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山脚下的兰台女杰
——记齐鲁最美档案人孙源

2016-02-02展群

山东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梁山县梁山档案局

文·展群

梁山脚下的兰台女杰
——记齐鲁最美档案人孙源

文·展群

看过济宁市推荐的“齐鲁最美档案人”孙源的材料,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英姿飒爽、巾帼须眉的“女汉子”形象。留齐耳短发,扛单反相机,步履矫健地穿梭在每一个重大活动现场,抢拍着每一个重要时刻诞生的精彩瞬间……然而,当我走进梁山县档案局,见到这位时任县档案局副局(馆)长的孙源,我之前的印象完全被颠覆了。眼前这位温婉柔美而又略有点羞涩腼腆的女人,实在是无法与“女汉子”的名号牵扯到一起。那么,她是如何成为同事们眼中的工作狂人和摄影达人的?又是如何做到在重大活动现场中果敢泼辣、雷厉风行,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沉着冷静、泰然处之的呢?我带着各种好奇,开始了这一期的采访。

如痴如狂 迷恋工作

1990年,孙源从菏泽师专毕业,分配到梁山县档案局,从此,孙源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对档案一无所知到对档案业务了如指掌、对档案馆藏如数家珍,26年里她一直在为梁山县的档案事业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能力和智慧,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眼里,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人。

初到档案局,正赶上局里筹备晋升省三级档案馆。分到档案管理科的孙源,除了承担日常查档接待工作,还负责破损档案的挑选和修复工作。每天一橱子一橱子地扒翻档案,骨子里严谨细致的她绝不容许一卷破损档案逃过自己的眼睛。修复后的档案要更换卷皮重新装订,眼睛里不能留活儿的她又绝不能把今天能修好的卷放到明天去装订。不间歇地装订案卷,稚嫩的双手被订卷线绳勒出了血迹,但她依然不肯停下手中的工作。可以说,孙源身上那种工作狂人的潜质在她初到档案局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1997年,工作突出、品格优秀的孙源被提拔为管理科兼编研科科长。2006年,她又走上了副局长兼副馆长的领导岗位。职务的提升,只是让孙源看问题的眼界提高了,而做事的风格仍一如既往地如痴如狂,就像梁山县档案局刘景冉局长称赞的那样,“她从来没拿自己当过领导,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孙源负责档案利用工作,就努力做一个最优秀的接待服务人员。县级档案馆是接待基层老百姓最多的部门,查档者大都来自于农村。他们但凡是走进了档案馆,就是将档案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一纸档案上。所以,孙源每每遇到这样的查档者,都会付出比常人更大的耐心。领导和同事们都说:“人家来查档案要是查不着,不是人家感到失落,孙源自己就感到很失落。”所以,为了能给利用者查到档案,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多方查寻,直至查遍所有相关联的全宗。在孙源的嘴里轻易不会说出“这份档案没有”这几个字,因为当档案真的查不到了,那种没能帮上别人忙的内疚会折磨她很久,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是人家查档的人都走了,她还会不停地在为人家查找档案。有时候利用者发个函来查档案,孙源也会反复给人家查找,仿佛人家就站在自己跟前一样绝不糊弄。“我不愿欠着人家的”,这是我从孙源嘴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原来她已经是把没能为利用者查到档案当成是自己对别人的亏欠了。有此亏欠在心,又焉能不竭尽全力。有一次,孙源为了给利用者查找档案,竟然忘了下班接孩子。待她想起赶到学校时,那里早已不见了女儿的身影。折返回家中,也不见女儿。慌了神的孙源整整找了一个中午,才在离家几条街以外的地方找到了满脸彷徨的女儿。虽然至今想起此事孙源依然心有余悸,但她从不后悔自己对工作的执念。

她负责档案宣传工作,就努力变成一个筹办档案展览的行家里手。梁山县档案局对于档案宣传工作一向十分重视,每年至少要办两期档案展览。在筹办档案展览方面,孙源的思路比较清晰,也很有想法。那年,省运会的武术项目在梁山举办,孙源就主动跟进拍摄照片,之后就办了一个叫做“精彩瞬间”的展览。县档案局与其他部门合作或独立搞的“辉煌十一五媒体看梁山”图片展、“改革开放30年图片展”“建党90周年大型图片展”,也基本都是孙源领着办的。在国际档案日或节假日,她还会带着大家利用馆藏老照片、馆藏珍品举办“旧貌换新颜”“老城新貌”等反映梁山历史演变的展览,让人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悟一下档案的文献价值。在繁华街道的宣传橱窗里,他们也会不定期地展出各类家庭档案,让人们懂得其实档案离他们很近。作为档案宣传工作的分管领导,孙源不仅做档案展览的负责人,也做各种展览的参与者。每次搞展览的时候,她都会自己先根据展览的内容拍摄照片,配上说明,然后把布展构想告诉负责制版的广告公司。广告公司每次排好版之后,她都要亲自去看版,与制版人进行沟通协调,直至自己满意为止。就是这样一次次对展览方案拟定、展览内容筹划、展览材料收集、展览版面设计的亲力亲为和精益求精,让孙源对于档案展览的筹办程序和技巧烂熟于心,成了梁山县档案展览筹办的主力人才。有一次筹办展览期间,孙源的婆婆摔伤了腿,住进了县医院。不能自理的婆婆需要有人在身边照应,而单位的展览又到了紧要关头。孙源就上班时间在单位忙展览,下班后跑到医院照顾婆婆。都说忠孝不能两全,可是工作狂人也是孝顺媳妇的孙源硬是用自己的辛劳把工作和家务处理的相对周全圆满。

