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十万卷楼主人所著书目》佚书钩沉

2016-02-02许艳青

岭南文史 2016年3期
关键词:四库纪事四库全书

许艳青

《五十万卷楼主人所著书目》佚书钩沉

许艳青

莫伯骥(1878-1958),字天一,广东东莞麻涌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喜读书、爱藏书。成年后到广州长期担任《羊城日报》编辑,后开设仁寿大药房,生意兴隆,积累了丰厚财富,开始不惜高价购买各地名家散出的珍本古籍。藏书日益丰厚,最多时达五十万卷,自称“五十万卷楼主人”,闻名大江南北。其藏书盛况当时被誉为“上企瞿杨,无惭丁陆”。[1]

莫氏不仅藏书丰富,而且学问精良,在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等方面颇有造诣,著有《经学文献》等50多种。《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书尾附《五十万卷楼主人所著书目》(以下简称《所著书目》),现抄录如下:

《经学文献》《万姓统谱补续》《资治通鉴校记》《五代史记校记》《历代名臣奏议拾遗》《官史》《职官分纪校证》《中国风俗史料类编》《中国先民生活史》《历代文人生活史》《唐诗人生活史》《满人汉化史》《元高僧传》《中国近五十年史》《万邦黎献画象述赞》《经籍故》《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举正》《清四库全书撰人考附编纂人考》《研经室外集考正》《张氏书目答问述补》《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续编》《清代女子著述考》《历代广东书徵》《叶氏藏书纪事诗补续》《书城馨逸》《舞述》《塑述》《贝龟石玉金五述》《校碑日札》《王荆公事类》《王荆公年谱补正》《辛稼轩事类》《曾文正公年谱》《中国文学史料类编》《古器物诗抄》《全北宋文》《权载之集校记》《王文公文沈注商》《湛然居士集旁证》《曾文正公文集旁证》《历代诗方言考》《全唐诗方言考》《当世文编》《夕阳人语》《广东故》《动物名实图考》《福功堂随笔》《福功堂日记节存》《群书索引》《廿四史索引》。(跋文附)

从这份书目大致可见莫伯骥的治学旨趣,然上列著作在作者生前已全部遗失。他在《五十万卷楼主人所著书目》跋称:

以上各种全系稿本,有用五十万卷楼蓝格写者,有用贡宣纸及京文纸写者,大致再须修理便可付印。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秋间,正在印成《书目初编》,预计继续付印各种,正在计划间,而广州乱作,各稿均随一千三四百箧之书荡然无存。此五十种之目已附刊《书目初编》之后,现特刊出以待寻访,倘有以原稿还我者,当附记其始末,以拜仁人之赐。往者厉太鸿撰《辽史拾遗》,有买其稿者,尚缺若干卷,后得于僧人字纸篓,遂能全璧。有此幸运,余日望之。[2]

遗憾的是,其“待寻访”“以原稿还我者”直到去世都未如愿。

现存于世的两部著作,一部是《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二十二卷(以下简称《初编》),1936年印行;另一部是《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以下简称《跋文》),1948年印行。另有见诸报刊的零篇散章若干。

虽然以上所列著述均已散佚,但从《初编》和《跋文》这两部书中,仍可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在牵涉到一些问题时,莫氏往往会提及《所著书目》中的某部著作。在原书已佚的情况下,这些叙述对了解原书内容与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循此线索,就《所著书目》中的部分佚书略做辨识与钩沉。

1.《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举正》《清四库全书撰人考附编纂人考》

《法藏碎金录》,莫伯骥在《初编》与《跋文》书尾各有题记:

此书晁《志》附载《道院集要》后,陈《录》列之释家,然其旨盖包涵诸家,融会壹是,故此目特录之杂家。传本绝罕,明嘉靖乙巳,裔孙翰林检讨瑮始从馆阁录出,镂板以行,附载《文元公逸事》。丁氏著录者旧为季沧苇藏,有“振宜藏书印”及“古吴王氏印”,黄荛圃手跋谓:“明刻之可贵,直将过于宋元抄校本。”洵不诬也。清四库依陈《录》列此书于释家类,殊未谛。此阳湖孙氏、长沙叶氏所以多所变更库例也。伯骥于孙、叶诸家,亦间有订误,拙撰《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举正》,屡鬯论之,此不复著。(跋文第265页)

伯骥有《清四库书目举正》[3]若干卷。(跋文第139页)

《竹隐畸士集》跋文云:

馆臣编纂群书,每于内容多未翻阅,证之《竹隐集》而益明,否则胡以略之与?伯骥撰《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举正》已及此节,因著录赵集,复缀之于此。(跋文第441-44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刊印后,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如胡玉缙著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六十卷,余嘉锡著《四库提要辩证》等。莫伯骥凭借其广博的目录学知识,对诸家研究加以订误,写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举正》一书。容肇祖在《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序中,称赞莫伯骥治学与陈垣、余嘉锡等相似,有大家之风:

