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歌唱心理在声乐学习与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2016-02-03贾述道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歌唱者歌者歌唱

贾述道

(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0)

浅谈歌唱心理在声乐学习与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贾述道

(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0)

歌唱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在声乐学习与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大多数歌唱者都会因为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或多或少影响歌唱的完美性,影响学习的进度。歌唱的心理如感觉、直觉、思维等诸多因素,它们通过大脑皮层,神经中枢传送信息,间接或直接影响歌唱者的演唱和学习效果。本文简明阐述了在声乐学习和实践当中如何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的。

歌唱心理;心理因素;心理调控;情绪

歌唱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因其主要以人体为发声体的特点,就需要歌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方能达到歌唱的最佳效果。

一、歌唱心理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任何行为或活动都离不开心理调节。歌唱是非常复杂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由呼吸、共鸣、咬字等相互有机协调和配合来完成的,是最初的不自然通过严格科学训练使各肌能和器官最终达到平衡自然的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与学生更多关注的问题是歌唱声音的建立和歌曲演唱的处理,而忽视了对学生歌唱心理的训练。因此,歌唱是心与情的艺术,是歌者内心思绪和情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达,歌唱的整个过程都服从于心理活动。在声乐学习与歌曲演唱中应特别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努力树立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歌唱心态。

二、歌唱心理的重要性

音乐是听觉艺术,在音乐艺术的世界里,歌唱是人类生活本真、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渠道,是人类心理的产物,是无数人智慧结晶。因此,在声乐学习中除了重视解决科学发声,演唱技巧,也要重视歌唱心理。歌唱是精神与肉体,理性与非理性的协调配合关系。声乐学习不像器乐,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人体内在动态,完全是靠学生感知通过心理调适依靠人体内在运动来完成的,因此在学习和实践中比其他的任何训练难度都大。作为初次登台的演唱者有过这样的体验:当站在舞台上看见台下的观众,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什么气息、共鸣、状态完全记不起来,以至影响到整个歌唱效果。这种心理,导致表演者伤心懊恼,观众失望。这种现象比较多见。因此,发声器官的平衡和积极协调,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怎样调适歌唱心理

意大利马腊费奥迪医生曾指出:“让心理去支配一个完整音域范围的声音!若是在歌唱家心中有戏剧和悲剧的诗篇的话,会是歌唱显示出抒情和悲剧性的感情。”这就很形象地告诉我们,演唱者的心理状态在歌唱中起着很重要的支配作用。在声乐学习中,除了练就扎实的声乐基本功,更要注重培养歌者自信心。自信心的建立,要贯穿在平时的点滴的声乐学习中。作为声乐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教学反馈机制。作为歌者在歌唱时,不断调试状态达到各器官协调平衡,保持适度的兴奋感,可以让自己更积极地投入到演唱当中去。大凡优秀歌者都是在反复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那么,作为声乐教师如何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首先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尽量掌握学生在练习当中存在哪些疑虑或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出解决办法;其次,要多鼓励学生,切莫挖苦打击学生,要有耐心,更要细心,鼓励学生大胆发声,尽情演唱,让学生明白,学习中不怕出错,就怕不出声,要敢于发声,敢于表现,敢于实践。帮助学生不断建立科学良好的声音状体。最后,就是要求老师指导学生演唱大量适度声乐作品,并做到精益求精。我们经常讲: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打好扎实基本功,演唱大量的作品,能够把握不同风格的作品,对歌曲驾驭能力游刃有余,才能胸有成竹在舞台上尽情演唱。当然,这就要求老师们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泉水,这泉水,即是源源不断流动着的水更要是新鲜的水。老师们不但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和及时洞察发现问题能力,而且在教学当中做出全面和精准的指导和科学训练,总之,教师要在学生的声乐学习中对其心理状态,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歌唱心理在声乐学习与歌曲演唱中起着其它功能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从而影响着学习潜能与歌唱潜力的发挥。

四、如何处理好歌唱心理同声乐学习与演唱的关系

(一)声乐学习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

《乐记》中也讲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说明作为一个歌者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在歌曲的演唱至关重要,歌唱中所追求喉头的稳定、漂亮的音色、娴熟的技巧等等,同演唱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身体肌肉控制是靠情绪,如果演出时焦躁不安,心跳加快,情绪不稳定,即使台下准备的很充分也会影响发挥。实际上,经过科学有序的训练是可以达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控制情绪的作用,但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需要经过不断心理调适才能实现。

(二)做好自我心理调控,建立一种平衡的条件反射关系

人的思维、感觉、情感、知觉、意志以及个性特征等心理因素,对声乐的学习和演唱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歌唱者良好的感觉就是靠它来支配的,对歌唱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自我心理调控,就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协同活动,达到自我调节和能够有效控制歌唱行为的作用。好的声音之所以能够达到协调配合和平衡,就是人的神经系统的作用。准确地说就是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在声乐学习中是如何调节和控制的,是靠反馈机制作用,最后建立条件性反射系统。那就是教师讲解和声音示范作用于学生听觉感受器,经过神经传送到学生的中枢神经,由大脑的指令再由神经传出支配各相关肌肉发出声音,而后声波肌肉发出的有规律的声音直接反馈回大脑经过感知(输入),记忆(贮存)和思维(加工),最后建立固有的条件性反射系统。因此,作为声乐教师,必须懂得一点心理学常识,掌握人体发声原理,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教学中很好的掌握学生发声和反馈信息调节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演唱技能渐进式发展和提升。作为学生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结合自身学习感受和实践心得,总结经验努力调整歌唱行为,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歌唱水平更加完美。

总之,歌唱心理的诸多因素在声乐学习和歌曲演唱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歌唱者所有生理器官技能发挥的程度,间接地影响着歌唱者的心理,从而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心理制约着生理,生理制约着表达。一个“心”字概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心理”上的问题解决了,才能真正地唱出自己的“心声”。

[1]王茹湘.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J].中国音乐,1994,(2).

[2]田丁.对声乐教学中三个关系的理论思考[J].中国音乐,2003,(3).

[3]张鸿懿.歌唱家心理研究趋议[J].中国音乐,1994,(2).

[4]程宁敏.声以情发,情依声传——论“以情带声”[J].中国音乐,2003,(1).

[5]薛良著.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2):163-165.

贾述道(1983—),男,汉族,宁夏彭阳人,硕士学位,助教,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歌唱者歌者歌唱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歌唱的基本素养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者和履痕
歌唱十月
初探歌唱者演唱中的技术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