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新闻引语的信源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差异——基于报纸语料的调查分析

2016-02-03

未来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匿名信语域信源

赖 彦



英汉新闻引语的信源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差异
——基于报纸语料的调查分析

赖 彦*

新闻引语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投射言语、思想或事实的信源结构体现了新闻信息的价值表征。基于报纸语料的调查分析,探讨新闻引语的信源结构特征以及英汉不同语言和不同语域的信源语用差异,以期对新闻写作和新闻编译的引语使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新闻引语;信源结构;匿名信源;语义投射;语用差异

新闻引语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指出,“即便是初出茅庐的记者也会很快地认识到,引语是不可或缺的。它使新闻具有真实感。引语能在文字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读者同人物发生直接联系。没有引语的新闻,不论篇幅长短,都像月球的表面一样贫瘠荒芜。”[1]新闻传播经典教材《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也指出,“引语不仅仅是用引号引起来的一串话,它可以引发感情,表达生动的描写,提供逸闻趣事、解释性的或独家的材料。引语可以是新闻报道或特写的灵魂,使枯燥无味的新闻报道变得充满活力,使好的报道变得更加精彩。甚至一句普通的话语,当它置于一个新闻报道中,也可能使人激动不已。”[2]本文基于报纸语料的调查分析,深入探讨英汉新闻引语的信源结构特征和语用差异以及匿名信源的报道策略差异。

一、研究语料及选取原则

为了保证研究语料的可比性和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我们在语料选取和取样时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遵循以下选取原则:

(1)语料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般来说,报纸可分为严肃大报和通俗小报两类。[3]考虑到大报与小报的风格差异,我们分别选取《纽约时报》(TheNewYorkTimes)和《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作为相应的严肃大报语料,分别选取《每日快报》(TheDailyExpress)和《都市快报》的新闻报道作为相应的通俗小报语料。同时,还考虑到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语言差异,研究语料分别选取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每日快报》的新闻报道语料,以保证研究语料各自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语料语域和篇幅的均衡性。政治、经济和体育等不同语域的新闻报道,存在一定的风格和语体差异。这些差异对新闻引语的信源引述结构表达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的语料分别选自《纽约时报》《每日快报》和《人民日报》《都市快报》中明确分类的政治、商业和体育等不同语域的新闻报道,即随机抽样于2011年7至8月间各报上述每个语域的新闻报道语料各30篇,每篇报道大约1000字以内。整个研究语料样本共计360篇,总字数达26万多字。

二、引语信源的结构特征

根据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转述引语是一种逻辑语义投射关系,通过并列、从属或嵌入结构投射言语、思想或事实。[4]根据信息价值表征和句法表现特征,新闻引语信源结构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前置型投射结构

在考察语料中,我们发现前置型投射结构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1.归属式

(1) A police spokesman said: “Police cannot say anything about the scope of the damage, aside from that there’s been one or several explosions.”

(TheDailyExpress,July23, 2011)

(2) The House Democratic leader, Representative Nancy Pelosi, who met privately with Mr. Obama on Friday morning, told reporters later in the day that her position was firm.

(TheNewYorkTimes,July8, 2011)

(3)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Gallup poll, four out of five Americans disapprove of Mr. Obama’s handling of the economy, the lowest ratings of his tenure.

(TheNewYorkTimes,August18, 2011)

(4) 美国著名作家、名著《瓦尔登湖》和《论公民的不服从》作者戴维·梭罗曾说,“真话需要两个人,一个愿说,一个愿听。”

(《都市快报》,2011年7月21日)

(5) 胡锦涛在贺电中说,今年1月,苏丹南方公投顺利举行,南方人民选择独立。

(《人民日报》,2011年7月10日)

(6) 根据历史数据,杭州一般每年夏天有20多个高温日。

(《都市快报》,2011年7月21日)

例(1)和(4)中的“A police spokesman”(警察发言人)和“戴维·梭罗”分别是新闻引语的信源归属,通过引述动词“said”(说)投射其后的直接引语。而例(2)和(5)中的信源归属“The House Democratic leader, Representative Nancy Pelosi(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南希·佩洛西众议员)”和“胡锦涛”则分别投射其后的间接引语,但例(3)和(6)则分别通过言据性“According to the latest Gallup poll(据最近的盖洛普民意调查)”和“根据历史数据”的信源归属投射其后的间接引语。

2.非限定式

(7) The idea is supported by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which argues that it would satisfy calls for a private sector contribution because Greek bonds would be sold at below their face value.