她负责档案征集工作,就努力苦练成一个熟门熟路的摄影达人。众所周知,梁山县是古典名著《水浒传》故事的发祥地,亦是中国专用汽车生产基地,每年都会举办“水浒文化节”和“中国(梁山)专用汽车博览会”。收集这两项大型活动的档案资料,就成了县档案局义不容辞的职责。这两项活动一般在每年的9月17日同时举办,届时县里会抽调各单位人员组成临时承办机构。档案局的代表进驻这个机构,主要任务就是对活动形成的海量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在对重大活动档案的征集过程中,梁山县档案局发现征集来的照片往往不能全面反映活动的全貌,不能满足档案完整记录事件始末的要求。于是,在梁山举行重大活动时,县档案局一直坚持自己承担活动照片的拍摄工作。

2005年,原先负责拍照的同事退休了,孙源接过了这项任务。为了让自己的摄影技术能够匹配上档案工作的要求,她自掏学费报了一个摄影技术培训班,开始对摄像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同年,第一届“中国(梁山)专用汽车博览会”举行。这是梁山县第一次举办的大规模、高规格活动,也是孙源第一次作为摄像者参与的大型活动。一想起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向主席台与肩扛摄像机的媒体记者们争抢镜头,性情温婉腼腆的孙源就发憷。但是,当听到领导要宣布开幕,知道再不抓拍就没法补拍了,孙源的狂热劲儿又上来了,几步窜到主席台下,与那些扛摄像机的男记者们挤占最佳机位。一个转身额头撞到了旁边的摄像机,疼的眼泪都出来了,“但好在抢到了领导宣布开幕的镜头”,孙源这样对我说。

2007年,“水浒文化节”及“中国(梁山)专用汽车博览会”的首次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孙源作为组委会成员奔赴北京,协理会务、收集档案、负责拍照。为了能拍到与会领导、专家们的活动轨迹,她穿行在会议进行中、研讨房间里和答谢晚宴上,甚至大家都回去休息了,她还在挨着个房间地收集专家们的发言材料。这就是孙源,别人工作的时候她在忙,别人休息的时候她还在忙,好像一工作起来她就永远不会感到疲惫似的。

为了能够拍到一个满意的镜头,孙源也是蛮拼的。有一次,为了拍一张梁山挂车的恢宏场面,县里从企业借来了升降车。原本就恐高的孙源被几十米高的升降台送上高空,顿觉心慌气短、双腿发抖,但她还是硬挺着一遍一遍地拍摄,直到拍下最满意的镜头为止。用孙源的话说,“只要能拍出一个完美的画面,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而今孙源已经成了梁山县小有名气的摄影达人,很多部门有重要活动都会邀请她去拍照。所以,无论是在县人代会、政协会、车博会、水浒节等重大活动的现场中,还是在国家及省市领导人视察梁山的路途上,都会见到孙源手端相机疾步穿梭的靓丽身影,同事们都戏称她是梁山的“首席档案摄影师”。而孙源自己却觉得学会这门技术主要是给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只要有需求自己可以随时随地的去拍照。所以,在孙源的办公桌下永远放着一双跑鞋,一有情况蹬上就走。

有关孙源工作狂的故事,同事们眼里还有好多好多,而在孙源的嘴里却只有一句话,“我不过是要把交代给咱的事情做好而已”。她更多地是在感激各种工作给予自己的历练以及给自己性格重塑带来的起色,让原本一个内向到一说话就脸红,更不敢跟陌生人打交道的她,变得对什么都不打怵了。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

