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键与踏板对钢琴演奏中音色的影响

2016-02-03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音响效果触键琴键

郭 嘉

(湘南学院音乐学院,湖南 郴州 423043)

触键与踏板对钢琴演奏中音色的影响

郭 嘉

(湘南学院音乐学院,湖南 郴州 423043)

“钢琴”我们都知道作为乐器中的王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也一直是上流阶层的宠儿。都说音色是钢琴的灵魂中心所在,直接决定影响着钢琴演奏者的表现力和对欣赏者的吸引力,但是音色我们摸不着看不着,要如何正确判断音色的对与错呢?在钢琴演奏总,决定音色有两个重要的因素:触键技巧与踏板技巧,缺一不可,只有正确的使用才能获得理想的音色。不同的触键和踏板处理带动了音色的变化,对于表现不同风格的作品,表达不同的情感意境提供了多种选择。本文结合前人的经验通过对不同钢琴作品浅显的论述了对触键与踏板的处理的理解与看法。

钢琴演奏音色;触键技巧;踏板技巧

一、触键的定义

触键就是将弹琴的力量通过手指来撞击琴键,撞击的过程就是如何用力和怎样传力的体现。触键技巧又分为指力和手力触键、臂落和全臂触键四种类型。指力触键可产生清脆悦耳的音响效果,作为所有触键方法的关键之首,要求放松手腕、手臂的自然重量,集中力量于手指尖上,用来演奏纯粹、精致优美的乐段。也是触键技巧中肌肉运动最小的一种,常用于巴洛克时期巴赫作品中。臂落触键可产生清澈、明亮的音色,要求前臂或全臂按照原来的力度落下,在这个下落动作中使所要弹得键是被推下,而不是敲下去。因为“粘着力”是其主要特点,所以大部分用于音的保持或者连奏效果。全臂触键可产生强烈的巨大的音响效果,要求手和手臂在下键时共同作用,保持平稳,这种触键多用于力度要求大的乐句和歌唱性旋律。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我们要将各类型的触键方法结合在一起运用,才能获得理想的完美的音色,演奏出动听的旋律。

二、触键对音色的重要性

钢琴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乐器,因为它独特而具有魅力的声音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青睐。在钢琴演奏中,声音是人们接收到的第一反应,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演奏者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弹奏出理想的音色。触键就是决定音色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良好的触键就没有良好的音色,没有多变的触键就没有多变的音色,这就严格要求演奏者必须具有娴熟和高超的触键技术。

三、钢琴触键对钢琴演奏中音色的影响

在钢琴演奏中,触键技术影响音色的核心要素,如果把触键比喻成钢琴演奏的“开始”,“开始”如果是错误的,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钢琴音乐作品有各式各样的风格特点,因此我们要结合不同的触键部位及方向,用指尖、指面、不同的角度来接触琴键,由此来获取多姿多彩的音色变化。

(一)指力触键

在李斯特的《叹息》中,主要是运用指力触键的方式来完成一连串琶音的跑动。就好像通过音乐在和观众们互动,喃喃细语诉说着自己的心里话。而指力触键所产生的较小音量的音响效果,恰好满足了作曲家想要表达出的深情优美的情感。由于乐段中连绵不断的琶音持续着,我们需要左右手快速的衔接确保旋律的连贯性,所以切记手指不可过分僵硬,舒展开来,用指腹的部分去接触琴键。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手指手腕的移动时间,体现如歌般的旋律,还可以灵活利用手指细腻的的触键技巧变化来演绎多姿多彩的音色。如果不合理的触键,就会造成手腕手指肌肉僵硬,达不到乐曲中理想的音色。

(二)手力触键

《晨思行》作品乐段可以看出右手主旋律是连续的双音断连奏进行,因此要使用手力触键的方式来进行弹奏。将手掌轻轻抬起以手腕关节为轴心,1指与5指同时朝琴键的方向用力击下琴键时,下键力量要集中,从而避免造成在琴键上纯粹的敲打,手腕会出现立即向上拱起的现象,但在之后必须迅速地放松手臂和手腕,并使其回到原来的位置,之后用这样的触键方法进行后面的弹奏,反之会影响演奏僵硬和滞重。

