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分析导入在音乐剧演唱中的运用研究

2016-02-03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阿依达唱段音乐剧

郑 敏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四川 成都 610021)

人物分析导入在音乐剧演唱中的运用研究

郑 敏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四川 成都 610021)

如何使音乐剧演唱能准确表达剧中人物及戏剧冲突并更具表现力及感染力,是音乐剧演唱中的关键问题。本人在对音乐剧演唱研究中发现,人物分析的导入与音乐剧演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剧演唱离不开对剧中人物的仔细分析。本文主要概述音乐剧演唱中人物分析导入的必要性及运用,以了解剧本、了解角色、人物分析导入实践于演唱中为方法,最后举出实例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对人物分析导入在音乐剧演唱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音乐剧;剧本;人物分析;角色

在音乐剧演唱中,大多数演员着重于演唱技巧方面的训练,强调呼吸、语言、节奏、声音等等,却忽视剧目中所属人物角色的分析。这样的训练即使能让演唱者完整准确地展现娴熟的声音技巧,却失去了歌曲演唱的核心,即:角色的塑造。成为没有“演”只有“唱”的“唱匠”式表演。完整的音乐剧声乐表演可以被定义为“感情的述记术”、“情绪的语言”和“戏剧的旋律、节奏与和声表达”,这就要求演员不能抽离对剧情和角色的了解闭门造车,而要通过人物分析的导入,节制而又贴近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剧中人的身份进行演绎,通过优美的音韵,动人的旋律表达深切的情感。

一、人物分析导入的必要性

一部完整的音乐剧是由戏剧、歌唱、舞蹈三要素紧密结合而成。斯蒂芬·桑坦曾说“音乐剧歌曲的创作必须围绕戏剧和人物展开。”任何歌曲的演唱都是根据唱段的戏剧需要,从角色情感需要出发,以情节的展开和剧中人物的形象为基础,严格要求演员紧紧围绕故事和角色进行演唱。因此演员必须牢记,在任何时候他都不是自己在演唱,而是作为角色在演唱。只有成功的塑造好角色,演唱才能有“灵魂”。不是简单的脱离剧目进行演唱,而是对剧目中人物性格及行为等相关方面进行分析概括,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创造舞台的形象美十分重要。演员刚开始接触唱段时,往往只能通过谱面了解到即将表达的语言、词句以及演唱词句所需要的音符、节奏、强弱、速度等,这些都是创作者事先就规定好的,而作为演唱者需要通过二度创作对唱段进行加工,赋予生命,实现创作者的意图和想法,则要求演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围绕演唱此唱段的人物进行细心分析及研究。因此,人物分析的导入对于完善音乐剧演唱是很有必要的。

二、人物分析导入的运用

(一)了解剧本是首要前提

剧本是一部音乐剧最为关键的重要载体,剧本的其他元素都以它为依托展开。任何一部音乐剧作品里音乐、舞蹈、歌曲的呈现,必须有戏剧理由,与作品剧情自然有机的结合。可见,演员与剧本有着密切的联系,剧本是演员演唱的重要依据和开始阶段,认识和理解剧本,成为演唱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充分的了解分析剧本,有利于演员对角色生活的正确、真实的体验,以便演员在表演中能通过准确塑造戏剧艺术形象,传达人物情感,揭示出剧本和角色中所蕴藏的思想和哲理,感染观众,更加完整地完成音乐剧表演。因此,对剧本进行综合的分析是进行音乐剧演唱的第一步。

