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训与家风

2016-02-01

天津人大 2016年2期
关键词:治家族谱宗族

刘 昊



家训与家风

刘 昊

家风,是一个家庭和民族的传统风尚,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在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人们已十分注重提倡和培育良好家风,赖以维护个人、家庭的良好声誉,良好的家风往往还起着维系整个家族名誉和命运的重要作用。想弄清一个家庭或家族提倡什么样的家风,我们可以从这个家族族谱家训中一探究竟。

一部族谱,记载着家族的由来兴起、繁衍生息和分派迁徙,到家族的历代英贤、家规家训、重大事件、祠堂宗庙、诗文著作,上下几百年,纵横数千人,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其中,族谱中必须载入的“家训”就是这个家族提倡的家风。家训,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没有固定的格式,内容和字数、是否排比对仗等都由家族成员自行决定。虽然不同家族所立的家训都以“三纲五常”为基础,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宋明理学色彩,但这些各具特色的家训都讲求伦理道德,提倡尊礼奉孝,能够起到感化教育作用,为族内子弟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

教家之道,千头万绪,绝非一言数语所能尽述。纵观中国古代各地族谱中的家训之言,大抵可用以下十条涵盖之,即“奉祖先”“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和相邻”“教子弟”“戒习染”“奖名节”“慎婚嫁”“急赋税”。我们试看一下某地刘氏族谱中的家训:

荣辱相关,利害相及;忠义为重,财帛为轻。

为父母当慈,为子女当孝。

夫妻应互敬互谅,兄弟应相亲相助。

立身以品德第一,读书以济世至上;

强身以运动为主,处世以和谐为本;

立业以奋斗为先,治家以勤俭为重。

子孙都能遵守,刘家庶几有望。

刘氏家训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句、不足百字,却在为人处事、立业治家、处理族内成员关系诸方面提出了十分严谨诚恳的原则要求。这些要求,即使放在今天遵照执行也没有过时,仍然是指导修身立德的良言警句。

还有的家训,并非正面引导,而是反向禁止。比如,某地姚氏族谱中的《谱禁篇》(实际上也是家训)中规定了“禁犯上”“禁欺凌”“禁乱伦”“禁争讼”“禁委身贱役”“禁鬻子他人”等二十余“禁”。有的家谱中还特别列出“收族惩恶”规定,如“宗族子孙,贫穷必相给,生计必相谋,祸难必相恤,疾病必相扶,婚姻必相助,此家世延长之道也。违者族长会宗子斥之。”这种族规家训的禁止惩戒原则,有时甚至比政府法令更具权威性,因此在规范家族成员行为上也更具有实用性。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篇家训是明末清初朱柏庐所作的《朱子治家格言》,它精辟地阐述了修身治家之道,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这些尊师重教、心存善念、知足戒贪、勤俭持家、安分守己、体恤邻里、保养身体的号召,被历代尊为“治家之经”,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很多新生事物不断衍生,一些旧的东西逐渐淡去,家风家训对许多小家庭来说变得越来越陌生。重提积极向上、向善的家风家训,既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回归,也是一种历史智慧的现实应用。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一个家庭拥有充满正能量的家风,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品德是纯洁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也会是和谐的。所以说,良好的家风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治家族谱宗族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探究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的特点及其原因
探春治家新论
“布衣宰相”之父 范仲淹节俭治家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试论《曾国藩家书》治家思想的主体内容
吴有春
“勤俭持家·廉洁治家”家庭格言选登
二战后新加坡华人族谱编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