(三)臂落触键

在作品《晨思行》中,第一乐段右手抒情的旋律与左手低声部持续的和弦进行表现出了如漫步一样优雅的音响感受。弹奏前由前臂引领手腕和手掌抬起以肘关节为中心,触键时前臂落下,使左手所要弹得琴键被推下,但要注意左手每个和弦的音要同时落下,不能让人产生参差不齐的音响效果。作品中左手低声部和弦被标有记号“-”,因此我们弹奏的过程中要保证声音的稳定性,离键不能过早,触键要深,一定要保持够音的时值。在连续弹奏时,相邻之间的音符不可简短过多,否则就会失去“保持”的意义。

(四)全臂触键

在弹奏《萧瑟行》作品时左手低声部旋律时需要将身体与手臂紧密配合,运用全臂触键的方式。弹奏时以手臂动作为轴心,耸起肩部,依靠肩部肌肉将全部力量传送至手指指尖,还要保证大臂的放松状态。发力时,要带动整个手臂、甚至是上半身,不能单靠手指和手腕的力量,灵活运用手腕这个关键部位,否则会造成“死气沉沉”的音响效果。

四、钢琴踏板对钢琴演奏中音色的影响

(一)节奏踏板

节奏踏板技巧使用较为通俗易懂,在某一个音或某一个和弦、一个乐句需要通过踏板来加强丰满音色,这时脚与手弹奏的动作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它的特点是突出乐曲的节奏型,增加声音的色彩效果。以肖邦的《辉煌的大圆舞曲》为例:这是一首充满着抒情性与幻想性特点的大圆舞曲,在23—32小节中,作曲家肖邦明确的标明了踏板的使用法,在每一小节的第一个拍弹下去的同时踏板也要随之而踩下,保持住一小节,等待下一小节的的开始,即每一小节踩一个踏板,除此之外,左手第一拍第一个低音我们要清晰的弹奏出,一个轻快华丽的圆舞曲音乐形象便惟妙惟肖了。

(二)切分踏板

切分踏板也称音后踏板。顾名思义,要求我们在手弹奏出音符后脚才可以踩下踏板,形成相反的切分动作。这种踏板我们会经常在曲子中碰到,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连接和声与旋律,烘托气氛,增强曲风的感染力。例如《异国和异国人民》这首乐曲中,大多数演奏者都采用“连音踏板法”来处理踏板问题。也就是说跟随者伴奏声部的流动进行,在每一个和声转换的同时更换右踏板,使三连音节奏的分解和弦通过双手交替演奏来完成的更加连贯平稳。我们在突出旋律声部的主要旋律音以外,又不会混乱各分解和弦之间的突兀感,配合旋律中夹杂着不安分的附点节奏,衬托出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给乐曲增添了浪漫的色彩的同时,又透露出了与异国完全无法融入之感。

(三)颤音踏板

颤音踏板也叫作“抖动踏板”,需要频繁的、快速连续不断的更换踏板,一般用于急速、连续的一串音阶、八度或长的颤音中。重难点是有机结合灵活的脚部动作与适度放松腿部肌肉。颤音踏板可以带来所需要的音色的效果和共鸣。如作品肖邦《f小调练习曲》,右手音符的快速跑动,左手低音迅速的变化,如果不完全使用踏板,就会让人听起来音色不流畅,音与音之间容易干涩,不连贯,但反之踏板用力过猛,踩换不够勤时,就会出现各声部之间的混乱,和声的延留和杂乱不和谐的音响效果。因此在右手旋律连续的跑动中,要采用这种颤音踏板的方式,来扬长避短。

猜你喜欢

音响效果触键琴键
浅谈舞台音响效果的艺术设计
给你的信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浅谈戏曲舞台音响的应用
浅谈潮剧舞台音响的要求
光影协奏曲
钢琴指套
浅谈音响效果在舞台艺术中的应用
黑白琴键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