等艺术院校指定教材。王志信作曲家的作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今民族声乐对技巧的表现及发挥的要求,较长的一段时间来,其所创作曲目更是诸多专业及职业化歌手们在声乐比赛以及音乐会上的首选曲目,甚至是必选曲目,由此可见王志信先生作品的独特价值,因此,本文分析认为如何演唱好王志信先生的叙事性歌曲对民族声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王志信叙事;歌曲教学

引言

叙事歌曲是指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讲一个具有独立结构的故事。这种情况下,叙事歌曲在歌唱的过程中将人物及故事情节都表达的很清楚,人物饱满,故事情节丰富,而且还将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及发展过程都叙述的很清楚,因而不能只用一种感情基调来演绎整个叙事歌曲。因此,通过分析认为,在教学中演唱叙事性歌曲是很有必要的。

一、了解叙事歌曲的创作技法,拓宽学生知识面

王志信老师创作的叙事歌曲篇幅一般都比较长,兼容的知识点自然也比较多。他在创作时,坚持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沃土,运用大量的戏曲、曲艺、说唱,民歌的音乐素材,并运用摇板、垛板等表现手法,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别有《兰花花》、《孟姜女》、《木兰从军》,这三首代表作均采用了传统戏剧的特点,结合了传统戏剧“紧打慢唱”(摇板)和垛板的手法,造成歌曲的戏剧性和夸张性, 且融入当地的方言和地域特征,比如,作品《木兰从军》的音乐素材就结合了地方方言特征,其音乐里的素材结合了豫剧唱腔的音调特色,而且柔和改造了豫剧唱腔中最具有歌唱性的曲调,分别为“慢板”、“二八板”两个曲调;并且作品中的歌词和旋律结合的十分巧妙,处处呈现出河南方言的韵味。《孟姜女》是根据江苏民歌改编,《兰花花》是根据一首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昭君出塞》运用的是琵琶曲、塞上曲。其中作品中运用了多种润腔的技巧,具有代表性的腔调如“哭腔”、“甩腔”、“断腔”、“拖腔”、“滑腔”,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形态节奏变化迅速多样,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其统曲式结构及民族调式调性等传统音乐表现手法,凸显出作品的真实性与民族性。王志信基于原创,但又作了大胆创新, 无论是结构还是创作技法都更为完善,思想内容富有深度和新意。那么学生要想唱好这些作品,必然需要了解作品是由哪些素材发展而来,什么又是戏曲中的摇板、垛板,民族声乐中的润腔技巧如何运用,还要充分掌握和运用好地方方言的特点等等,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相关的知识面。

二、声乐表现难度增大,促使学生演唱水平全面提高

通过节拍、节奏音乐以及节奏的多样性的、跳跃性的形态变化,促使音乐色彩及主题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进而扩大了音乐作品的篇幅,使得音乐作品的结构变得复杂多样,旋律变得多样化,具有中型及大型声乐作品的特点,进而促使它们成为中型甚至大型声乐作品。一般情况下,这些音乐作品音阶广,对演唱者提出一系列表现上的要求, 每首作品都有多处转调,节奏,力度,速度的多种变化,且音域高,跨度大,带来了演唱上的难度,对表演者声音的张力要求比较高,而且还要求演唱者具有高潮的声音技巧,能够控制声音刚柔力度以及色彩变化,做到神情兼备,进而使整个演唱作品表演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进而使听众有真切动人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水平,同时,也使得一些歌唱家能够充分通过高难度作品展现自身嗓音技巧及艺术表现力,进而为声乐技巧表现力的发挥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这些具有表现力以及创造力的创作能够为中学生演唱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客观上来讲,这有利于促进了教学中学生演唱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分析作品原型,对学生的教化功能

从艺术作品创作的角度来讲,艺术作品应该表达出一种鲜明的主题思想,而这种艺术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主题思想能否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对大众的思想以及情绪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这是艺术作品发挥其宣传教育以及陶冶情操最重要的一点。古人很早就提出了“寓教于乐”、“寓艺于乐”的观点,创作作品的艺术思想是通过具体的情节、人物以及场面表现出来,只有动听悦耳的歌唱、生动富有活力的表演真正才能真正打动观众,进而征服观众,使观众深深地进入作品所渲染的感情里,使观众接受并深深地形成共鸣。由于王志信先生的作品素材在很大程度上选取于我国民间传说中的故事,这些为大众所熟知的故事及人物自身蕴含着深厚丰富的传统道德精神,因而这种环境下这类创作作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民族内涵,所表现出的道德观念,优秀品质对于学生来说都具有教育和启示的作用。对于一个作曲创作者而言,时代背景以及整体社会环境对其作品创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王志信先生的作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时代背景,切合了社会环境及发展需求,切合了社会现实,将科学的三观融入进艺术,用音乐艺术来展现它的价值及魅力,进而将艺术特有的教化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王志信先生表示演唱叙事歌曲的过程中要做到有“人”有“情”有“景”有“事“有”趣“。因此在教学中,就给教师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客观上也促进了学生演唱技巧的全面提高。我们也不难看出王志信老师的声乐作品不仅仅停留在供人们演唱这一层面上,而且插上了道德的翅膀,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触动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王志信叙事歌曲作品不仅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还能契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及欣赏水平,而且能够为学生的演唱技巧机个性表达提供良好的表达途径,进而能够促进我国民族声乐事业及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

[1]唐海燕.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教化功能[J].音乐天地,2008,(2):37-39.

[2]魏丽莉.论王志信新创民歌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76-77.

[3]张琨.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在我国民族声乐事业发展中的作用[J].今日南国旬刊,2009,(7).

猜你喜欢

声乐技巧民族
我们的民族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指正要有技巧
多元民族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