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6-02-03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声乐情感语言

王 杨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简析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的培养途径

王 杨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声乐是一种表演性很强的艺术,声乐表演者不仅应具有较高的发声技能,而且还应拥有良好的表演能力,才能借助歌唱与表演有机结合的形式完美地将声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传递给观众,从而给观众奉上更为美味的音乐大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声乐表演者可利用恰当的表演实现对作品艺术价值的再创造。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表演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本文总结了培养声乐表演能力的原则,分析了声乐表演能力的核心要素,探究了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有效途径。

声乐教学;表演能力;培养途径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形体、语言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训练,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形神兼备能力。声乐是一种典型的表演形式,与其他表演艺术相同,声乐表演也是依靠形态与语言两种形式来诠释声乐作品艺术价值、进行艺术创新的。详细来讲,声乐是利用音乐化的形体动作和语言来完成表演内容的。因此,只有让声乐表演者不仅掌握有较高的演唱能力,而且具有扎实的表演能力,才能将声乐作品的丰富内涵、生动节奏传递给观众。那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声乐表演能力的原则

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表演能力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一下几种原则,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详细分析如下:循序渐进原则。声乐表演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指的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为学生安排声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案,使得他们在一系列训练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在实际的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语言训练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慢慢的、逐层深入地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情感等,坚持由简到繁的顺序,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引导性原则。新课改理念倡导教师是声乐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人员,其主要作用是引领与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声乐知识与技能。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声乐表演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与模式,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最大限度增强自身的表演能力。另一方面,声乐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主设定教学目标,并借助独立学习或协作学习的方式主动分析声乐作品的音色特点、创作背景及作品风格,促使学生自愿参与到声乐表演中去,从而深刻了解作品的内涵与情感,最终不断增强自身的声乐表演能力。创造性原则。音乐自身是静态的、没有生命的,只有在表演者的表演中才会显得十分灵动、丰富,才会有鲜活的生命气息。因此,声乐表演者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把自己的丰富情感渗透到表演中,并在脑中想象出与作品意境、情感相符的画面,从而激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更加有活力的元素添加到表演过程中,进而赋予声乐作品更多生机。在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培养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主旨、曲式风格、时代背景等,然后鼓励他们将自己独特的创造性与想象力融进去,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声乐表演能力的核心要素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表演能力的培养时,教师只有抓住几点核心要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活动,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培养效果。具体来讲,应抓住以下几点要素: 较高的演唱水平。声乐演唱技能涵盖三个方面:共鸣、语言及气息。共鸣是指声源发出声音之后借助一定的媒介传播给之外的其他物体,并使得该物体与声源发生共振,而声乐中的共鸣指的是人腔体发生的共鸣现象,通常情况下歌唱都需要共鸣;语言是声乐表演的基础,学生只有透彻了解歌曲的语言,才能精准把握其灵魂,才能精准正确理解词义,才能恰当停顿,才能切实提高声乐表演质量;气息是声乐表演的根基,恰当的气息是完美演唱歌曲的前提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气息是学生发声演唱的基础。生动的形体动作。声乐表演中的形体动作涵盖手势、体态及表情。细腻、恰当的手势动作也传递地展示出声乐的指导意义与韵律,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体态指的是展示形态语言的一系列动作,声乐专业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应充分自身协调能力的提升,尽可能做到有效控制自己、减少外界干扰;眼神是面部表情中的重要内容,其具有传达表演者内心情感的作用,是心灵的窗户,观众通过对表演者眼神的观察就可了解其要表达怎样的情绪以及作品有着怎样的感情基调。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声乐表演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在现实中我们发现有些声乐专业学生声乐功底十分扎实、嗓音也很好,但是在表演中却总是出错,很难取得理想的表演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心理素质较差,在表演中过于慌张而乱了阵脚,从而导致失控现场频出,进而很难将自己应有的声乐表演水平发挥出来。因此,声乐专业学生在表演中应借助自我暗示、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以更镇定、自然的心态投入到表演活动中。

