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中国民族声乐流派的发展

2016-02-03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流派民族音乐声乐

周 巍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简述中国民族声乐流派的发展

周 巍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对精神世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民族声作为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中国民族声乐流派对于我国民族声乐事业而言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从目前中国民族声乐流派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从而促进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的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流派发展

引言

中国是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而且每个民族在长期发展和交流的过程中都创造出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尤其是音乐文化表现最为突出。虽然各个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音乐是没有地区、民族之分的,我国民族声乐已经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概述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音乐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创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更新,任何一种音乐文化都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因此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发展更是离不开创新,与此同时在创新的基础上还需要保持原有民族声乐的特色,做到优势互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从而促进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和繁荣。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生活,这启示我们在未来我国民族声乐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保护本民族的内涵和特色,又要融合先进的民族特性,无论是传承民族音乐演奏方法,还是发展民族音乐教育都需要创新。由此可见,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继承,我们应该做到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在基础的基础上创新,共同促进我国民族音文化的发展[1]。

二、中国民族声乐不同流派之间的联系

中国民族声乐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不同流派之间的繁荣,它们都是中国民族声乐流派发展和壮大的基础。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发音总体而言都是质朴,其演唱方式自然、真挚,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行腔和地方的随意性较强和浓郁。例如:在陕北地区传唱的信天游,其演唱形式是采用真声演唱,因此对于音域的要求并不高,这也是信天游能在陕北地区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又如:山区的爱情民歌以及草原的爱情对唱,都源于其明亮的音色和极具感染力的演唱。

(一)中国民族民间声乐流派

由于我国民族民间声乐流派发声比较淳朴,演唱内容和形式都很自然,综合运用了纯真声演唱,形成了民间独特的演唱方式,使用大本嗓进行演唱。传统的民族声乐音质生硬,其柔韧性较低,但是主要表达的是地域性的民族特色和风情,民族声乐的作品题材多为爱情、生活、节日庆祝等内容,因此对于整个音质的要求较低。就其演唱方式而言,更加注重以腔为美,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润腔是一种美化唱腔的方式和技巧,是以情感为中心和体验,将歌曲当做是依据,综合运用了波音、赠音等方法给歌曲进行润色,从而提升了整个歌曲的感染力。但是随着我国音乐事业逐步发展,为了能够满足更多人的艺术审美,传统民族声乐融入了更多的民族风格[2]。

(二)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流派

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流派逐步受到西洋美学等流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民族声乐流派。在保持原有民族风格和情趣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外国美声唱法,就唱法而言,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流派更加注重以情感人。情感是民族声乐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其灵魂和精髓,它是一种融合了词情、声情、以及曲情为一体的复杂感情。所谓“词情”主要是指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歌词从而传达出较为深厚的情感,是一种新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节奏和歌词进行一个简单的传达,就能够使整个歌曲更富有感染力。所谓”声情”主要是指通过歌唱者来传达情感,歌手通过把握作品的整体情感和意境以演唱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心声,这样才能够实现以情感人。所谓“曲情”主要是指作曲家通过曲调传达出来的一系列情感,并且融合了旋律、节拍、复调等内容和元素,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乐谱表现出来。

(三)中国流行民族声乐流派

流行民族声乐流派融入了前两者,更加注重以言感人。我国民族声乐具有一重要标志就是清晰、准确,这同时也是声乐的艺术审美标准之一,无论是清晰的歌词还是丰富的内容,都有利于广大关注进行理解和学习,因此利用音乐的语言能够起到感染人的效果。音乐语言主要是包括阳平、阴平、上声以及去声几种特点,由此可见,通过语言的艺术能够提高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水平和质量[3]。

三、中国民族声乐流派的发展变化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传播方法以及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中,它的使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成为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传承我国民族声乐的过程中,已经逐步由过去的单一化发展趋势变为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形成多元化趋势[4]。从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80年代的现代,到90年代的流行,民族声乐一直经久不衰,这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由此可见,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声乐流派的发展变化历史,才能提高我国民族声乐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国民族声乐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要想让中国民族声乐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进行创新,只有不断融合国内外优秀唱法才能够形成自身独特的唱法。总之,要想创新我国民族声乐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班子、民族声乐演唱者等三者的共同努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中国民族声乐流派的发展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理解民族声乐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事业的发展!

[1]石月婷.民族声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2,(13):18-19.

[2]马军红.试谈对当前中国民族声乐的认识[J].大舞台,2010,(2).

[3]杜瑶.在继承与借鉴中求发展—民族声乐及教学论[D].天津师范大学,2013.

[4]姚小兰.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流派民族音乐声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