演员通过初读剧本,需要了解剧本的主要内容、时代背景与规定情境,通过剧本中心事件与矛盾冲突,分析剧本所要表达的思想,理解剧作家的创作意图,清楚剧本所需各类艺术元素在整个剧本中的歌舞线索,思考如何将这些线索在演唱表演中体现展开。演员在深入挖掘剧本思想内涵的同时,一定要在初读剧本及反复阅读剧本中捕获感性的心灵触动,体会剧本具有现实意义的情感表达。演员只有如此深入的了解分析剧本后才能加强对剧中人物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分析。例如:在准备演唱《If I Were a Rich Man》这一唱段前,我们阅读剧本后得知《屋顶上的小提琴手》这部音乐剧是由约瑟夫·斯坦因编剧,杰瑞·鲍克作曲,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犹太人特威一家的故事,特威一直以卖牛奶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家庭并不富有,特威一家所住的村庄始终保持着犹太传统,因此特威认为三个女儿的婚姻应该由自己和妻子安排同意才行。然而他的三个女儿都分别打破了犹太人一贯的婚嫁传统,选择了不顾家人的反对,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在得知并接受女儿相继的感情问题过程中,特威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不接受到最后的允许,特威的表现既是传统的也是开放的。而后在犹太人被集体赶出村庄离开家乡,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特威仍然对生活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并未因此放弃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如此通过熟悉剧本,了解主要事件,了解与特威这个角色相关的时代、人物、社会背景、矛盾冲突等,才有利于帮助我们在对唱段进行演唱时准确表现此人物的个性特点,塑造此角色。

(二)角色分析是关键

对演员来说,要能在剧本中看到角色的形象,听到角色的声音,闻到角色的气息,感觉到角色的心跳,看到角色的行动,了解角色的性质和意义,如此调动“眼耳鼻舌身意”,感同身受地渗透剧本了解角色,剧中人物关系便已然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随后再由演员融会贯通之后表演出来。那么,如何做到如此深刻的了解角色呢?

首先要想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角色,演员需要收集关于角色相关背景的详细资料,掌握角色的基本特征,对其年龄、职业、性格特点等进行细致分析,一些年代久远的人物角色甚至需要对相关人文历史的熟谙来强化演员对角色的认识,从而在演唱中更好地贴近角色。其次了解角色的性质和意义,分析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人物与其他角色在整体剧情中的密切关系。因为角色与诸多人物关系的定位以及剧中场景转换的把握相当重要,有助于演员把握人物形象的倾向性,表现人物的真实生活,深入感受与体会角色的行为动机和情感起伏,为演员神似的表演提供更易显得真实的有利条件。通过如此深入分析角色,演员获得了角色生活的真切体验,有助于演员对剧中人物获得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以便在演唱中充分把握角色的塑造。例如:在演唱音乐剧《悲惨世界》中《I Dreamed a Dream》这首歌曲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关于方汀这个角色的相关信息。方汀是一位命运悲惨的女工,原本她也拥有美好的青春,可是怀了男友的孩子以后却被无情地抛弃,迫于生活的无奈,她不得不将孩子寄养到了酒馆老板的家中,靠自己工作挣钱寄钱过去。可因为工友揭发她有私生子的事情,被赶出工厂,断了生计的她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首饰、头发、甚至出卖肉体,沦为了妓女。而后又因为打了一位辱骂她的绅士,被判刑六个月,身心俱疲的她受尽了折磨,一身是病,就连临死前也没能见上一心挂念的女儿一面,在遗憾中死去。方汀在剧中是社会底层穷人的代表,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劳苦女性遭遇的不平待遇。进一步了解角色的相关信息,将深化演员对此角色的认识及剧作家创作的深层意图,帮助演员根据剧作家创作意图调整正确的表达方向及思路,以便在二度创作中准确表现。

(三)人物分析导入实践于音乐剧演唱

充分了解剧本、分析角色之后,演员可以开始结合演唱进行二度创作。首先,演员需要“入戏”地“舍我”,“无我”地隐入角色中,我即是角色,角色即是我,最后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演员从主观意识上就要认识到是在作为剧中角色在演唱,而不是演员自身,这就要求演员将自己置身于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去思想、企望、乞求和动作。这种戏剧情境必须有一定高度并且足够迫切,才能让演员能更加真实的采取行动,真切的进行表演。角色置身于故事之中,此时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喜悦或担忧,角色此时内心关注的是何人、何事,角色通过唱段想迫切的表达什么感受或意图,细心洞悉了角色的这些相关内心活动之后,则需要演员将自己作为角色本身置身于戏剧情境之中,试图让自己去感受事件发生来临时,别无选择,积极的采取行动去努力战胜危机。《Old Man River》是音乐剧《Show Boat》里面的一首唱段,是由演艺船上的黑人码头搬运工乔演唱的,乔看到了船长女儿与赌徒拉维纳尔一见钟情,同时想起了自己的不幸身世,于是唱起了这首歌。演员演唱时需要将自己带进这一情境,作为黑奴的乔整日劳作,积劳成疾,惧怕死亡,默默地承受着辛苦艰难的生活,而白人可以整日衣食无忧,游手好闲,饮酒买醉。受到如此种族压迫的乔,表达的是一种孤独、无奈,却又企盼关怀,这种特定的角色体验对于演员来说至关重要,这才会让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感情更加真切。

