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村史民俗档案工作的思考

2016-02-02徐永香

山东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村史沂南县档案局

文· 徐永香

县域村史民俗档案工作的思考

文· 徐永香

村史民俗档案是农村的社会生活、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等历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综合性文化遗产,是研究广大农村历史变迁、经济发展、民生巨变、文化传承的重要佐证信息,是记录村落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发展变迁的重要载体。它传承了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和根脉的留存。目前,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随之逐渐消失,很多有价值的村史民俗档案散落和遗失在民间,这部分档案亟待收集保护、开发利用。做好村史民俗档案资料的收集、开发利用工作,能更好的展现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创新创业的伟大历史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风貌,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传承历史文化做出新的贡献。为此,笔者在实践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县域村史民俗档案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沂南县村史民俗档案保存现状

近几年,沂南县档案局(馆)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和当地百姓一起,在古村民宅的基础上,打造出了全国著名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竹泉村等原生态村史民俗档案展览区。其中,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保留了沂蒙山区抗战时期的古村风貌,是一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村史民俗档案展馆,该馆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汉斌题名,共12个馆24个展室,馆内陈设了各种具有历史代表性的当地村史民俗档案,这些档案以文、图、照片和实物等形式展示出来,详细地介绍了发生在鲁中、鲁中南区的“红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无私奉献和丰功伟绩。对于像光彩照人的红色人物和震撼心灵的革命斗争故事这类没有载体的口述档案,馆内以邀请红嫂后人进馆讲座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再有坐落在沂南县铜井镇的竹泉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古村落,该村落以村里闻名的泉水、竹林命名,村内的各种古建筑等村史民俗档案至今保存完好,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原生态旅游村之一。

二、村史民俗档案征集开发利用工作中的问题

目前,沂南县的县域村史民俗档案征集、开发利用工作已经引起了全国各地的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

(一)对县域村史民俗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不够。目前,县域档案局(馆)对村史民俗档案传承城市发展记忆、乡村记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将大量的心力、精力投入到对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上,而忽略了对村史民俗档案工作的投入,间接导致了村史民俗档案工作开展的被动。二是档案部门人员力量不足,人员不专。以沂南县为例,档案管理部门虽设有征集编研科,但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县以下部门配有专职档案员的只有少部分单位。各乡镇虽设有档案室,但档案工作岗位基本都没有配备固定工作人员,即使配有工作人员也基本是兼职。而且配有的工作人员,时常因其他工作需要发生岗位调动,造成了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的不稳定。三是档案馆室硬件建设不完善。多数乡镇在思想意识上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档案基础设施都不同程度的建设不达标、不规范,比如“九防”设备配备不全等。

(二)对县域村史民俗档案范围和标准模糊,且收集方式单一

根据《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县级档案局(馆)提出的主要任务要求,要加大对散存于民间和境外的珍贵档案、特色档案征集和开发利用力度,各地纷纷研究制定了详尽的村史民俗档案征集细则和相关工作制度。但在开展村史民俗档案工作中,村史民俗本身具有广泛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具体的界定,形式多样,县级档案局(馆)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下,往往会不知应选择哪些村史民俗档案进馆。另外,在村史民俗档案征集过程中大都延用传统的普遍捐赠、寄存、代为保管、收购、复制等形式,造成了征集的随意性和零散性。

(三)对县域村史民俗档案管理利用的体制建设不够完善,制度不健全

首先,县域村史民俗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村史民俗档案管理利用在县域范围内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化的体制。在乡镇、村一级的工作机构设置不完善,责任落实不明确,工作中人员配备普遍不稳定。在档案管理岗位经常因其他工作需要发生人员调动,人员交接时,村史民俗档案信息交接不到位,致使部分村史民俗档案信息遗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应逐步完善村史民俗档案管理体制,并落实责任到位。其次,县档案局(馆)作为村史民俗档案工作的主体,在村史民俗档案工作中制定的一些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工作过程中缺乏同县域各相关部门及各乡镇的配合与合作。在村史民俗档案工作过程中,县域一些相关部门、各乡镇都是按照县档案局(馆)发布的工作规则、制度,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灵活性。