(TheNewYorkTimes,July11, 2011)

(8) Technical negotiations in recent weeks have led several governments to believe that those objectives are incompatible, and Monday’s declaration watered down those conditions.

(TheNewYorkTimes,July11, 2011)

(9) After Bennell’s death, his father, Gary Bennell, 52, expressed sympathy for Mr Flanagan, adding: “Householders are entitled to protect their property from burglars.”

(TheDailyExpress,July23, 2011)

例(7)由非限定从句“which argues(认为)”的结构投射其后的间接引语,而例(8)和(9)则分别由非限定动词“to believe(相信)”和“adding(补充说)”投射其后的间接和直接引语。

3. 评价式

(10) It is strange but true that the end of Bradley’s tenure happened because an overeager German import, Jermaine Jones, barreled into Steve Cherundolo, the stable right back, sending him out of the final.

(TheNewYorkTimes,July29, 2011)

(11) 更令人疑惑的是,瑞昌今年6月还专程进京到钓鱼台国宾馆开了一场“鄱阳湖龙虾节”新闻发布会,而事实上,瑞昌市与鄱阳湖之间隔着好几个县,距离近50公里。

(《人民日报》,2011年8月15日)

例(10)和(11)分别通过“It is strange but true that (奇怪却又真实的是)”和“更令人疑惑的是”带有转述者主观评价意义的结构投射其后各自的间接引语。

4. 逻辑式

(12) 如果丁锦辉的伤病严重影响到此后过多的比赛,邓华德不排除另用他人:“我现在别无选择,丁锦辉和周鹏不在,这个位置上我没有别的人员可用,我很为难。现在我们的伤病比较多,4号位上我会试用很多人。”

(《都市快报》,2011年7月16日)

(13) For Ms. Warren, one such challenge could be the fact that Massachusetts has a poor track record of electing women.

(TheNewYorkTimes,July24, 2011)

例(12)中的直接引语内容是篮球教练邓华德的赛事用人意见,与引语前“邓华德不排除另用他人”的内容构成因果逻辑语义关系,虽然没有使用引述动词加以投射,但通过前后的逻辑语义投射可以判断它们的引语归属关系。而例(13)则通过名词结构“事实”与其投射的命题内容构成间接引语的逻辑语义关系。

5. 零形式

(14) Tory MP James Clappison said: “It is a decision which should be welcomed by everyone because it recognises the gravity of the threat innocent people face when they suddenly find themselves confronting an intruder in their home.

“We need a very robust approach by the police and the Crown Prosecution Service to cases like this and we appear here to have a commonsense outcome where justice has been done.

“I would like to think it has laid down a marker where innocent people faced by someone intent on violence in their home do not have to think about the niceties required of the situation before reacting.”

(TheDailyExpress,July23, 2011)

例(14)在引语信源归属“保守党议员詹姆斯·科拉普逊说”之后的两段直接引语中均未交代引语信源,出现信源承前省略的零形式投射。《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指出,“当消息来源的话特别感人或充满感情时,记者通常会引用多段直接引语。”[2](120)但在书写时需特别注意连续多段引语的引号使用变化:零形式信源之后的多段直接引语只标注每段开头的前引号,而省掉其段尾的后引号,这意味着告诉读者转述引语将继续的信号,直到最后结束段才加注后引号,如例(14)各段末尾的引号使用。但汉语的新闻引语却没有类似要求的使用规则。

(二)后置型投射结构

后置型投射结构指的是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置于开头部分,信源结构成分置于其后,起信息补充的背景化作用,而使引语的命题信息置于句首显著位置,产生前景化的突显效果,强化引语内容的重要性。在语义投射指向上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

1. 主位述位式

(15) “Their actions could be used by some to cast doubt about the legitimacy of the committee’s proceedings,” R. Blake Chisam, then the committee’s chief counsel, wrote in the undated memo to Representative Zoe Lofgren, Democrat of California, who until last year was the ethics committee chairwoman.