其次,将唱词用台词方式朗读有利于加强演员对音乐剧演唱中的戏剧性认识,避免演员不明就里的泛歌舞主义表演。将唱词内容结合围绕此唱段所发生的规定情境以及人物内心的思想情绪变化进行深究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作为角色去思考,在怎样的情境下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会迫使“说”出那样的歌词、发出那样的声音,根据角色的思维变化调整好唱词中“起、承、转、合”的语气变化,加深体会和认识,把握好轻重缓急的节奏感,突出唱词深层次含义,使演员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想象、思考、乃至创造,这样,更能情感真挚,表达淋漓。例如:《The past is another land》这首歌曲是在阿依达被埃及士兵抓捕以后,拉达姆斯强迫她为其刷洗后背,阿依达拒绝服从时唱的。唱段一开始是一段引子,阿依达义正言辞的强调:努比亚虽然被埃及掠夺了一切,却永远无法被夺走努比亚人的精神。此处不应该仅仅只是陈述性的旋律演唱,还应该有想要争辩之意,表现出阿依达个性中坚定、不屈服的一面。接下来将一个乐段进行了三次再现,旋律相同、歌词不同、角色所表达的情绪和思想也不同,第一次乐段的出现,阿依达回忆美好的童年时期是如此的快乐,而想到被外来的入侵者破坏后,又是那么的伤感,往事已经遥不可及,第二次乐段的再现,阿依达面对现实一时无所适从,悲伤且无奈,当想到即将面对的未来时,乐段第三次再现,阿依达确信未来是一个无法回去的荒芜世界。当演员掌握了角色的思想行动线以后,即可结合规定情境及歌词的含义将唱段进行详细、合理的处理调整,包括语句中的强调重点,强弱、力度的处理,语气、情绪的变化等等。

最后,唱词与唱情的结合,也是剧中人物思想感情和演员艺术个性的高度结合,是演员在演唱中对感情、语言、语气、声音、演唱等种种表达手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这也是为检验唱段演唱的戏剧感染力与唱段情境的戏剧性是否吻合的重要一步。在反复实践演唱中,让自己的肢体、语言、声音、情感尽可能贴近角色,把戏剧人物的酸甜苦辣用喜怒哀乐的情感波动转化为艺术的一部分,实现演员与角色合一的艺术效果。通过在表演中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和这种情景中的人物感情,创造一种最贴近生活特色的现实主义表演。只有这样在演唱中找准角色的感觉反反复复进行演唱试验,感情饱满、技巧纯熟地将角色的情感特征和性格特征通过演唱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才能达到声情并茂扣人心弦。

三、结语

音乐剧演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无可替代、必不可少。如果演员丢掉剧本的故事情节和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去进行演唱,那么整剧的教化作用也就无所依托。通过人物分析后运用于音乐剧演唱中,更有利于精准的进行角色塑造,丰满人物形象,更好的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社会矛盾及现实生活,才能顺利地使表演真正灵动起,对演唱者“二度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廖向红.音乐剧创作论.中国戏剧出版社.

[2]文硕,彭媛娣,杨佳.音乐剧表演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

猜你喜欢

阿依达唱段音乐剧
绵绵古道连天上
造型迷人,音质表现同样让人过耳难忘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Aida(阿依达)Ⅱ音箱
由《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飞翔的女孩》
一弯新月挂半天
歌剧《阿依达》的故事(三)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与戏剧的回归——记上海歌剧院新版《阿依达》
音乐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