三、培养声乐表演能力的途径

(一)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主要工具,其次人们展示内心、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声乐作品中的语言全部都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将真实事物艺术加工后综合与提炼后形成的,通常情况下每一种艺术创作都是借助艺术手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加工与改造语言后形成与出现的,像诗歌语言、相声语言、小品语言、童谣语言等。在具体的高校的声乐表演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为通过互联网、专业书籍、报刊杂志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寓言、散文等丰富的、经典的语言类作品,并指导学生开展诵读训练,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为学生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内容恰当的广播剧教学训练活动,使得学生在大量的语言训练活动中逐渐掌握用气、咬字等技巧。并且,在诵读训练中声乐教师还应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语气、停顿等技巧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借助多种类型的语言训练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与综合素质,才能逐渐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并尽可能做到语言流畅、吐字清晰,从而为声乐表演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声乐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活动中,应指导学生选用自己十分熟悉的、比较容易理解的文学作品作为语言训练素材,严禁将那些思想消极、与学生生活相悖的内容作为训练对象,那些语言虽然优美但不适合朗读表演的作品也不可用于训练活动。

(二)在小品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要想在各种即兴表演中有出色的表现,就需要在平常生活过程中经过大量的锻炼与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功底。这里所说的“声乐功底”主要涵盖学生把握人物特点的能力、自身的特点及表演能力等。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即兴表演是提高学生表演能力的一种有效训练模式,需要声乐专业学生具有科学的、良好的发现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众所周知,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客观生活的特殊反应形式,而小品算得上日常生活的高度浓缩形式。教师用音乐小品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研小品的主题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全局高度精准把握好音乐小品的内涵与主旨,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小品中的时间、人物等完全理顺,并依照音乐小品主题表达的需求恰当而全面地做好充分的表演准备。另一方面,声乐专业学生应主动到广阔的生活中进行体验与历练,最大限度丰富自身的阅历与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音乐小品表演活动中恰当地将自己相似的情感迁移、渗透进去,从而更加鲜活地演绎出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与动作,进而与观众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最终不断增强自身的声乐表演能力。

(三)在歌唱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音乐演唱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涵盖重唱、合唱、独唱等。在声乐表演课程教学活动中,通常情况下,教师主要训练学生的重唱、对唱及独唱能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声乐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各种演唱方式的主要特点与技能,并依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恰当选择符合他们训练需求的音乐作品进行训练,尤其应详细观察学生在演唱训练中的各个细节,针对其存在的缺点与失误应及时纠正。之所以会选择这三种演唱形式,是因为它们都是最常用的演唱方法,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可快速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与表演能力。声乐教师在训练学生唱功的过程中,应尤其注意以下两点内容:引导学生营造恰当的音乐环境。为了确保学生将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作品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将自身积累的鲜活经历与情感渗透到演唱过程中,从而用歌唱与形体动作更加传神地诠释作品内涵与情感。比如,在演唱音乐剧《当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时,要表现出一个人在学校走廊里唱着这首悲伤和无奈的歌曲并以学校为音乐情景;在演唱《荷塘月色》时,就可月夜、静谧的池塘、盛开的荷花作为音乐环境。精准抓住音乐主题思想。比如,声乐作品《月之故乡》是一首展示游子深深思乡之情的歌曲,作品中的四个部分共同阐释了主题思想,作词作曲者以丰富的、浓烈的爱国情感,写出了远在台湾的游子对大陆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怀恋。整个作品中渗透着深沉的乡愁,因此在演唱该曲目时,演唱者只有内心也蕴含有这种离愁,才能真切体会到词曲作者创作时的情感,才能用深情的歌声与恰当的形态动作完美完成演唱任务,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

总之,新课改理念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对其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应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而且还应重视对他们表演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满足人们对声乐表演提出的新标准,才能使得学生在现实的舞台上有更出色的表现,才能推动我国音乐事业快速发展。

[1]王华.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的研究[J].音乐大观,2014,(02):300-301.

[2]肖红艳.论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的研究[J].音乐大观,2014,(02):350.

[3]田甜.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培养方式的探究[J].黄河之声,2014,(05):82.

[4]宋成贵.试析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4,(20):135.

[5]许迪迪.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表演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5,(18):183.

[6]方晓青.声乐演唱教学中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6,(01):98.

[7]张爱芬.浅谈声乐教学中表演能力的培养[J].通俗歌曲,2015,(09):160.

[8]向章元.浅谈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5,(18):173+138.

猜你喜欢

声乐情感语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言是刀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