(TheNewYorkTimes,July18, 2011)

(16)“今天是波兰人民重要的一天,我们将在欧盟倡导一种价值观,即团结起来使欧盟尽快走出危机,寻求更好发展。”波兰驻华大使塔德乌什·霍米茨基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人民日报》,2011年7月3日)

新闻引语就其事件信息而言,通常涉及两个方面的描述,一是描述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件;二是描述与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事件相关联的人物。在新闻报道中,有时突出某一事件的有关言论比突出该事件本身更为重要,有时突出引语信源的人物身份地位格外重要。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引语信源的交代通常明确完整,包括姓名、机构名称,以及与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关系、职衔,必要时还要说明性别、年龄。

例(15)和(16)的信源结构是信源和引述动词组成的主位述位结构,置于引语之后,这一结构往往突显引语内容的重要性。相比之下,信源的人物信息则显得不那么重要。通常情况下,信源的人物首次出现时应详细具体地给读者交代其职衔和姓名,如例(15)和(16)中的“the committee’s chief counsel(委员会首席律师)”、“R. Blake Chisam(R. 布莱克·契萨姆)”和“波兰驻华大使”、“塔德乌什·霍米茨基”。

2. 倒装式

(17) “There is obviously a lot of pressure from Arab countries not to prosecute him,” said Mr. Khodeiry, the former judge.

(TheNewYorkTimes,July23, 2011)

例(17)与例(15)和(16)相比,略显不同的是,前者的引述动词与主语信源倒装,使句法结构更加平衡,但当主语信源为代词时,则不可倒装,如例(18)。

(18)“If you thought the terrorism risk had diminished and gone away, then you are wrong,”said Andrew Scipione, head of state police in New South Wales, of which Sydney is the capital.“We should never become complacent when it comes to preventing acts of terrorism - so it is a really important wake-up call for us all,”he said.

(TheDailyExpress,July21, 2011)

3. 回指式

有时,有些直接或间接引语是通过回指概述的逻辑关系结构投射的,如例(19)和(20)。

(19) (记者白龙)2008年至2010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79560件,生效判决人数80883人;2010年与2008年相比,职务犯罪案件数量上升7.2%。这是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法院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人民日报》,2011年7月20日)

(20)“总想着自己是负案在逃的,压力特别大。每到夜里,不是被噩梦惊醒,就是因为想念家人无法入睡。”8年生活,王某不堪回首。

(《人民日报》,2011年7月20日)

例(19)中的回指代词“这”显然是指前文所投射的间接引语“2008年至2010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79560件,生效判决人数80883人;2010年与2008年相比,职务犯罪案件数量上升7.2%。”。例(20)的直接引语“总想着自己是负案在逃的,压力特别大。每到夜里,不是被噩梦惊醒,就是因为想念家人无法入睡。”是引述动词“回首”所隐含的回指语义投射。

4. 言据式

(21) A senior prosecutor who was said to be working on the case was on vacation last week, according to his secretary.

(TheNewYorkTimes,July23, 2011)

例(21)的传闻(hearsay)言据信源表达“according to his secretary(据他的秘书透露)”置于引语之后,担当补充信息的句法作用。这种后置型传闻言据信源的使用是英语新闻引语中的一个常见句法特点,但在汉语新闻引语中却缺乏类似的表达。

(三)中置型投射结构

为了使引语的句法结构平衡,特别是同一段落引用相同信源的多句引语时,往往采用中置型投射结构,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 插入式

(22) So, one reporter cheekily asked, is he just the strong silent type?