余以为先生治学有似于陈援庵师(垣),而目录治学则略似余季豫先生(嘉锡)。(跋文容序第4页)

从此可以推断莫氏所撰《举正》,应与胡氏所撰《补正》、余氏所撰《辩证》一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关于《四库全书》的研究,莫伯骥还有一部著作名为《清四库全书撰人考附编纂人考》。他在《镡津文集》跋文中说:

刘喜海,诸城人,字燕庭,喜藏书嗜金石学,手辑金石文字五千通,室中别无他物,唯经籍碑版而已。曾祖统勋,雍正进士,乾隆间官东阁大学士,累充国史馆及《四库全书》总裁,谥文正。伯骥撰《清四库撰人及修书人考》,[4]颇详其遗事。(跋文第414页)

所谓“撰人”大概是指《四库全书》所收录的3000多种古籍的作者,所谓“编纂人”指的应是参与编纂《四库全书》的馆臣。

四库馆从开馆至第一部书完成,约有360人担任馆职。《四库全书》完成后,又另刊《四库简明目录》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学者对《四库全书》多有研究,但是对各书的作者及《四库全书》编纂者的专门研究却很少。民国时期,郭伯恭(1905-1952)著有《四库全书纂修考》,书中“第三章《四库全书》馆之组织”,是开研究之先河,但内容相对简单;任松如《四库全书答问》中也有对馆臣、馆职的介绍。今人张升著《四库全书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四、五章介绍了四库馆臣的数量及四库馆臣的工作,相对较为全面详细。莫伯骥的《清四库全书撰人考附编纂人考》写有什么内容不得而知,但根据他治目录学的风格,对撰人或者编纂人的考证,应该不会局限于四库馆的馆职,应会更注重对史料的补充,如撰人、编纂人的著作成果及学术贡献等。

2.《塑述》

在莫伯骥散佚的50种著作中,唯一公开发表过的只有节录后的《塑述》一种。民国19年(1930)1月,曾于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第27期第2号中国美术专号上发表,仅节录万余言,不及原稿的十分之一,“特采择若干,以应其征耳”。[5]其在《嵩山集》跋文中说:

景迂《鄜畤排闷诗》云:“莫言无妙丽,土稚动金门。”盖鄜人善作土偶儿,精巧虽都下莫能及,宫禁及贵戚家争以高价取之。……土稚诗,予撰《塑述》尝采之,此种为四述(可知莫氏共撰有四部以“述”命名的书)之一,颇繁富,曾以一部份刊于《东方杂志》。(跋文第438页)

《塑述》虽只是节录,但是除《初编》和《跋文》之外,人们可以领略到莫氏的文采。

《东方杂志》所刊《塑述》,分“塑之始、塑塐塑、内塑、壁塑”等十一部分,对“塑”加以记载、考证及论述,对于今日研究中国美术雕塑史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

3.《王荆公事类》

《玉茗新词》四种跋文云:

梁勤学通识,好著述,尝集刻《藤花亭十种》,此外《东坡事类》一种别刻。伯骥为《王荆公事类》,义例颇仿此。(跋文第654页)

清道光时,广东顺德人梁廷枏不满于前人成就,从正史、野史、说部、诗话及文集等200多种文献中辑出有关东坡事迹1638条,编纂成《东坡先生事类》。全书分二十二卷,卷下分类,类下又分子类,是目前有关东坡事迹最为详核的一部重要文献。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领域学界都早有研究。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社会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知识分子希冀改变社会现状,呼唤改革,这一时期出现了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的一个高潮。莫伯骥顺应时代潮流,仿《东坡事类》作《王荆公事类》。

4.《中国近五十年史》

任公尝称说吾乡陈子励先生之《遗民录》,谓不读此书,几失吾老友。伯骥尝以拙著《中国近五十年史》中,有一事须叩之大匠而始明者,承即答述,并促早成。盖任公于史实旧闻,殊表饥渴之望,以为现世史事不肯记载以诒后人,则为罪甚大,皆由夺于考古之兴味,而为乾嘉学派所笼劳,专喜挦撦残编,不思创垂,今录固尝以此责人而责己者也。(跋文第654页)

由此可以看出莫伯骥不仅仅钟情故纸堆,对于时事也多有关注,以梁启超注重现世史事的记载来启发自己,体现出作者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5.《叶氏藏书纪事诗补续》

晚清著名学者叶昌炽著《藏书纪事诗》七卷,是中国第一部以纪事诗体为古代藏书家立传的著作。此书问世以后对学术界的影响巨大,类似的著作接踵而出,伦明著有《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王謇著有《续补藏书纪事诗》,徐信符著有《广东藏书记事诗》。

