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2016-02-03张颖韬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民族特色钢琴演奏

张颖韬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试析中国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张颖韬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从1950年起,钢琴曲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相应的,改编钢琴曲便盛行起来。普遍来看,在中国的钢琴曲目中融合了大量的民族元素,并结合了民族乐器的音色及表现手法,使得中西音乐文化做了有机的融合。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钢琴改编曲在选材和艺术处理上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探索出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中国;钢琴;改编曲;民族特色

中国钢琴改编曲不仅展示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底蕴,而且熟练的运用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并做到了很好的融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品位价值。从这些改编曲的取材来看,大多来源于民间音乐,在表现技艺方面,也结合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有效的将民族元素融入到钢琴曲目中,一方面更易提升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发挥出钢琴的民族演奏特色,使得音乐作品达到“民族化”和“钢琴化”的统一。

一、钢琴改编曲多选取民族元素为主要素材

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创作素材多来源于民间音乐,这些素材不仅为人们所耳熟能详,而且通过进一步的加工使得乐曲增添了新鲜的元素,使得乐曲能够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

(一)以民歌和创作歌曲为主题素材

在以民歌为主题素材的钢琴曲中,着重突出了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也就是说,在不改变民歌主题旋律的基础上,有些在节奏上稍作变化,有些在音区或调性上有所发展。具体来说,在我们所熟知的《大理姑娘》这首乐曲中,即是以同名民歌为基础,其在旋律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节奏上做了一些调整,将原有的节奏进行了拉长处理,达到了悠长委婉的艺术效果。另外,一些钢琴改编曲则是以创作歌曲为主要题材的,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音乐作品中,就是以陕北民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女孩担水》为主题素材进行二度创作而形成的音乐作品。

(二)以传统民族器乐曲为主要素材

众所周知,传统民族器乐曲也是钢琴改编曲的重要来源,古琴曲《梅花三弄》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在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中,所选取的主要素材就是来源于这首同名古琴曲。这首钢琴改编曲在原有主题音调的基础上,富于创造性的进行了音乐创作。使得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不仅在传统古琴曲的幅度和范围做了一些调整,而且在音响效果上实现了更富于艺术性的音乐处理,达到了全新的音乐意境。另一首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则是来源于同名民族管弦乐合奏曲。这首乐曲保留了原有合奏曲的音乐风格,将富于民族色彩的音乐元素与旋律做到了很好的创作。通过钢琴这种乐器的演奏,增强了乐曲的艺术深度和广度,突显了民族元素的独特韵味,达到了较好的艺术表现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钢琴改编曲还可以依据说唱音乐中的评弹音调为主题进行改编。举例来说,《蝶恋花》就是以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为创作来源,模仿弹词演唱中的语言,将诗词内容和钢琴演奏技巧做到了有机的融合,进而表达了诗词的意境,更好的突显了《蝶恋花》独特的民族特色。

二、突出民族乐器音色的演奏手法的技艺表达

我国的民族器乐种类繁多,不仅在音色上富于多变,能够演奏出不同情感体验的音乐律韵,而且在演奏技法上也巧妙多样,更加能够灵活多变的进行发挥与艺术处理。可以说,民族器乐在具体音乐曲目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优势,更能凸显出乐曲的民族特色。中国的钢琴改编曲恰是以民族乐器为基础,充分利用了民族乐器独特而富于多变的音色和灵活多样性的演奏技艺与手法,在钢琴演奏中有效的模拟了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使得乐曲能够更好的突出民族特色风格。

(一)运用装饰音对民族乐器的模仿

普遍来看,在中国的钢琴改编曲中,通过使用各种装饰音,在艺术表现上提升了旋律的韵味,极大了突显了艺术表现力。如倚音、颤音、琶音、滑音等,在听觉效果上模仿古筝、古琴、竹笛、唢呐、笙等传统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手法。具体来说,在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中,使用了八度倚音,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了古琴泛音的效果。在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部分乐器的演奏中,要着重凸显对古琴演奏手法的模仿,即要做到触键要力量集中。而在另一首钢琴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其中引子的部分则使用了长颤音,这即是模仿了竹笛的音色。通过使用装饰音,在音乐效果上模仿了民族乐器的音色,使得音乐曲目更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二)节奏的模仿与借鉴

从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方面来看,传统音乐更富于自由性,时常在固定的节奏中融入变化性的律动,这就使得音乐曲目在节奏上富于变化性与灵活性。例如,在改编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引子部分运用散板节奏,模仿竹笛的演奏效果,有着自由舒展的特点。

三、结语

深入研究将民族元素融入到钢琴曲目的创作中来,不仅能够展示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而且还使得钢琴演奏更富于饱满性,体现其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一般来看,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创作来源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并有效的结合了西方音乐的演奏技艺,进而达到了“民族化”与“钢琴化”的统一。可以说,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发展,推动了音乐作品的创作高潮,有着时代性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1]邵菁菁.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的民族特色与演奏分析[J].黄河之声,2013,(04).

[2]段微.论钢琴演奏中民族器乐改编曲的民族特色[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3]谢浩洋.论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与演奏特点[J].音乐大观,2011(11).

张颖韬(1982—),女,湖南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民族特色钢琴演奏
新时期高校民族乐器教学体系的构建
广西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民族乐器在小学教育中的难与易
凸显民族特色 余热倾情后生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