(TheNewYorkTimes,August17, 2011)

例(22)的信源结构“one reporter cheekily asked(一位记者厚着脸皮问)”在句法上是一个插入成分,使句子整体结构平衡,达到一种结构审美的语用效果。由于汉语是一种意合突显的语言,所以汉语新闻引语缺乏类似英语这种形合突显的投射结构。

2. 衔接式

(23) “What you’d like to see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is a big deal, but one that would not take down spending or raise taxes quickly,” said Rudolph G. Penner, a senior fellow at the Urban Institute. “The problem with that is making it credible.”

(TheDailyExpress,July8, 2011)

(24)“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和标志。”黄书记在会上说,“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把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先领域,真心关怀残疾人,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让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全面小康社会。”

(《都市快报》,2011年7月15日)

例(23)和(24)中的“said Rudolph G. Penner, a senior fellow at the Urban Institute(一位城市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鲁道夫·G·彭纳说)”和“黄书记在会上说”信源结构分别置于前后两句直接引语之间,起着中间衔接过渡的句法作用,避免在同一段投射多句引语时反复信源归属的结构累赘。《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指出,“引用同一个说话者的引语只需交代一次引语来源归属,即使这个引语延续多段。”[2](113)

三、英汉新闻引语的信源结构语用差异

(一)英汉不同语言信源结构的使用分布差异

他人言语和思想转述的报道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引语本身,而取决于信源结构的元话语表述。我们根据前置型、后置型和中置型的信源结构类型对英文报纸《纽约时报》《每日快报》和中文报纸《人民日报》《都市快报》进行了定量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英汉报纸新闻报道使用引语信源结构的共同之处都倾向于使用前置型投射结构(74.01%),而相对较少使用后置型投射结构(15.33%)和中置型投射结构(10.66%)。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记者在投射他人言语和思想观点时,通常先向读者交代引语投射的信息来源,让读者阅读起来一眼就明白归属于某人或某组织机构和团体的重要思想言论,以减少读者认知加工的努力。

就英汉不同语言的新闻报道而言,各报表现出较大的信源结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汉语新闻引语投射的信源结构相对单一,以前置型投射结构为主(94.25%),而后置型投射结构和中置型投射结构仅占极小部分,分别为4.67%和1.08%。但英语新闻引语投射的信源结构则相对复杂多样,前置型投射结构占65.68%,后置型投射结构和中置型投射结构的使用频率较小,而且相对均衡,各占19.72%和14.60%。这些差异说明英语新闻报道在投射他人言语和思想观点时句式变化丰富多彩,表现风格生动有趣,而汉语新闻报道在投射他人言语和思想观点时却句式变化整齐划一,表现风格单调呆板。

(2)英语新闻引语投射出现一定数量的非限定式信源结构,而汉语新闻引语投射却缺乏这种曲折变化形态的信源结构。此外,英语新闻引语的信源结构还出现较多倒装式和插入式结构,而汉语新闻引语的信源结构则缺乏相应的变化结构,但出现少数英语新闻报道中没有的回指式结构。这些结构差异可能是由于英语以形合为主导而汉语则以意合为主导的语言系统自身的差异所导致的。

(二)不同语域信源结构的语体风格差异

从英汉报纸的“政治新闻”、“商业新闻”和“体育新闻”等不同语域来看,新闻引语的信源结构无论在英语新闻报道中(59.75%)还是在汉语新闻报道中(40.25%),也不管是在大报中(53.88%)还是在小报中(46.12%),都有相当比例的使用频率,而且使用的比例相对均衡。

但是零形式的信源结构使用差异似乎与报道语域的语体特点有关,正式语体的大报使用较少,仅占13.92%,而语体不够正式的小报则使用频率较大,尤其是在《每日快报》的体育新闻语域中占70%,政治新闻和商业新闻语域中合计才占30%。这或许是由于小报连续多段投射同一新闻人物言语的个性化报道风格比较浓重的缘故。