叶氏《藏书纪事诗》涉及范围广,征引材料丰富,但仍有错误和遗漏之处。有感于此,莫伯骥广采慎取,为之补续,遂有《叶氏藏书纪事诗补续》一书。他在《童子鸣集》跋文中记云:

叶鞠裳(叶昌炽)所撰《藏书纪事诗》以子鸣为书贾列载卷七,只录《少室山房笔丛》《列朝诗传》《带经堂集》所载事实,而子鸣六卷之集,叶氏未有述及,盖传世之罕可知矣。弇州(王世贞)百谷(王穉登)之传志,叶诗亦不详也。子鸣更有《佩萸杂录》《九华游记》《南岳东岱诗》《龙游县志》等著述见百谷志中,未审尚可寻求否?……叶氏所列书贾,宋如陈道人,明如童子鸣、胡贸棺,可云略备。然如元之李氏种德斋(《松雪斋诗集》卷四有记),清之冯驼子,均应补入。伯骥所撰之《藏书纪事诗补编》已辑录多人,因论子鸣事略记于此。(跋文第575页)

《新刊欧阳文忠公集》残本三十四卷(明刊本陈兰邻旧藏)文中亦有补注:

(邹炳泰)生平雅意儒素,见于诗集及丛谈者甚详,而叶氏《藏书纪事诗》竟遗其人,伯骥所撰《补正》[6]已及之,得之坠绪,赖其钩沉,固属艺林美事。(初编第940页)

6.《湛然居士集旁证》

莫伯骥藏《湛然居士集》十四卷(清吴谷人写本)。该集是元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耶律楚材所撰,是了解耶律氏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金末元初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因此莫伯骥对《湛然居士集》非常重视,为之所写题跋多达4000多字跋语有云:

伯骥于数年前发愿为文正集(湛然居士集)《旁证》,朱墨丛杂,削稿未遑,今日晓起,从事笔砚,偶披吴氏此本,辄题记之。(初编第1031页)

7.《满人汉化史》

在《御定补刊通志堂经解》题跋中记云:

伯骥所撰《满人汉化史》于成德(纳兰容若)事实言论述之颇多,此略之。(初编第11页)

莫氏在《大金国志》跋文中又提到:

予撰《满人汉化史》,末附蒙藏人,颇寥落,如晨星三五也。(跋文第14页)

《南岳总胜集》跋文中在提到满人端方时,莫氏云:

伯骥所撰《满人汉化史》则已详之矣(端方)。(初编第416页)

8.《历代名臣奏议补阙》

《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是中国从商朝到元朝的奏议汇编。明永乐十四年(1416)杨士奇、黄维等应诏编纂。

宋赵善括《应斋杂著》六卷,清四库馆臣称(赵)善括集中诸札子,如论纷更之弊、纠赏罚之失,皆深中时弊,而《历代名臣奏议》不载其一字,未明何故?莫伯骥批出:

此三百五十卷之书,搜罗虽富,然遗漏亦多,其待后人之补阙者当不尠焉,伯骥正从事乎此也。(初编第329页)

《所著书目》中,此书题为《历代名臣奏议拾遗》。

9.《官史》

莫伯骥在《跋文》经部三《通雅》中提及:

吾撰《官史》考索至清代,每见满族瓜尔佳不少高官,而不意物穷理之君子,亦凭生于果勒敏珊延阿林(即长白山)下也。谁谓蒙满之林林总总终不可与言耶?(跋文第87页)

《职官分纪》跋语亦提到:

而史传及唐宋各朝著作,可为《分纪》援据者正多。是以伯骥草创《官史》一书,取材于彦同遗作者实繁,千金颔珠,往往探得,比之朱查诸公,尤以为幸。硅步不休,跛鳖千里,假我岁月,继事编摩。倘丹铅之长勤,庶汗青之有日。(跋文第198页)

10.《经籍故》与《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续编》

莫伯骥的侄子莫培元、莫培远在《初编》跋中记:

《藏书目录》者,季父收得之书每为题记,盖义兼述作书之种类,可按目录以求书之内容亦由兹可考也。《初编》者,此为群书题记之一部分,积稿甚多,后将赓续而随出也。云二十二卷二十二本者,季父以谓汉代用缣帛写书,按文中章节之起讫写成一幅,而卷之,如卷布帛,然外表则题曰某书卷第几。其后,既代缣帛以纸似不可云卷,今此编以一卷为一本,而齐其起讫于卷之制尚符,故沿袭旧名或不为迕。云本者,盖合于古言而今语亦不戾也。季父撰《经籍故》一书,凡数十卷,中有考论策、册、卷、叶沿革者,言之至悉。(初编跋第1页)

《经籍故》为莫培元亲眼所见。另外又提到《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只是群书题记的一部分,后将陆续推出《续编》等。

