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

2016-02-03海米拉古丽阿不都卡的尔阿热娜那比多拉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咬字美声唱法唱法

海米拉古丽·阿不都卡的尔 阿热娜·那比多拉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民族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

海米拉古丽·阿不都卡的尔 阿热娜·那比多拉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民族声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借鉴美声唱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实际上,美声唱法在很多领域都有民族音乐教学值得借鉴的独特之处,基于此,本文在研究中,重点探讨了民族音乐教学方面对美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希望可以对提高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质量做出有益思考。

民族声乐教学;演唱技术;美声唱法;混声唱法;融合借鉴

一、引言

民族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在技术层面有不少都是对美声唱法的借鉴,并通过相互融合提高了学习效果。随着现代美声唱法的流行,在给民族声乐带来一定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在教学理念、演唱技艺、教学科研等方面,为民族声乐教学提供了借鉴融合之处。通过借鉴和融合美声唱法的优势特色,民族声乐教学效果会不断得到提升,为传统音乐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二、气息技术的融合与借鉴

民族声乐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求学生们掌握呼吸技巧,在深呼吸过程中,充分利用喉咙内的横膈膜保持气息,让肌群肉之间进行相互对抗,进而给气息提供足够的支撑,气息得到足够支撑的情况下,才会显得更加平稳、连贯和流畅。传统的 声乐技术,经常使用小气口进行断句,也就是通俗说法中的 “以气唱情”。这种小气口气息技术,比较适合演唱者表达个人情感。近些年来,在不少流行音乐中,使用的花腔技术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演出效果。花腔技术就是美声唱法的一种,使用这种技术,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气息发挥着关键作用,其韵律的控制、声调的变换等,运用花腔技术,可以表现的更加顺畅自若。民族声乐的教学,应该加强对这种不同气息技术的研究分析,找到值得借鉴和可以融合的优势,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更实用的演唱方法。

三、共鸣演唱技术的融合与借鉴

在民间唱法中,对空腔共鸣技术的运用较多,其特点是,非常注重局部共鸣。而在现代民族声乐教学时,对美声唱法中的混合共鸣技艺借鉴融合较多。演唱者在使用这种混合共鸣技艺时,充分协调并调动使用自身的各种共鸣腔体(口腔、胸腔、口咽腔、头腔)等,对声带发出的声音在出口前进行音色加工,提高声音的圆润度,这种技艺能够比较好的达到真假声的转换效果,运用起来也比较顺畅。像《沁园春·雪》、《中国大舞台》等类似的曲目,在实际演唱时,演唱者大多喜欢使用混合共鸣,通过混合共鸣把这种曲目的宏大气势和深厚的内涵底蕴表现的更加深刻和明显。

四、咬字技术的融合与借鉴

基于意大利民族语言的西洋美声唱法被应用于民族声乐教学时,经常出现字音不清、声音不畅现象。自从将美声唱法引入到民族声乐教学,咬字技术得到了明显提高,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被完善。谈及咬字技术,金铁霖教授表示:在演唱过程中,字的种类主要包括宽、窄、团、尖。其中,发音通道对宽、窄音没有影响,保持在后通道即可,在咬字时做到动作小、巧,就能顺利、完美演唱歌曲。将此通道与我国以往的咬字技巧、风格有机结合,就能促使咬字准确、自然,进而将民族声乐的亲切感表现出来。

五、真假混声唱法的融合与借鉴

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需要多方位考虑,例如演唱曲目的难易程度、演唱者的个人风格、整体演出氛围等。例如对美声唱法中真假声混合唱法的借鉴和融合,就需要充分考虑该唱法技艺的综合特点、对演唱者的具体要求等实际情况。真假声混合唱法对演唱者的综合素养要求标准非常高,演唱者必须达到声音结实有力、能够进行通畅自如的气息;发出的唱音圆润明亮,能够做到宽松并且丰满等,可以说,美声唱法的真假混声唱法在演唱者的音质、音量、音域等方面均要求很高。同其他唱法相比,混声区唱法是美声唱法的最大独特之处,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根据音高比例将真假音混合进行搭配使用。真假音混合唱法还可将所有共鸣腔都调动起来,提高共鸣的效果。所以,在对这种真假混声唱法进行借鉴和融合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种唱法的适用性,并充分考虑演唱者的个人演唱技能、风格,以及对演唱现场氛围的整体把控,从而做到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六、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研究理论的融合与借鉴

一直以来,民族声乐教学都忽略了对各种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的研究。翻阅民族声乐理论,笔者发现其内容涉及气息、咬字技术等,但唯独欠缺了对歌唱器官生理构造的研究。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文化背景等存在着密切联系。在美声唱法中,其对各个发声器官生理构造、功能、特征等进行了详细论述。除了介绍器官名字,还对其功能、如何协调发声作了充分的解释说明。例如:歌唱发声涉及到的器官有哪些?每个歌唱发声器官是怎样产生作用的?从这种情况来看,歌唱者在演唱不同的曲目时,在学习新的演唱技法时,要清楚明确的了解自身的歌唱器官,做到遵循自身器官的使用特点和规律,通过合适的变换,借鉴不同唱法的优势,并实现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提高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对美声唱法的借鉴和融合需要思考的严肃问题。

七、结束语

民族音乐教学是现代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人们对美声唱法使用的增多,其一些很好的演唱技艺、声色研究等优势特点得到了认可。不同的歌唱方法也为当前的文化融合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一些优秀的歌唱家在实践中已经不断的使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演唱技艺,其音乐艺术效果、舞台感染力等得到了很好的认可和评价,取得了比单纯使用民族音乐唱法更加优异的成绩。所以,我们不仅要将这一优秀的唱法始终坚持下去,还需要将目光放的更加长远,将世界上所有优秀的歌唱方法都进行融合和借鉴,融合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唱法。本文对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唱歌技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对歌唱方法进行思考和融合,促进歌唱的多元化发展。

[1]吴昊.多声部声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探索[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2).

[2]张培培.民族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挖掘声乐作品的兴趣与能力[J].艺术研究,2016,(01).

[3]李晓艳.国际共性与民族个性——马秋华声乐教学理念解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3).

[4]唐秋凤.浅谈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以谢艳丽声乐教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6,(07).

猜你喜欢

咬字美声唱法唱法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分析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