四、英汉新闻引语的匿名信源报道策略差异

在所调查的新闻报道语篇中,我们发现有时可能出于某种不便公开信源的原因,记者采用一些匿名信源的报道策略。

(一)匿名信源的报道策略

1. 模糊信源归属

(25) 民警主动把王某家属请到派出所,反复劝解。“我们感觉王某和家人感情很深,对曾经的犯罪行为非常悔恨,如果能够投案自首、主动赔偿,是能够争取从轻处罚的。”在办案民警的努力下,王某家人答应规劝王某自首。

(《人民日报》,2011年7月8日)

(26) WASHINGTON — Congressional Democrats, who have thrived for decades as guardians of Social Security, said Thursday that they were not ready to surrender that role to help President Obama get a deal on federal spending and the debt limit.

(TheNewYorkTimes,July25, 2011)

例(25)中引语投射的信源是“民警”,这类仅交代职业身份信息而无具体人物姓名的信源,如“官员”、“警察”、“目击者”、“专家”、“分析人士”等模糊信源归属,有学者称之为“完全匿名”[5];而另一些虽有机构部门和职业身份信息描述,但仍无明确信源的人物姓名,则被称为“部分匿名”[6]。例(26)中的引语信源“民主党国会议员”,虽已包含工作描述和组织机构等可识别的身份信息,但所涉及的职业身份“议员”的人物姓名却依旧尚未交代,则属于部分匿名信源。

2. 无信源归属

除了上述引语信源的部分匿名和完全匿名以外,还有以下几种无信源归属的匿名报道策略:

1)名词化结构

(27) But there are suggestions from the Tevez camp that he is so angry by the collapse of the Corinthians deal - which would have allowed him to be reunited with his wife and two daughters - that he does not want to go back to England.

(TheDailyExpress,July21, 2011)

(28) 截至昨晚11点,孙杨这条微博共有157条评论,羡慕和赞赏的网友占了多数,其中一条留言是:“哇!孙杨太有爱了,太有亲和力了”。

(《都市快报》,2011年7月23日)

例(27)和(28)中的引语信源分别通过“suggestions”(意见)和“留言”的名词化策略,隐去了“谁”的意见和“谁”的留言的信源归属。Fowler指出[7],名词化是一种潜在的神秘化手段,把小句的动词行为过程转化为名词性概念,将行为过程的参与者隐藏了起来。

2)非人称化结构

(29)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irm will follow the same fixed-price format however.

(TheDailyExpress,August3, 2011)

(30) 据报道,7月21日,日本冲绳那霸检察审查会再次认定应起诉去年钓鱼岛事件中的中方船长,那霸地方检察机关将据此对中方船长提出公诉。

(《都市快报》,2011年7月23日)

例(29)和(30)是通过非人称化的被动结构形式“It is believed that”和被动式紧缩结构“据报道”,分别隐去了“谁相信”和“谁报道”的引语信源。

(二)英汉新闻引语的匿名信源使用差异

在我们所调查的语料中,新闻引语信源共计1326个,署名信源占75.94%,匿名信源占24.06%,其中英语和汉语新闻报道匿名信源的绝对比例分别为13.65% 和10.41%。但是,就英汉新闻报道各自信源总量的比较而言,英语和汉语新闻报道引语匿名信源使用的相对比例却分别为21.29%和28.99%, 可见汉语比英语新闻报道引语的匿名信源使用比例要多7.7%。