尽职尽责 素质过硬

走进孙源的办公室,立刻被室内整洁有序的布置所吸引,看得出这是一个做事有条理、做活有规则、做人有品味的女人。

孙源的淡雅沉静源自于她书香门第的家庭背景。孙源的父亲孙景全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壁画学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副秘书长。父亲一生对事业的专注热爱和对工作的严谨认真,对孙源的影响很大。孙源至今记得在梁山修复之初,时任梁山县旅游局局长的父亲,是怎样每天骑着自行车带着油漆桶漫山遍野地去写封山的“封”字,一个月下来就能跑烂一双鞋的。她也一直记得身为画家的父亲,是怎样每天在饭桌上画出那些连环画、年画和壁画初稿的。而今已70有余的父亲,依然坚持天天看书、画画,丰富内心,积淀内涵。孙源说每次与父亲聊天,自己都会受益良多。也正是有这样良好的家庭熏陶,从参加工作开始,孙源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在日记里,既有她工作上的点点滴滴,也有她生活里的五味杂陈。这些日记累积到今天,已不只是孙源自己的工作剪辑了,而是大家共用的疑难问题查考资料。比如说哪些档案哪一年进馆、多少卷、什么类别等,都在她笔记上有记录,需要的时候同事们就可以查询她的日记。平时忙了完工作,孙源最大的喜好也是看书。她看的书种类很杂,方方面面都会涉猎。有时候年轻同事带来本新书,她也会借过来看。所以,年轻同事都说她跟我们之间没有什么距离感。

孙源在家排行老大,从小既要帮父母做家务,又要照顾弟妹,这也让她练得干活有眼时、心里有章法。上班以后,见到哪里杂乱不洁她就忍不住要收拾干净,见到哪个卷龌龌龊龊的或是掉个页什么的,她就必须赶快整好它,心里才舒坦。

2013年,济宁市搞了一个档案工作科学化观摩评估,由市档案局的领导和12个县市区的档案局局长组成评估小组,到各个县市区档案局现场测评打分。刘景冉局长叫孙源在家里主持工作,并准备各种需要评估的东西。孙源把所有资料找齐以后,分好类别,打上目录,一盒一盒地装好。然后把二、三十个盒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会议室。评估组到了梁山,在其他县区需要两个小时看完的东西,在这里仅用了半个小时就看完了,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在眼前,一目了然。所以,那一次的档案工作科学化观摩评估,局(馆)硬件设施条件居全市倒数几位的梁山,凭借着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全市科学化评估第二名的好成绩。同事们都佩服地说:“只要孙局长在家俺就很放心,她叫俺咋干俺就咋干就行。”而孙源却说,“他们都说我这个人很追求完美,其实我只是想把自己能做到的一定要想法做好罢了。”

也是在2013年,上级颁布了对原民办教师进行调查摸底实施补偿的惠民政策。自5月份起,梁山及周边十里八乡上千人次的民办教师都涌进了档案馆查阅档案。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查档热潮,尽管所有的人在第一时间都集中到了查档岗位上,但究竟应该怎么应对、如何查找,大家一时还都想不出很好的主张,只是被动地忙于应付。面对外面躁动不安的查档队伍和里面人多也使不上劲儿的查档方法,有着丰富查档接待经验的孙源很快让自己冷静下来。她把所需要的档案目录先从电脑上找出来,然后依据目录把所有档案拿到阅览室里,按照时间将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档案分别摊开摆放,安排4个人,每人守一摊档案。另外安排一个人维持查档人员秩序,让他们登记、排队,一个一个等着喊名字进入。进来的人需要查哪个年代的档案,就到哪个人那里去查找。查到的档案由专人负责抱到二楼去复印,再到刘景冉局长那里去盖章,而后交给利用者。在孙源的组织安排下,查档渐渐地进入流水线模式,一切井然有序、波澜不惊。偶遇利用者因查不到自己的档案而出现的急躁和不满,孙源会尽力地去安抚、去劝慰;对于一些不肯死心,三番五次来查找档案的利用者,孙源也让同事们给予最大的宽容和理解。两个多月的热情接待和尽力而为,梁山县档案局赢得了广大民办教师的一致好评,他们在感谢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同时,也在感激自己的待遇是在档案人的帮助下变为了现实。而这当中,孙源在突发状况面前表现出的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理智与淡定,也给查档者和同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孙源作为一个副局(馆)长,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给梁山县档案局带起了一片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热情服务的好风气。而对于孙源,刘景冉局长给出了一个很中肯的评价,她说:“孙源品质比较好,每个同志对她的评价都非常高。她也比较正直,该说的敢说。工作上也很认干,也很肯干,也很会干,你安排她什么工作从来不偷懒不摸滑,让人非常放心。所以我来了这10年,我干的比较轻松。”