11.《万姓统谱补续》

《万姓统谱》一百四十卷附二十卷,明凌迪知撰。莫伯骥在此书题跋中云:

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馆臣既采其书入子部类书,而于四部书撰人,其中多引据此《谱》,得其大略。(跋文第313页)

12.《权载之集校记》

《初编》卷十五有《权载之文集》跋文,有云:

伯骥于《读书私记》详之,此不著,盖予于《权集》曾点勘一过也。(初编第865页)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唐代文学家。仕宦显达,以文章著称,新、旧《唐书》皆有其传。其有《文集》五十卷,流传甚少,多以抄本行世。其文中的奏疏、碑志、祭文、书序等内容颇具史料价值,是研究中唐时期仕林文人的珍贵材料。莫伯骥得到海源阁藏旧写本,是“《权集》之最善者”,弥足珍贵,所以对其加以点勘。

13.《万邦黎献画像述赞》与《动物名实图考》

莫伯骥作《万邦黎献画像述赞》:

取五洲万国古今圣哲之遗像,每人述其小史,略仿全史论赞之例,末加赞辞。已收得海内外圣哲之像盈箧,中有一人而数像者,则拟录其最精以为用。小史亦已有头绪,但赞辞则略须删订耳。外国人之史,由通晓欧洲古今文者,为我考订。画像亦作成多人,预计不日可以成书。稿佚于广州之变,后此或不能继作矣。初意此书成后,请当道筑高楼丛屋,为万国圣哲塑像馆,聘海内外塑像名手,或为壁塑,或为立体塑,长于壁画者,亦按其艺以施诸壁。由国内学人有艺术性者,共商此举,当于历史、美术两门,不少裨益。以若干世纪分列诸像,可知学说之起源,学术之进化,而政教礼俗亦由此而得其大凡,附识之以呼同志。

暨《中国动物名实图考》,[7]此书盖仿清固始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而作,吴书之书固大佳,吾藏初印本。[8]

14.《中国文学史料类编》

前明立论以见其时制义之精,实则康雍间亦传袭前明风气也。闽人梁氏章钜已有《制义丛话》之作,而番禺侯氏康等集《四书文话》,其目亦甚备,原书未悉尚存否。伯骥所纂《文学史》于此事颇详,或足备前人所未备,盖皆举其大者也。夫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舍其所胜以就其所不胜,皆寄人篱下者耳。余尝欲自楚骚以下至明八股撰为一集,汉则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此伯骥所撰《中国文学史》特采理堂之说,而书目并录斯书也。(跋文第626-627页)

此处所指应为《所著书目》中的《中国文学史料类编》,大致是以类辑录和汇编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资料。

另外,《跋文》经部三《通雅》中提到:

伯骥撰《清代家学史》颇详密之(方以智)父子学术渊源,桐城学人不从方密之而从方望溪(苞),则任公(梁启超)所太息而道也。(跋文第87页)

所谓《清代家学史》,不见莫伯骥《所著书目》著录,或由某书改易题名,或《所著书目》遗漏,待考。此类不见于《所著书目》的著作,出现于跋文中的尚有几种,如《明史分撰纪事》(跋文第34页)、《佛学与西洋学输入中国比较史》(跋文第196页)、《唐代公主之研讨》(跋文第489页)、《明初僧特别史》(跋文第522页)、《读书私记》(初编第865页)、等。加上这几种,莫伯骥著作实不止“五十种”之数。

《五十万卷楼主人所著书目》,通过爬梳《初编》和《跋文》等资料获知一鳞半爪的信息。从以上所举例证可以看出莫伯骥博学多才,眼光独到,思路新颖,于今日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注释:

[1]莫伯骥《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序》,载《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六卷第一号,1932年,第3页。“瞿杨丁陆”指的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四大藏书楼,分别是江苏常熟瞿绍基“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 浙江吴兴陆心源“皕宋楼”。

[2]莫伯骥《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自序后附所著书目,民国36年(1947)铅印本。

[3]《所著书目》题名为《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举正》,与跋文中题名略有不同。

[4]《所著书目》题名为《清四库全书撰人考附编纂人考》,与跋文中题名略有不同。

[5]莫天一《塑述》,载《东方杂志》1930年第27期第2号,第105-122页。

[6]《补正》应为《藏书纪事诗补编》,莫氏在文中所记题名与《所著书目》题名偶有出入。

[7]《所著书目》题名为《动物名实图考》。

[8]莫伯骥《髫龄尘梦图记自序》,载《莫天一先生七十正寿征诗文书画启》附录三,影印本,第5-6页。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

猜你喜欢

四库纪事四库全书
杨塘纪事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终南捷径,帝王心事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四库全书总目》“章如愚”小传史源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正月纪事
四库学研究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