密苏里新闻学院编写的《新闻写作教程》指出,“不署名的信源是危险的。其重要理由是:其一,这样的信息缺乏可信性,令记者和记者所属的报纸受怀疑。其二,这样的信源可能会撒谎。他们可能为了对他人进行诋毁,或者放出一个试探性的气球,看看舆论界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反应如何。”[8]比如,路透社曾妄评2004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2003年中国人权白皮书,全文15段,其中5段分别引用“But activists and diplomats saw the government white paper as (然而人权活动家和外交人士认为)”、“The United States says (美国说)”、“Rights activists and diplomats in China agree (在中国的人权活动家和外交人士赞同)”、“said one Western diplomat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U.S. officials say (美国官员说)”等匿名信源报道,仔细一看,竟无一处交代他们是谁。这样,路透社记者的报道实质上是在玩弄文字游戏,貌似“客观”、“公正”,其实是记者自己站出来妄评。[9]

我国新闻界学者在关于保护秘密消息源的困境与突破的学术研讨中也指出,“新闻报道中随处可见‘据悉’、‘据调查’、‘据了解’等词汇,随意使用匿名消息的现象十分突出。”[10]

五、结 语

在新闻报道中,转述新闻人物的重要思想言论,是体现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在转述时往往带有明确的信源标记。“某事如此是因为某人说它如此。”[11]可见,新闻引语的信源表述是关乎新闻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潜在的新闻价值影响新闻事件舆论导向表达方式的选择。从新闻修辞的角度来看,新闻记者总是试图说服受众接受其报道的事实性和客观性,因而尽可能明确地提供转述引语的信息来源。事实上,追求客观的、无偏见的报道在20世纪20年代就不同程度地在美国和英国日益专业化的新闻文化中作为制度确立了下来,比如新闻报道日渐使用引文来标明信源出处。[12]

新闻报道中最为经常转述的“某人”往往是“某个全能的知情者或观察者”,也就是所谓的精英信源。甚至有时匿名信源也被建构为“精英”,拥有权威和官方地位。然而,如何交代新闻引语的信源以及交代谁的信源,甚至不交代谁的信源,这在我们对英汉不同语言和不同语域的新闻报道进行定量与定性调查分析中得到了解答。

[1]杰克·卡彭. 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M]. 刘其中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140.

[2]Itule, B. D. & Anderson, D. A.NewsWritingandReportingforToday’sMedia(6thEd.) [M]. New York: McGraw-Hill College, 2003: 98.

[3]Smirnova, A. Argumentative use of reported speech in British newspaper discourse [J].Text&Talk, 2012 (2): 237-238.

[4]Halliday, M. A. 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3rdEd.)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London: Hodder Arnold, 2008: 443.

[5]Stenvall, M. Unnamed sources as rhetorical constructs in news agency reports [J].JournalismStudies, 2008 (2): 233.

[6]Sheehy, M. Foreign news stories more likely to include unnamed sources [J].NewspaperResearchJournal, 2008 (3): 28.

[7]Fowler, R.LanguageintheNews:DiscourseandIdeologyinthePress[M]. London: Routledge, 1991: 82.

[8]Brooks, B. S. et al.NewsReportingandWriting(5th Ed.)[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6: 141.

[9]黎信. 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9: 176-177.

[10]张金玺. 保护秘密消息源的困境与突破——“为秘密消息源保密与法庭作证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 国际新闻界, 2015(3):171.

[11]Fishman, M.ManufacturingtheNews[M]. Austi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0: 92.

[12]斯图亚特·艾伦. 新闻文化[M]. 方洁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2.

[责任编辑:赵晓兰]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英汉新闻话语的言语和思想转述方式比较研究——基于报纸语料的调查分析”(10YJA740046)及浙江传媒学院博士毕业校级专项课题“新闻引语的句法结构特征及功能研究”的成果。

赖彦,男,教授,博士。(浙江传媒学院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H314

A

1008-6552(2016)05-0117-08

猜你喜欢

匿名信语域信源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广播无线发射台信源系统改造升级与实现
可信度的博弈: 伪健康信息与纠正性信息的信源及其叙事
基于空间差分平滑的非相关与相干信源数估计*
妙答
语域下土木工程英语词汇文体特征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匿名信
浅析语域的特性及教学模式探讨
利用语域预测功能突破听力语言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