(四)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最近几年,档案队伍日益年轻化,多数人员身兼数职,一方面并没有进行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对档案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等业务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由于不是全职工作人员,工作中投入的精力有限。另外,在村史民俗档案征集管理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的主动意识不够强,工作程序上缺乏创新,工作方法不够灵活,征集管理工作水平还有很多有待学习提高的地方。

三、做好村史民俗档案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对村史民俗档案的保护意识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每个村居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村里的一棵古树、一眼清泉、一段传说,看似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每一样都蕴含着多姿多彩的生活与文化。要做好这些村史民俗档案征集工作,必须加强宣传,形成浓厚的村史民俗档案工作氛围。档案主管部门要主动担当起村史民俗档案工作的重任,将这项工作纳入档案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制定工作范围、制度和规定,有计划、有目标地逐步进行。县域各相关部门、乡镇要做好村史民俗档案工作过程中与县档案局(馆)的配合工作,主动出资、出人协助县档案局(馆)做好村史民俗档案宣传工作,让每一个村民意识到做好村史民俗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县档案局(馆)要对珍贵的村史民俗档案资料开展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如利用政务信息网、档案信息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活动。

(二)创新工作方式,畅通村史民俗档案收集渠道

县档案局(馆)要改变传统的以被动等待为主的工作方式,主动与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联合协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深入民间追踪记录,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史民俗档案工作方案细则。在村史民俗档案征集方面,县档案局(馆)要主动走出去挖掘线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征集,要深入乡间地头、古村院落,在历史文化记录中去发现线索、去追踪征集。同时,要注意不同形式的村史民俗档案的征集利用,对于重要口述村史民俗档案、孤本等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出借等形式记录征集。比如,2014年沂南县界湖街道与县档案局(馆)合作出版的《界湖公社的记忆》,就是一本对沂南县几百年来村史民俗的完整记载。另外,对于部分存于民间的珍贵档案,要通过主动说服被征集者无偿捐赠档案的方式达到征集的目的。

(三)认真完善村史民俗档案管理利用体制,健全并落实工作制度

村史民俗档案既具有时代感,又具有唯一性。我们要改变传统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办法,从实际出发,按村落分布,分门别类建档、归档。从立档部门和工作人员职责入手,明确村史民俗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要求,按照谁主管、谁归档的原则,坚持实物与文字材料并重、对应,并建立一套适合村史民俗档案特点的体制,管理模式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村史民俗档案的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据为己有。对村史民俗档案的日常保管、利用作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确保村史民俗档案的质量。

(四)强化培训,让档案队伍成为民俗档案征集的行家里手

征集人员是档案征集工作中的主体,他们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征集工作的好坏。因此,档

案局(馆)要想做好征集工作,就必须配备一批素质高、业务强、责任心重的骨干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他们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还要具备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语言学、历史学、文学、现代科技知识等,以提高对征集档案的识别和鉴赏力。县档案局(馆)每年要不定期的举办全县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班,县直各单位和乡镇要分期分班培训,对于各乡镇、村庄,县档案局(馆)要安排专人、细化班级,有针对性的详细指导培训。

总之,要做好县域村史民俗档案工作,就要在加强管理规范的同时,加强宣传工作,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社会各界对村史民俗档案的保护意识。

(作者单位:沂南县档案局)

猜你喜欢

村史沂南县档案局
近57年沂南县气候变化对烤烟移栽期的影响
雷厉风行 立即落实已蔚然成风
——省档案局馆及时传达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
陕西省档案局关于表彰陕西省首届“解读档案传播文化”优秀征文的通报
隆安县村史室建设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初探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沂南县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南雄启动南粤古驿道村史编纂工作
山东省档案专家名单
共同挽救即将消失的村庄本刊村史编撰工作委员会已顺利出版及撰写村史八部《双龙庄村史》出版发行
唐山市档案局荣获国家档案局“2014‘走进档案’征文活动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