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媒体对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

2016-02-01徐妮妮

法制博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法制混合受众

徐妮妮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混合媒体对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

徐妮妮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我们正处于一个混合媒体的时代,接受信息的方式趋于多样化。高校大学生作为“数字化生存”的重要代表群体,其生活方式和思想模式受到混合媒体的巨大影响,缺乏良好的媒介法律素养,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介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也时有发生,阻碍高校法制文化建设,同时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将就混合媒体对高校法制文化建设的影响进行全面思考,旨在促进高校法制文化建设。

混合媒体;高校法制文化建设;影响

十年前,全国各大报社的广告营业额出现大幅下跌的趋势,时代的发展令它迅速走向下坡路,直到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报纸天天白送,但多数人还不愿意接受的局面,这一局面明显意味着多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接收信息方式趋于多样化,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们正处于一个混合媒体的时代,在这里,各媒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借鉴其他媒体的优势,都在综合运用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新型的传播手段,以不断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多种选择与需求,同时也使受众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变化。

一、混合媒体对高校法制文化建设带来的双重影响

(一)新媒体为高校法制文化建设带来全新机遇

1.新媒体技术的便利性使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快捷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相比,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获取的方便与快捷,在过去我们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才能够获取信息,而且信息量有限,但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只要具备互联网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就能够获得海量的信息,且信息无时无刻不在更新,上到国家大事,下到生活琐事我们都可以尽收眼底。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首要接触人群,他们尽可以通过新媒体来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对社会等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当对一个事件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对其自身思想观念的影响要远比老师在课堂上单方面的讲述深刻得多。

2.新媒体技术的双向互动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不管是传统的教育方式,还是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他们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就是老师与传播者占有主导地位,而学生与受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对于事件的对错与是非判断只掌握在了一方的手中,这样的单向传播方式直接挫伤被动一方的积极性,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对于老师所讲述的内容,学生只能全盘接收,对与错学生只能沉默,本该是灵活多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变得死板、无聊。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彻底颠覆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扭转受众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现在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对各新闻事件、影视剧作等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就法制文化建设而言,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立足点参与讨论,有时候学生的不同看法反而更具创新性,如果学生能够以端正的态度参与实践的探究与讨论,那么这一事件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3.新媒体使法制文化的传播更加生活化与娱乐化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法制文化建设的方式更加丰富化,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而是将思想政治法律等知识蕴含在某一作品当中,通过更加形象与立体化的方式演绎出来,最后在网络中传播开来,如微电影,它是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电影,从观众的角度来讲,微电影的观看并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长度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主要通过网络与手机传播,它的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制定等多种主题。这种生活化、娱乐化的教育方式要远远比老师教你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要更加深刻。

(二)新媒体为高校法制文化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网络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为受众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潜在的危险性也不容忽视,在高校法制文化建设方面带来巨大挑战。

1.虚假信息泛滥,受众信任度降低

新媒体的自主性使得信息发布更加随意化,直接导致各种虚假信息扰乱视听,法治文化建设本是十分严肃的话题,而网络媒体为使信息更加夺人眼球,它们

会将事件任意夸大,甚至是编造,这样媒体的导向作用也就不复存在,这为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难题。

2.对个性化的盲目追求

当下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良好平台,而不少人因为对个性化的盲目追求而走向极端,如郭某某、干某某等人,可以说他们的行为已经超出一般人的思想道德界限,而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青春期躁动的年龄,他们很可能会无限释放自己的个性,当看到网络各类夸张的事件,他们有些人不但不反对,反而却持有欣赏的态度,更有甚者会去模仿。这样的新媒体平台反而成为了使青少年走向边缘化的始作俑者。

3.过度沉迷与依赖

新媒体具有虚拟的特性,部分学生会对网络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他们会将很多时间与精力花费在网络当中,忽略真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削弱了现实社会中的思想、道德、法律等约束,甚至会造成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这为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空前难题。

二、总结

混合媒体对高校法制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当合理运用网络等技术有利的一面,减小网络媒体对学生与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院校要积极地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网络交流平台;教师要积极、正确地对学生做出理性引导;学生个人需要重点培养自身对网络事件的高度敏感性与理性判断力,使网络等新媒体服务于生活与学习,而不是受其所控。

[1]刘贺元,王洪松.浅析“新常态”下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N].法制日报,2015-05-28.

[2]臧文茜.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文化内涵建设的辩证思考[Z].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文明联盟全球媒介信息素养与跨文化对话大会,2014.

[3]张小静.法律影视剧对普法教育的重要作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A24):438.

[4]梁臻.利用“易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2(10).

D90

A

2095-4379-(2016)27-0235-02

徐妮妮(1991-),女,汉族,甘肃平凉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法制混合受众
混合宅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油水混合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