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

2016-02-01侯丽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职业危害血液净化防护

侯丽莉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

侯丽莉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关键词】血液净化;护士;职业危害;因素;防护

血液净化室是一个频繁暴露于血液的工作场所,是一个集门诊,急诊,病房为一体集中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特殊场所,它有一个封闭式管理的环境。护士在工作中要免遭疾病的侵袭和危险因素的伤害,必须加强血液净化过程中职业防护。笔者从事血液净化护理工作,浅谈一下其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分析。

1 职业危害的因素

1.1化学因素: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经常接触和使用的消毒剂有乙酸过氧,次氯酸钠,伦拿灵,戊二醛,含氯消毒剂(907)等,例如含氯消毒剂(907)在机器表面擦拭消毒及每日的地面消毒还有医疗废物的二次消毒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皮肤接触后可造成轻度损伤。使手部皮肤粗糙,干裂。例如伦拿灵用于复用透析器及各种体外循环管路的消毒,水处理循环,水消毒,成分中过氧乙酸4.5%,过氧化氢2.7%,具有腐蚀性,可导致皮肤过敏,眼睛受损等。消毒透析机专用的柠檬酸在机器消毒过程中容易引起过敏性鼻炎,眼睛及呼吸道炎症,头痛等不良反应。透析专用的A、B液中含有冰醋酸,冰醋酸是一种容易挥发的刺激性气体,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综上所述,血透室的空气中存在低浓度化学消毒剂。这些化学消毒剂对人体有致敏,致癌作用。轻者可使人出现流泪,流鼻涕,打喷嚏,呛咳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眼睛刺痛,呼吸困难,喘咳等过敏症状。

1.2生物因素: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在工作中直接,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机会最多,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最大,很容易通过血液交叉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包括梅毒,疟疾,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等多种疾病[1]。我国乙肝总感染率约60%[2],特别是患者多次输血,透析治疗(复用透析器)可被感染丙型肝炎。

1.3心理因素: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素质,坚实的业务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的反应力,这些是患者透析时的生命安全保障,此外,医护人员亲切的话语,端正的外表,和蔼的态度可在患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患者的信任,增强其安全感,这对透析能否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再次护士应该主动热情介绍医院有关规章制度、病区设施等,使患者能很好的熟悉和适应治疗环境,还要简要介绍本院的医疗设备条件、医护人员技术力量配备情况。通过融洽的交谈,可逐渐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里状态,加以分析后,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解释、开导工作,消除他们对透析的种种顾虑。透析中心的护患比例失调,造成护士劳动强度增大,以我院为例,每名护士有时需负责6~7例患者,由于透析的时间原因,透析护士的工作时间长达9 h,中午进餐时间与患者上下机时间交错,每位护士进餐时间很短,甚至有时只有30 min,如果要遇到抢救、急诊,更增加护士的劳动强度及心理压力。

1.4物理因素

1.4.1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常见的职业伤害是锐器伤。

1.4.2透析患者畏寒怕冷,因此透析室里的空气流通状况不良,而透析护士每天要在透析室工作8~10 h,加之透析室在患者透析前后均需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导致空气中臭氧浓度增加,可刺激呼吸道引起肺部不适,严重者引起肺水肿。长期受到紫外线的大剂量照射,还可致皮肤癌和眼炎。

1.4.3透析室透析机放置集中,还有多台电视机,空调、空气消毒机,水处理、各种抢救设备,设备运转时发出的噪音危害极大,据测透析机报警噪音为35~73分贝,水处理机为65分贝,而我国对医院的环境噪音标准理想值为35分贝,极限值为45分贝[3],噪音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听力下降等,心理反应如头痛、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4]。

1.4.4其他如透析液较重,护士常需搬运,容易腰肌劳损,腰脱。透析患者病情变化快,护士需密切观察病情,在一个班次透析治疗中,需要长时间站立6~7 h,长时间站立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

2 防护措施

2.1血透室的合理布局:血透室要保持室内清洁,限制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和患者均需更衣换鞋后才能进入透析室。

2.2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加强通风:护士工作中要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加强巡视,减少机器报警故障,使用空调换气扇功能通风换气,每日夜间使用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注意空气湿化,提高消毒效果。在配置和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好口罩、手套以减轻刺激。取用完消毒液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以防消毒液挥发。每日全部患者离开后,将透析室门窗打开,自然通风30 min,可以有效降低室内化学消毒剂的浓度,以防消毒液挥发。

2.3建立健康档案:医护人员上岗前及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均应进行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AIDS),梅毒的检测。同时建立健康档案,乙型肝炎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以后每二年加强注射一次,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者应分区分机进行透析治疗。

2.4加强学习,增强护士防范意识。丰富业余生活,树立良好心态:透析室护士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定期学习有关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在临床工作中认识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控制医院感染和加强自我保护的最有效手段。根据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特点,人员配备应充足,实行弹性排班,保证护士的休息时间,另外在工作之余,组织护士参加一些户外体育活动如爬山,郊游等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加强人际关系的良性沟通,使护士的自身素质修养得到加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5加强宣传教育与患者的沟通: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存在心里问题的患者护士应及时与其沟通,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给与及时疏导,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危重患者的家属,沟通可以取得更好的配合,理解护士的工作,避免发生护患纠纷。

2.6锐器伤的预防措施:正确处理锐利器械禁止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内瘘针和注射器针头使用后严禁回套针帽,要放在锐器盒内,使用后的安瓶、丢弃的锐利器械放入的锐器盒内集中进行处理。。一旦皮肤被刺伤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时,要采取正确方法,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挤压受伤部位,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然后用碘酊、酒精消毒伤口。如患者为乙肝,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于4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感染,及时报告医院有关部门,可联合用乙型肝炎疫苗;定期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

2.7个人防护措施:强调洗手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洗手。护士在进行血液透析操作前或接触血液、体液污染物品时需要戴口罩,手套。接装管路及穿刺均应做到一人一副手套,防止交叉感染。

2.8科学处理污物: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垃圾袋,常规处理。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物的废物及体外循环管道、透析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应放入专用的黄色垃圾袋内,由医院感染科派专人收集,送去焚烧。

参考文献

[1] 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液传播的意识和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33-634.

[2] 曹明霞.血液性传播疾病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51-52.

[3] 杨曼,丽洁,李静文.血液净化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J].中国血液净化,2003,2(12):679-680.

[4] 陶新理,陶立新,裴新平.手术室环境的噪声污染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0-233.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286-02

猜你喜欢

职业危害血液净化防护
介入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透析液钠浓度与尿毒症患者血压和心脏功能的研究
木结构建筑的鉴赏与防护
低温冻害对浙中地区枇杷生产的影响及防护对策探讨
老年急性肾衰竭病因及血液净化的疗效分析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
血液净化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分析
探讨彩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