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研究简述

2016-02-02李雪萍

社会心理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负向偏向特质

李雪萍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研究简述

李雪萍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自尊作为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与心理健康紧密相连,自尊不仅有水平高低之分,还有不同类型之别。关于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两个主要的认知环节——注意和记忆。下面就对这方面的研究做以简要介绍。

自尊;认知加工偏向;注意偏向;记忆偏向

1.有关概念

自尊作为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心理学领域,自尊研究在西方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对自尊的概念这一基本问题仍没有达成一致,研究者多从自己的时代和研究背景对自尊做出界定。国内学者总结自尊是个体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的情感成分,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1]。认知加工偏向又称认知偏差。倪婕(2006)曾这样定义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有问题的、错误的、不良的观念或想法,这种观念或想法会导致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往产生问题,造成不适应的情况,甚至会导致情绪障碍[2]。目前,有关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的研究主要侧重在注意和记忆两个方面。

2.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

2.1 自尊的注意偏向研究

很多研究表明,人们具有自我提升需要(self-enhancement needs),以便维护自尊。这种自我提升动机促使人们寻求关于自我的积极信息,另一方面,自我概念的一致性需要使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尊相一致的信息,避免或拒绝与自尊不一致的信息,表现为自我验证(self-verification)。

对不同个体之间注意偏向的研究很多,但主要集中于临床患者和非正常群体间的比较。这些比较研究均发现,临床患者对与自己的病症密切相关的信息特别敏感,存在注意偏好。如临床焦虑比亚临床焦虑的个体对威胁性评价有更大的注意偏好;饮食失调患者比健康人对食物词汇有更大的注意偏好;对自己身体不满的女性比对自己身体满意的女性对形体词汇有更大的注意偏好等。

国内也有少量关于自尊的注意偏向研究。朱丹研究了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对面部表情辨别力,结果发现,低自尊个体更容易注意生气表情,高自尊个体对高兴表情的辨别力更高。

注意偏向的基本实验范式有情绪Stroop任务(emotional Stroop task)和视觉探测任务(visual probe task)。测量注意偏向的传统方法是情绪Stroop任务,如今被广泛地应用于对焦虑、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的研究中的是改良后的情绪Stroop任务。这一任务的基本做法是假定一些特定刺激是与这些焦虑、抑郁等问题有关的注意信息源(Williams,Mathews,&MacLeod,1996)。关于视觉探测任务,Maeuod等人(1986)最早使用视觉探查任务(visual probe task)来探查高焦虑者注意偏向。

2.2 自尊的记忆偏向研究

记忆偏向是指在控制了一般的记忆能力后,那些在某种人格特质上得分高的个体比那些得分低的个体对某一特殊类型的先前经验的回忆或再认更好或更糟的倾向[3]。国内学者石伟(2004)把自尊的记忆偏好称为自尊的记忆效应,具体指自尊水平与自我相关信息的效价的交互作用对这些信息回忆量的影响[4]。

Tafarodi等(1998)的研究结果发现,低自我喜爱感而高自我能力感的个体,比低自我喜爱感且低自我能力感的个体更容易记住消极的人格特质词汇;高自我喜爱感而低自我能力感的个体,比高自我喜爱感且高自我能力感的个体更容易记住积极的人格特质词汇。Tafaredi等(2003)通过创设能力成败和特质好坏的场景,分别诱发被试的高低自我能力感和高低自我喜爱感。结果发现,低自我能力感被试更容易记住低能力词汇,低自我喜爱感的被试更容易记住低社会价值词汇[3]。

国内关于自尊的记忆偏向研究不多。石伟(2004)发现,自尊水平与词性的交互作用对特质形容词的回忆量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对于正向词的回忆量,高自尊组显著高于低自尊组。对于负向词的回忆量,高自尊组与低自尊组无显著差异;而在高自尊组,正向词的回忆量显著高于负向词的回忆量。在低自尊组,正向词的回忆量与负向词的回忆量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还发现,自尊的这种记忆选择性并非暂时的心境使然,而是特质自尊作用的结果[4]。田录梅的研究结果发现,高自尊水平的被试对正向形容词的回忆量大于对负向形容词的回忆量,表现出积极的记忆偏向,而自尊水平低的被试情况正相反[5]。

关于记忆偏向的内部机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心境一致性效应(mood—congruency effects)和特质一致性效应(trait-congruency effects)。心境一致性效应认为,个体学习或记忆与自己当前心境相一致的刺激比不一致的刺激效果更佳;当人们处于良好的心境状态时,他们倾向于用积极的眼光去知觉和解释事件。特质一致性效应认为,那些在积极情绪特质上得分高的人会注意并记住相应的愉快的刺激,而在消极情绪特质上得分高的人则会注意并记住那些不愉快的刺激。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支持特质一致性效应。

3.总结

综上可见,目前对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研究还比较少,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例如,对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的研究目前主要是探讨记忆偏向,对注意、知觉等领域的研究还很少见。另外,对偏向的发生性质,是自动化的还是策略性的,研究不够深入。

[1]田录梅,李双.自尊概念辨析[J].心理学探新,2005,2:26-29.

[2]倪婕.中小学生的认知偏差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3]Tafarodi R W,Marshall T C,Milne A B. Self—esteem and memory.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2003,84(1):29~45.

[4]石伟.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5]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李雪萍(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青少年人格发展与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负向偏向特质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miR-21负向调控宫颈癌HeLa细胞株中hTERT的表达
“偏向”不是好导向
2019年A股负向舆情百案榜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煤炭供需总体偏向宽松沿海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