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TPP劳工条款及其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2016-02-02李佳鹤

法制博览 2016年22期

李佳鹤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论TPP劳工条款及其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李佳鹤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劳工条款作为被誉为“21世纪自由贸易的新样板”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亮点之一,主要体现在正文的第19章,与之相关的还包括美国与马来西亚、越南、文莱分别达成的三个附加文件。鉴于劳工条款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着重分析该协议劳工专章的核心条款及其对中国法律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以期探寻合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TPP;劳工条款;劳工标准;中国

2015年11月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网终于正式公布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全文。其内容不仅包括贸易自由化,还包括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环境以及劳工标准等其他自由贸易协议鲜有涉及或涉及程度较低的非传统领域高标准的条款,也因此该协议被誉为“21世纪自由贸易的新样板”。本文将着眼于TPP劳工条款,着重分析其核心条款及其对中国法律所产生的影响。

一、TPP劳工条款的概述

(一)TPP劳工条款的简介

TPP在其正文的第19章对劳工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与劳工议题相关的还包括美国与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分别达成的三个双边议定书。TPP的劳工条款旨在通过成员国间的结合和完全执行的义务来保护劳工,并通过建立这样的一个全新的、高标准的贸易体系以提高成员国劳工在当代经济中的竞争力①。

(二)TPP劳工条款的谈判背景

TPP的前身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SEP),最早是由新西兰、新加坡、文莱与智利四个国家于2005年发起并成立的一组多边贸易协定。自美国于2008年高调宣布加入之后,成员国从最初的P4发展到P8,并于2009年美国开始全面主导谈判②。鉴于奥巴马政府对本国劳工的关注和承诺,由此劳工议题作为TPP的重要议题之一被纳入了谈判议程。

然而,自谈判之初,劳工标准就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议题③,各方针对劳工议题的谈判分歧主要在于:第一,越南整体上很难接受美国所提出的高标准文本④;第二,以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多反对美国提出的强制执行机制;第三,加拿大于2013年提出了“加拿大方案”,主要沿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项下的劳动合作模式,其在强制实施机制上认为仅应对被申诉方采取货币处罚,与美国提出的贸易制裁方式的强制执行机制分歧较大。

(三)TPP劳工条款所涉劳工标准

TPP中的劳工标准是对现有的各贸易伙伴协议(Trading Partner Agreement,TPA)中所涉劳工标准的提升。其不仅涵盖了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所确定的“结社自由和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有效废除童工以及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的核心劳工标准。同时,还要求各缔约方保证在最低工资、工时和职业安全与健康方面建立可接受的工作条件。

二、TPP劳工条款的核心内容

无论是正文第19章还是在三个双边议定书中,劳工条款的核心内容都主要围绕劳工权利、实施要求、进口限制和争端解决这四个方面。

(一)劳工权利

TPP现有成员国均属国际劳工组织的缔约方,因此协议要求各缔约方以各方国内的法律、法规和据此的实践中采纳并维持国际劳工组织于1998年声明中承认的基本劳工权利,即:结社自由及有效承认集体协商谈判的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现象;有效废除童工现象,及就本章而言,禁止童工这种最恶劣的形式以及消除雇佣中的歧视现象。同时,协议要求各缔约方应采取并维持法律、法规及据此的实践,规定与最低工资、工作时长、职业安全及健康相关的可被接受的工作条件⑤。

(二)实施要求

劳工条款总体上确立了“不得减损规则”和“禁止用于贸易保护规则”。具体提出了:各缔约方意识到,不宜通过弱化或者减少每一缔约方劳工法律提供的保护来鼓励贸易或者投资。为此,任何缔约方不得影响缔约方间贸易或投资的方式,豁免或减损或提议豁免或减损有关劳工权利的立法或法规。并且就实践中经常在出口加工区等特殊贸易或者关税区内弱化劳动法律适用或存在例外的情况,明确规定了“若这种做法弱化或减少了第19.3.1(核心劳工权利)所述权利或19.3.2(最低工资、工时和职业安全与健康)所述的工作条件”⑥。

