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童声合唱训练质量

2016-02-03王美智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童声音高音准

王美智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13)

浅谈如何提高童声合唱训练质量

王美智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13)

童声合唱是合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同时推动着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童声合唱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合唱指挥需要肩负起更重要得责任。本文结合实际探析了指挥应如何提高童声合唱训练质量。

童声合唱;儿童特点;训练

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周翱杰曾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童声,其中最动人的歌声是童声合唱。”童声合唱的训练不但培养了儿童的乐感、音准、节奏等,更培养了儿童互相配合的能力,对孩子们艺术修养的形成、性格的完善、智力的发展都起着巨大影响。童声合唱训练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乐感为前提,以气息的训练为基础,重视发挥情感的调动,把整个合唱团合成和谐、动听的整体声音。本文针对在童声合唱训练过程中,如何才能够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从而提升童声合唱团技能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一、中西方童声合唱的起源与发展

欧洲的童声合唱起源于宗教的唱诗班,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从儿童6岁始,在教堂唱诗班就开始了这种追求和谐、纯净声音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童声合唱逐渐脱离了宗教音乐,表现出童声合唱特有的魅力。日本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了以合唱为主的音乐课堂教学,并根据西方的教学经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合唱教学体系。而我国童声合唱起步较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童声合唱事业才渐渐发展起来。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美育”正式写进国家的教育方针,合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加强。近年来我国童声合唱更是蓬勃发展,各类省市级合唱比赛层出不穷。我国越来越多优秀的童声合唱团走出国门,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也逐渐紧密,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二、儿童心理、生理及其声音特点

一个好的童声合唱指挥者一定要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及其声音特点,根据儿童的特点制定更高效、合理的合唱排练。童声的年龄划分是6~16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都还相对稚嫩,因此,在排练过程中要强调正确的呼吸,对歌唱时的音量、训练强度都要适度,要防止儿童在排练中损伤声带;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对横拍的把握能力有限,会出现节奏不稳的问题,因此在排练中要用儿童所能理解的方法引导儿童进行有效训练。由于儿童的声带发育不健全,对声音的控制力有限,儿童易走音,因此指挥要符合儿童的特点,通过手势使音高立体化、形象化,让儿童更准确的感受音高。儿童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很强,但自控能力有限,尤其需要指挥在合唱排练过程中的正确引导,提高儿童的专注度。

三、童声合唱训练

(一)呼吸、发声训练

由于儿童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都还相对稚嫩,因此童声指挥者需要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儿童的声带发育不完善使得童声的自然音域较窄,在初步训练过程中,歌唱音域在b-f2为最佳,在童声合唱的训练时要以简易、有趣的讲解引导学生。如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慢速朗读,找到最自然的发声状态。引导儿童在放松的状态下像闻花香一样鼻子慢慢吸气,让肚子里的小气球慢慢充气,吸满后慢慢吐气放掉气球里的气,重复多次,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呼吸稳定后开始训练如何控制呼吸,保持呼吸的训练可以用发声位置较高的“Wu”音,以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尽可能保持呼吸的同时也能感受正确的发声位置。反复训练后可换“Si”音,引导学生用少量的呼吸保持长时间的发声,想象一下像一条被拉得很长的细线,细线又断成了许多小段,发出轻巧、短促的“Si”音,训练气息的控制。

(二)节奏训练

针对儿童横拍不稳,节奏感较弱的特点,童声合唱指挥者可以借鉴奥尔夫教学法,通过儿童能够接受的玩乐形式提高节奏感。在童声合唱排练实践中发现对于初学唱歌的学生而言歌曲的节奏要比旋律更难把握,但在演唱之前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示范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再唱歌时学生的节奏把握得会更好。可先从四分音符着手,由易到难,直至二声部的节奏朗读训练。

还可以用引导儿童做声势的方法来提高节奏感。引导儿童用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捻指、拍手、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练习。还可以把声势动作加入到合唱中,用声势为旋律做伴奏,声势动作简单、自然,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身的身体协调性,还提高了合唱队员间的合作能力,提升了对多声部音乐的理解,也让合唱排练更有趣味性,合唱演出更具观赏性。

(三)音准训练

针对儿童音高不准的特点,指挥可以借鉴柯达伊教学法。柯达伊借用科尔文首创的手势唱名法,并加以改造,利用不同的手势动作代表不同音高,通过手势的变化实现音高变化的立体化,让学生能够通过动作的变化直观感知音高的变化,有利于儿童音准的把握。童声合唱中借用科尔文手势既可以进行单声部旋律的演唱,又可以实现多声部的合唱,如二声部的视唱练习,一只手代表一个声部,两只手做不同的手势动作同时出现,就可以实现二声部的合唱,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手势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音高和音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合唱队员的音准、默契程度会有明显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童声合唱的训练质量。

(四)协调配合训练

针对儿童模仿力强的特点,指挥者可以通过正确的范唱启发合唱队员领会正确的歌唱状态、发声方法。但由于成人的音色和儿童的音色不同,在范唱过程中,指挥要引导学生模仿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共鸣等而不是音色。这一时期的儿童自控能力也很有限,专注力弱,因此,在排练时要把排练的重难点与训练音准、节奏的趣味练习交替进行,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描述概念,用儿童所能理解的方式表达,从而避免儿童感觉枯燥乏味,产生抵触情绪。

四、结语

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和合唱排练的实际经验从呼吸、节奏、音准等方面研究了提高童声合唱训练质量的方法。我认为童声合唱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合唱指挥者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在合唱训练中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要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演唱而不是刻意去模仿或“表演”。我们进行的童声合唱训练,不仅是教唱歌曲,更重要的是通过合唱使孩子们更快乐更团结,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贾蓓蓓.论童声合唱指挥的特殊性质及素质结构[D].上海音乐学院,2012.

[2]韩德森.合唱指挥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刘慧霞.借鉴柯达伊体系优化童声合唱训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

猜你喜欢

童声音高音准
童声里的中国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夏 天(童声合唱)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