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家思想对于诸葛亮人生观产生的作用

2016-02-01郭红艳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子书道家诸葛亮

郭红艳

(南阳市博物馆,河南 南阳 473000)

道家思想对于诸葛亮人生观产生的作用

郭红艳

(南阳市博物馆,河南 南阳 473000)

诸葛亮是人们所熟知的人物,其在《三国演义》中形象突出,且受到大家的敬仰。诸葛亮在入仕之前,一直居住在南阳卧龙岗上,其身上所表现出的“淡泊和宁静”人生境界充分体现了道家的思想。本文通过分析道家思想对诸葛亮伦理思想、人生境界以及军师形象的影响,进一步说明道家思想与道教外衣在诸葛亮身上的体现,以期进一步对掌握诸葛亮形象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道家思想;诸葛亮人生观;伦理思想;心态文明

一、前言

当前的文学探讨中,大部分文学工作人员在对诸葛亮思想剖析时都偏重于儒家、法家的方向,反而忽略了罗贯中所生活时代上盛行的道家思想对塑造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影响。在诸葛亮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宁静淡泊”的人生观,这是道家思想的充分展现,因此,为了对诸葛亮思想体系进行更加全面性、综合性的研究和评价,本文主要分析道家思想对于诸葛亮人生价值观产生的作用,进而剖析诸葛亮的道家思想。

二、道家思想对诸葛亮伦理思想的影响

(一)诸葛亮的思想中的“静”、“竞”、“敬”“净”

诸葛亮与道家的人生哲学和道德哲学有着密切联系。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及《诫外甥书》中突出其质朴文明、宁静淡泊的思想内涵[1]。上述两篇诸葛亮的代表作都属于家训,其主要内容包括“静心”、“竞心”、“敬心”、“净心”。

针对静心。“静”在诸葛亮的家训文章中主要体现在修身养性和治学方面。例如:在《诫子书》中提到:不追求名利,不为名利而困惑,才能够真正明白自我的志向,才能平稳心态,不受到杂念的影响,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宏远的目标(非淡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由此可见,诸葛亮认为不贪求名利,并以宁静节俭的生活方式,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要条件。而只有静心才能够帮助人们摆正心态,拓展思路,才能促进人的进步和发展。另外,在《诫子书》的末尾,诸葛亮告诫后人:君子的品行应该靠安静努力来提高修养,以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意志逐渐被消磨,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的守着小屋子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针对竞心。主要是指清理进取,这与道家思想“无为”原则看上去存在矛盾,其实不然,诸葛亮所提倡的“竞心”是指从客观规律出发,发挥自身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诸葛亮一生十分注重高远的志向和高尚的品德,因此,其主张均只以经世济民,希望自身价值在社会中得以彰显。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指出:学习应该有条理性,即使已经拥有了广泛的才能,也应该不断学习,因为只有学习才能不断增加自身才干,而没有志向的人无法进行良好的学习(夫学须井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的这一思想巧妙的将志向、学习与才敢结合在一起,教导后人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这一思想的提出,实际上是将立志与修身之间的关系加以凸显,想要激发后人的学习积极性,希望后人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

针对敬心。诸葛亮认为恭敬之心不仅仅体现在对皇帝的总称,还体现在对天地公理的敬畏,因此,诸葛亮倡导大道无形,大巧若拙,是一种心态文明的体现。且诸葛亮认为礼节的作用在于和谐族群关系,和睦亲友感情,因此,诸葛亮认为重视礼节在人们的生活中十分重要。在诸葛亮的《与兄言子乔书》中提到:在军需运输的途中,就算是诸葛乔也应该与士兵共荣辱(“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由此可见,诸葛亮倡导的恭敬已经将人的自我修养上升到了社会道德的层面上,利用同荣辱,共生死的理念来促进军队、社会的和谐,进而在利用社会和谐影响到个人的身心思想。

针对净心。诸葛亮认为保持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是打造心态文明的基本条件,而诸葛亮的为了报答三顾之恩,终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忠心天地可鉴。且诸葛亮在其家训中提到:君子之德在于坦荡和心灵的净化。如: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提出:“非淡泊以明志”,就是说人应该保持一颗淡然从容的性,只有心境淡薄,才能减少欲望,做到静然于世,实现自己的志向。另外,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也提出:应该节制情欲,去除杂念。诸葛亮认为多欲则心胸狭窄,少欲则心胸宽广,大部分心胸狭窄的人都是因为烦恼和欲望过多,想要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则应该拥有宽阔的心胸,只有心胸开阔,去除妄念才能达到文明心态。由此可见,诸葛亮的人生观偏向于道家风骨。