(三)进口限制

劳工条款中明确了阻止进口包含强迫或强制劳动生产的产品。该进口限制是基于每一缔约方均认识到消除包括强迫劳动或强制童工在内所有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的目标。同时考虑到各缔约方已经就此承担了第19.3(劳工权利)中的义务,每一个缔约方还应该采取合适的举措,阻碍从其他来源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包含强迫强迫或强制童工在内的劳动生产产品⑦。但是该规定并没有进一步授权一方采取与其在本协定项下的其他规定、《WTO协定》或其他国际贸易协定下应履行义务不一致的举措。

(四)争端解决机制

TPP确定了在协商基础上的强制争端解决机制,要求各缔约方尽一切最大努力通过基于相互尊重原则的合作和磋商来解决劳工条款所产生的争议。在双方磋商未果时,由请求磋商方的理事会代表召开会议审议;若争议仍未妥善处理,请求方可以根据第28.7条的要求设立专家组⑧进行裁决,并根据第28章的规定诉诸其他条款,败诉方将会面临暂停关税优惠等其他强制性贸易制裁措施。除此以外条款还强调“任何缔约方都不得在没有首先寻求依照第19章解决劳工争议的情况下,将争议诉诸第28章的争端解决⑨”,即确立了一个“磋商—委员会协助磋商—争端解决”这样一个劳工争端解决机制。

三、TPP劳工条款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TPP劳工条款的极高标准,不仅可能在经贸领域易使中国受到贸易歧视、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进而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同时也无疑会对中国劳动法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下文将具体叙述并对此提出应对建议:

(一)TPP劳工条款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1.对中国劳动立法的影响

中国在劳动法领域尤其是在参加国际劳工公约上的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截至目前,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184个公约,但中国目前批准的公约数量却不足30个,这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国中,属于批准公约数量较少的国家。另外,国际劳工公约中的8个代表核心劳工标准的核心劳工公约,中国只批准了4个,这也是与中国的大国地位及逐步开始主导国际主流社会的形象不相衬的。所以不可置否的是,TPP劳工条款的高标准将一定程度上倒逼中国进一步加快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并积极研究和批准更多的劳动公约。

2.对中国劳动执法的影响

中国在劳动执法领域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厉而不严”,目前即劳动监察机构及其执行方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织建设的不完备,执法手段的单一化,执法力度不强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些问题的冗杂使得中国在劳工权利保护方面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赢得劳工议题的话语权。TPP劳工条款的诞生,体现出贸易与劳工条款的联合已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中国在劳动法领域尤其是劳动执法的情况不加以改善并主动采取措施,其结果将会是在日后的谈判中更加艰难,受到的监督更加严格。

(二)中国对TPP劳工条款的应对建议

TPP的劳工条款对于中国加入其中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挑战本身就是一种机遇。中国应重视其影响,立足于自身发展,积极应对:

1.依托自贸协定推进其他一体化发展路径

加快实施自贸区的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中国目前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到30多个国家,涵盖我国对外贸易额的38%,在这种背景下,依托自贸协定,不断加快自贸区的建设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起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作用。

2.推行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试点建设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是中国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其在初始阶段就有意识地向国际通行规则接轨靠拢。TPP的劳工条款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际规则的高标准,中国可以在推行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国内自贸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较高水平的劳工标准的试点建设,探索更有利于对外贸易的新规则。

3.吸纳其有益成分,完善我国劳动法制建设

对于TPP的劳工条款应该高度关注并探求其中的有益成分,适时适度的提高我国的劳工标准,提高公众对于劳工标准和劳动法的认识,完善我国的劳动建设。并争取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又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具有中国元素的国际贸易劳工标准,在世界舞台上更多的发出中国之声。

[注释]

①USTR,protecting-workers,https://ustr.gov/tpp/#protecting-workers,2015-11-05/2016-02-08.

②郑丽珍.TPP谈判中的劳动标准问题[J].国际经贸探索,2013,09:107-118.

③刘文,蔡智超.TPP谈判中的劳工标准及中国的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02:88-94.

④郑丽珍.TPP谈判中的劳动标准问题[J].国际经贸探索,2013,09:107-118.

⑤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19.3.1.

⑥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19.4.

⑦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19.6.

⑧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19.15.12.

⑨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19.15.13.

中图分类号:D9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2-0115-02

作者简介:李佳鹤,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