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音乐分析

2016-02-03申苗苗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北方音乐 2016年10期
关键词:音乐特征奏鸣曲贝多芬

申苗苗(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音乐分析

申苗苗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作为浪漫乐派的先驱,贝多芬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月光》奏鸣曲是其最具有独创性和影响力的作品。本文通过对该作品音乐特征进行针对性分析,进一步了解贝多芬创作奏鸣曲的纯熟技巧和精湛技艺,从而在深度和高度上都能高效把握《月光》奏鸣曲的精髓。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月光》;音乐特征

一、作品简介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创作时间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因此,受到法国大革命提倡“追求人人平等与个性自由”的思想内涵。“追求个性自由与革命精神,敢于抗争”成为贝多芬的艺术创作理念,同时此作品处于初期向成熟时期的过渡,创作风格也介于这两个时期之间,在形式和技巧都有所创新和突破。

《月光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打破了传统古典奏鸣曲的布局,即快、慢、快的模式,音乐素材相对运用也更加自由,突出了贝多芬浪漫主义思想的创作特点。全曲的速度整体上是由慢到快,情绪也在情节发展中逐步热烈,由忧伤到抗争,体现出贝多芬坚定不移与命运抗争的坚定意志,以及对封建等级思想的抨击和抗争。

二、音乐分析

(一)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结构

第一乐章采用#c小调2/2拍的慢板乐章,连续的三连音拉开序幕,持续弱踏板弱力度加以右手三连音,营造安静氛围,第6小节第一主题在第四拍弱拍中音区出现, pp的力度,整体音域偏。#c小调、慢速、弱力度、偏低音区这四个要素决定了第一乐章的基调;呈示部的主部副部主题分属于不同的调性,主部以#c小调开始,中间经由转调使得副部呈现在B大调上,由于音区的提高、节奏的密集使得作品开始呈现急躁的意味,两主题在形象和调性上均形成鲜明的对比。展开部从第24小节开始,是主题材料的扩大性展开与主题相呼应,其次,作品的再现部是属于动力性再现,主、副部均回归到主调性上,具有奏鸣曲式调性回归的特点,尾声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在发展部材料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第二部分则是主导动机的再现,采用复调的手法后继续加以变化发展。

从和声角度分析,作品以#c小调开始,和声处理上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那波里和弦的运用,其次是第一乐章呈示部A、B两个主题形成大小调的调性对比,其中调性的变换、和声的交替对比,以及音区的转换,都相应也带来情绪色彩的阴暗对比。B部分展开是并未作太多调性变换,单一地在#c小调这个主题上,但就是在运用简洁单一的调性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速度节奏等其他音乐要素使得音乐在简单中不断衍展,并更深刻地表达出相应的情绪效果。

从结构角度分析,再现部分A1中采用变化再现的手法,运用同主音大小调的对置带来调性的直接对比,运用和声的手法扩大发展,而且在展开部烦躁情绪之后急转而下回复平静,以此更加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飘忽情绪,充满现实主义的色彩。

(二)第二乐章是作为过渡乐章,是复三部歌谣曲的曲式结构

第二乐章是作为一个连接前后乐章的过渡乐章,它是第一、三乐章之间的纽带,运用小快板,整体比较轻松,采取降D大调3/4拍的复三部歌谣曲的曲式结构,由呈示部、三声中部和再现部组成,情绪上整体与第一乐章形成一个对比,呈示部中的对比主题给予作品鲜明的性格,同时促使内容情节进一步发展。展开部的调性变化比较频繁,连奏与断奏的结合统一,活跃跳动的音符由逐渐平复不快,紧缩再现的温柔平和,给人回味和遐想。结尾完全重复的再现与主题呼应,最后用不完满的完全终止来结束这个乐章。

(三)第三乐章视为全曲重心,是一个真正的奏鸣曲快板乐章

这一乐章是激动的急板,采用升c小调4/4拍的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开始采用一连串连续上行的琶音加上末尾运用重音(sf突强)记号的大和弦,快速但微弱的十六分音符更渲染了风雨气氛,低音部不断重复使用了小二度使得情绪由哀怨转为急躁。第二主题相对化为诗情的诠释,在第21-24小节中,频繁出现了倚音,第25小节变化节奏,利用切分效果加强气氛。展开部大量主题的转变,使得音乐效果明显得到推动和发展。先是以C大调开始,逐渐转入f小调,然而相对于主部主题而言,副部主题不似那样激烈,左手于第75小节在低声部出现。尾声部分开始出现琶音,此时有点类似于炫技风格的段落,采用减七和弦的音响效果,加以切换的和弦,使得紧张气氛不断升级,最后不断高涨的情绪在结尾处到达顶点,并逐渐转为沉静。

第三乐章作为整曲的高潮,充满戏剧性和矛盾冲突,主部主题情绪激烈富有动力,旋律线条从低音区贯穿到高音区,音域的宽广加以速度、节奏、强弱等效果的对比,超出原有思维束缚的禁锢。副部主题则是在保持紧张性和爆发力有增无减的前提下,加以变化。在不断拼搏抗争的间隙插入丝丝柔情和凄婉更显优美动人,这种反衬的手法,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支撑贝多芬不断抗争的动力和信念。

贝多芬《月光》钢琴奏鸣曲所呈现出的气势恢宏、敢于抗争的风格和特点,预示着古典主义乐派向着浪漫主义乐派的完美转变,其形式与内容的相互融合,出色地综合了戏剧性和情节的不断发展,加以主题的完整诠释,都充满现实主义的意味。为此,我们应力求准确把握作品的精髓,以使更好地融入音乐并深入感受贝多芬这位著名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崇高的艺术造诣。

参考文献

[1]冼劲松.从教学角度浅析月光奏鸣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3).

[2]杨博光.浅析贝多芬“月光”钢琴奏鸣曲[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

[3]卡尔g车尔尼.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7.

[4]林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英雄性情感特征表现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5]黄瑾.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之音乐分析[J].大众文艺,2013(8).

[6]任童.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音乐赏析[J].大舞台,2014(3).

[7]高余丽.试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J].赤字(中旬),2014(18).

[8]杨博光.浅析贝多芬“月光”钢琴奏鸣曲[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

作者简介:申苗苗(1992—),女,河南安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脑音乐作曲。

猜你喜欢

音乐特征奏鸣曲贝多芬
手机上的奏鸣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春天的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