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践行农村小学的合唱入门教学

2016-02-03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声部旋律节奏

黄 梁

(重庆市江津区享堂小学校,重庆 404100)

如何践行农村小学的合唱入门教学

黄 梁

(重庆市江津区享堂小学校,重庆 404100)

本论文探讨了农村小学合唱教学中的一些适用方法和教学的体会。

农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适用方法和教学的体会

笔者是多年从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的音乐教师,在2015年9月起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小学音乐教师置换脱产培训,根据学习要求对我区内的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情况做了深入了解和考察,对如今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特别是合唱教学现状堪忧。现在农村孩子在音乐学习上存在的一些比较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如很多学校不够重视音乐学科,专职音乐教师师资配备严重不足;许多学校或班级的孩子们由于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唱歌是喊唱,不懂咬字吐字和发声,不懂气息运用,更谈不上合唱的技术技巧;再则不懂乐理连基本的节奏意识都没有,不懂视唱没有音高概念,更有甚者连简谱的7个阿拉伯数字唱名都分不清。据我了解农村学校如我所说的情况在农村特别是偏远一些的更为严重,我想可以通过一些学校的现状映射我们农村小学的普遍存在的音乐现状。

下面,我就这些年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小学合唱教学这一块的一些适用方法和教学的体会谈出来,与各位音乐教师特别是战斗在农村一线教学的音乐教师分享与共勉。

首先;从简单视唱学起,培养音高、节奏意识及基本乐理基础。对于刚接手如音盲一般的班级,要想培养成能唱出多声部的合唱水准,以体现合唱应有的艺术特色,难度可想而知。对于这样的班级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常规。于是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按部就班的将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的歌曲贯彻下去,而是如何如何弄懂浅显乐理,学会简单的视唱。为进一步的奠定音乐素养打下基础。

我专门为基础差的班级选取一些从三度视唱如《玛丽有只小羊羔》、五度如《粉刷匠》、《划船歌》到八度《字母歌》,《上学歌》然后逐渐扩充音域,孩子喜欢的如外国的《丰收之歌》以及我国一些朗朗上口的民歌旋律等等。节奏也从易到难、耳熟能详的一些小歌曲编成视唱入门教材发给学生。重要的是在教学后随时跟进检查,让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和课后自我练习,在学生觉得既有趣又有压力的状态下学会视唱,从而学会识谱懂得节奏,并有一定音高意识。

其次;教会学生正确发声,当然这不是单一的一个课题,在视唱教学的练习中就得不停强调。在发声上我一般分为三步走:

先杜绝喊唱,对出现的喊唱给予严厉的批评,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喊唱的对于自身的危害性和对合唱音色的破坏性。从轻声唱歌入手,但这里的轻与虚有着区别。我和区音舞协会主席陈和昭老师在给老年大学辅导合唱时,陈老师曾提过轻声唱的观点就像小偷间的对话音量弱但有穿透力,而不是生病时奄奄一息地虚脱的话语,这个比喻很恰当,我觉得很受用。大家不妨试试。多用轻声唱歌容易让全体的音色达到协调和统一。并且让学生彻底明白口腔白声与气息发声有着本质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两种声音不同的发声原理,以及不同的音响效果,并及时强调纠正随时出现的口腔白声,示范口腔白声与气息发声的区别,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领会和把握通过气息发声的方法。

再则,领会合唱与独唱的区别,如最初阶段用“U”韵母统一音色入手,在逐渐往开口呼过渡。杜绝个人英雄主义,化整体成为统一。让学生真正懂得合唱音色统一的重要性。

第三;对于有了一定的音高节奏意识了,单声部齐唱基本不成问题,能够基本把握通过气息发声方法的班级,就可以贯入一些难度较小的合唱曲。

先前进行一些非主旋律的和声声部尽量避免与主旋律声部同节奏出现合唱曲,如非旋律声部唱为长音来对主旋律起的烘托作用的,为旋律声部的长音时加花或为长音添加后缀出现的非旋律声部。

下一步再逐渐渗入与主旋律声部同节奏出现的和声训练,低声部旋律也朗朗上口的和声等。在音程度数上,从一些高低声部是和谐音程度数训练入手,如8度、5度、3度而较易唱的和声,有一定基础后再进行如6度4度以及不协和音程的训练 。在进入和声声部与主旋律声部同节奏出现的和声训练时,根据后摄抑制影响稍弱的特点,不妨先学旋律性稍差相对难些的的低声部,后进入高声部的学习,这样声部感容易建立些,有助于避免声部被同化,对独立声部效果有帮助。

如第二部都能做的很好话就可以进行的和声音程度数稍低些难度稍大的合唱曲训练。

最后;当我们的同学们能够演唱一些难度较小的合唱作品后,就可以试着进行提高训练。如加强视唱中的音程的卡农训练以及变化音的训练;进入到复杂呼吸运用以及音量控制扩充音域的训练;声部间交替换气的训练,以及添加到三个甚至更多声部的训练等等。使得我们的合唱水平逐渐向高层次发展,迈上高水准的台阶。

以上墨笔仅是笔者长年在从事农村小学音乐的合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以及教学中摸索的一些心得,仅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声部旋律节奏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YOUNG·节奏
7月,盛夏的旋律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