亦师亦友 知心大姐

梁山县档案局女同志比较多,有着梁山“铁娘子团队”的美誉。在这个大家庭里,孙源和大家处的像亲姐妹一样。有的同事感冒了,孙源见了面总是问:“感冒好了吗?要多喝水呀。下午多休息一会儿。”让生病的同事听了心里暖暖的。有的同事生了小孩,孙源就经常跟她聊孩子应该怎么喂养啊,怎么照顾啊,怎么教育啊,并极尽可能地关心帮助她。在同事们的眼里,孙源就是一个可以与之无所不谈的知心大姐。所以,大家有了什么心里话或家里有了什么事,都愿意跟她说说。

对于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孙源则是极尽努力地和同事们一起劳作。那些年,县档案局收集整理宅基公证档案、土地延包档案、老旧报纸以及帮助乡镇部门代整档案,孙源都和同事们一样分摊任务、加班工作,以保证资料能够按期、按标准整理归档。县档案局晋升国家二级档案馆时,孙源和同事们一起五加二、白加黑地准备材料,使单位当年以全省最高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考核。单位搞档案信息化建设,每人近两万条的档案目录录入任务,孙源一点也不少领。之后,发现一些招工存根、干部介绍信存根、退休人员存根、知青名单等含有人名的档案录入时没有体现出具体人名,孙源又利用工作之余把人名一个一个重新补录上,以方便后期的查找利用。平时管理科人手少,有人请假了,她就主动顶上替班。遇到有查询复杂情况档案的,同事们去喊她帮忙,她也是随叫随到,所以同事们更多地是把她当作挚友而非领导。

而作为局里的领导干部之一,孙源也从未忘记过自己肩上的责任。多年来她以自己的率先垂范影响着大家、教育着大家,并潜移默化地将自己从事档案工作的心得、理念、技能和经验倾囊相传。不管谁向她请教问题,她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仅会告诉他们这件事情怎么办,还会告诉他们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尤其是对新来的年轻人,孙源更是倾注了十分的关注和关爱。办公室来了一位年轻的男同事负责写材料。开始的时候因为业务不熟悉,写出的东西专业性不够强。孙源看过以后,就手把手地教给他应该怎么去写。在孙源的指点下,这位同事的写作水平提升很快,现在已经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了。80后姑娘小郑考进档案局,被安排到了管理科。最初接触查档者,因为不懂档案,一般是查档者说查什么,小郑就找什么。找不到就跟人家说没有。有一次,孙源在旁边看她查档,见她找不到,就帮着她又查了另外几个全宗,结果档案找到了。这一举动让聪明的小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档案是有交叉性的,而查档则是需要很有耐心的。小郑说从这以后她开始有意识地去磨练自己的耐心,像孙源局长那样在档案还没有找到的时候绝不轻言放弃。有一次。单位让小郑写一个文件。像很多80后写文章那样,小郑也是“拿到文件先百度”。看了一些网上类似的文件以后,小郑也模仿着写出了一个没有什么实际内容的“假大空”文章。 孙源看后告诉她:“不行,咱们得实打实地写,干了哪些工作就写哪些工作。”之后,小郑稳下心来自己查阅材料,实打实地重新写了一篇,才让孙源放心满意。这也让小郑懂了,干档案工作是要认认真真、实实在在的,虚假的东西在档案人面前是不能过关的。现在,孙源已经把自己一直从事的拍照工作交给了小郑。小郑每次拍回来的照片,孙源都会亲自过目一遍,并把自己经验和感受与她分享。有一次,小郑去参加政协会拍摄,因为主席台上领导坐的过密,拍哪个人两边都会有旁边两个人的胳膊。孙源就告诉她,像这样的照片要把每个领导单独放上去,照片可以拍的大一些。另外包括用什么光线啊,怎么打闪光灯啊,孙源都会细细地教她。

总之,跟孙源在一起,大家都会感到自己学到的不是一点,而是很多很多。然而,跟言传相比,孙源更注重的是身教,这会让被教者更容易走心。就像有的同事说的那样:“她跟着我们一块做,我们心里会很感动,自己也就会比领导更认真、更积极,做得更好。”这才是一个领导带队伍的上上之策。

结语

在济宁市上报的“齐鲁最美档案人”材料中说:“孙源是梁山县档案资源建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开拓者。”其实,她也是我们整个档案工作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典范和榜样。也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孙源这样的档案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档案事业的辉煌。让我们为兰台有孙源这样的杰出女性而骄傲、喝彩!

猜你喜欢

梁山县梁山档案局
“知心姐姐”孙二娘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山东梁山县:总工会让农民工圆致富梦
雷厉风行 立即落实已蔚然成风
——省档案局馆及时传达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
陕西省档案局关于表彰陕西省首届“解读档案传播文化”优秀征文的通报
上大梁山(外四首)
梁山车展:最容易忽视的五款亮点产品
爱哭的姥姥
山东省档案专家名单
My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