(二)诸葛亮的顺时而变思想

除了上述几种心态文明外,诸葛亮还倡导“顺时而变”的思想。这一思想在诸葛亮的《草庐对》中可以体现,诸葛亮指出:“待天下有变”自然“顺时而变”。在当时那种情势下,诸葛亮告诉刘备:在外,应该联合孙权抗击曹操,并在同时戒备南边的蛮夷和西边的戎族;在内,应该修理内政,强化国内战力。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势下,诸葛亮明确分析出各国的形式,帮助刘备以“借”为名义,取得了荆州,并拿下了蜀。诸葛亮正是以这种顺势而变的思想,帮助刘备打下江山[2]。另外,诸葛亮的这种思想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诸葛亮的顺其自然,清心寡欲思想,使诸葛亮在黄月英之外没有其他的妻妾,这种专一的思想值得后人学习。其在《诫子书》中更是大肆赞扬了黄月英的恪守妇道,诸葛亮指出:之所以和黄月英共结连理,主要是看中黄月英的贤惠以及学识,这也体现了道家的思想。

三、道家思想对诸葛亮人生境界的影响

(一)主张培育文明气质

人的气质是其特有的,是一种无法模仿的内在精神和行为修养。诸葛亮认为:想要养成文明的气质,首先就要从丰富内心世界出发,只有心中有文明气息和高尚的情操,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君子。诸葛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大道从简,至道不繁”,也就是说,人生最高的道理往往最简单明了。因此,诸葛亮倡导清心寡欲,去奢从俭。在此基础上,诸葛亮还注重对个人行为举止的培养上,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行为举止的文明主要表现为:大方但不轻视、热情但不张狂,应该戒除愤怒、狂放等偏激情绪,应该树立谦让、关怀体贴、从容等思想,以便提高自身情商。诸葛亮认为情商是左右人仕途成功的主要条件,这种思想打破了宿命论,有助于培养人的文明气质。

(二)注重涵养以及性情

性情是人的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情主要体现个人的情绪和性格,因此,塑造心态文明,离不开对性情和涵养的培育。诸葛亮在家训中主要讲求“淡泊名利,忌骄、忌躁”,倡导“宠辱不惊、修身养性”[3]。在当时形势下,诸葛亮处于乱世,乱世之中对于金钱、权利等的追逐十分极端,但是,诸葛亮在那样的情势下,仍然讲求修身养性,面对权利和金钱的诱惑,诸葛亮更注重的是静心。另外,诸葛亮面对紧张的战事,也能做到从容不迫,正是因为道家思想中的“静”,诸葛亮遇事十分冷静,总是能够三思而后行,可以克服自身内心的浮躁,从而谋划出一个个精妙绝伦的计策,一次又一次的帮助刘备取得胜利。这并不仅仅依靠诸葛亮过人的智慧,更是由于,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价值观,导致其在战场、官场乃至人生道路上,能够在这样的乱世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三)重视完善道德能力

能力是促进人成功所应该具备的心理特征,其在人际关系以及心理活动中可以得到体现。诸葛亮在家训中主要强调:敬重天地,敬重人伦,心系苍生才是人生的大道理。诸葛亮认为:天地是客观的存在,只有顺应天时和地利,才能够达到其预期的效果。这在其军师形象中得以充分体现。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草船借箭”,尽管双方兵力悬殊,但是,诸葛亮充分利用天时,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同时,诸葛亮敬重人伦,其认为和谐交际关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这一思想在其家训中得以充分体现。最后,诸葛亮普利众生的人生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其政治思想中,诸葛亮认为:完善道德能力的途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刘备过世后,诸葛亮仍然辅佐和教导新帝。

(四)希望构筑完美人格

诸葛亮认为: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是塑造完美人格的主要参考条件。因此,人们应该心存高远的志向,并通过不断的努力,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所谓乱世出英雄,大部分是指英勇之辈,像诸葛亮这样德才出众的人物想要获得名声大多应该处于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但是,诸葛亮在那样的乱世中能够得到响亮的名声,一是因为其用兵如神,未卜先知等军事才能;二是因为其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厚德载物的政治才能;三是因为其崇尚道德,心怀天下的思想道德受到众人的敬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立足于诸葛亮的一生,道家思想对诸葛亮的人生观产生了巨大的作用。首先,道家思想对诸葛亮的伦理思想造成了影响,使诸葛亮形成了宁静淡泊,喜欢顺其自然的人;其次,道家思想对诸葛亮的人生境界造成了影响,诸葛亮主张培育文明气质、注重涵养及性情、重视完善道德能力、构筑完美人格的思想,使道家思想贯穿于诸葛亮的人生中;最后,道家思想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以及用人才能都产生了影响,并在各个领域中彰显了诸葛亮的道家思想。读者从《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身上,应该学习诸葛亮见贤思齐,崇尚道德的正能量。

[1]梁中效.淡泊与宁静——诸葛亮思想渊源探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22-27.

[2]许金哲.诸葛亮的伦理思想分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75-76.

[3]马荻凯.儒、道、法思想的统一体——《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析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4.

I207

A

猜你喜欢

子书道家诸葛亮
王充著述意识的构建与汉代子书体式的变迁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传承非遗—平湖钹子书”倡议书
诫子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