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工贸易与能源消耗
——基于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

2016-01-31

关键词: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能源消耗

陈 芳



加工贸易与能源消耗
——基于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

陈芳

摘要:利用2005—2012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加工贸易对区域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加工贸易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加工贸易进口、出口整体上降低了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加工贸易出口对发达地区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幅度最大,而加工贸易进口对落后地区能源消耗强度降幅最大。第二,加工贸易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受人均GDP、人力资本和R&D投入的影响。第三,加工贸易在我国区域内转移并未造成能源消耗的转移。

关键词:能源消耗;加工贸易;产业转移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加工贸易的贡献不可小觑。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数据,2013年,我国货物出口22100.2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8608.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8.95%。加工贸易的典型特征是“两头在外”,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国内加工、国际消费、留下污染、送出产品”。产品包含能源消耗,出口产品就意味着出口能源消耗,加工贸易推动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使我国成为其他国家能源消耗的替代者。加工贸易迅猛发展增加了我国能源消耗总量,是否加重了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另外,国家积极引导东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并取得一定成效,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中西部加工贸易比重达到11.9%,比2012年提高2.1个百分点,比2008年提高8.9个百分点。伴随着我国区域内加工贸易转移,能源消耗是否也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这两个问题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综观国内外对加工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社会问题(工薪、就业等)的影响以及加工贸易转型等方面,加工贸易对资源环境影响的研究主要关注加工贸易的环境污染问题:柯丽菲(2001)认为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的加工贸易部分项目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严重损害了我国的长远利益;牛海霞(2009)利用1995—2007年数据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加工贸易与环境污染存在长期的正向协整关系;刘婧(2009)认为加工贸易出口对工业废水污染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影响大,和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密切;朱雯君等(2010)基于对1983—2008年数据的研究,得出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加工贸易都在相当程度上恶化了我国的环境。

环境污染和高能源消耗密切相关,加工贸易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引起了我国政府关注,自1999年起,国家对加工贸易实行商品分类管理,按照商品将加工贸易分为禁止类、限制类和允许类,以后逐步增补或修订,以此来限制能耗高、环境污染重的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然而,理论界对于加工贸易和能源消耗相互关系的研究还是空白。鉴于此,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出发,将加工贸易作为主要变量纳入影响能源消耗强度因素的分析框架,分析影响路径,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加工贸易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二、加工贸易影响能源消耗的路径

我国贸易能源消耗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能源出口消耗,一种是能源生产产品出口消耗。一般贸易包含以上两种情况,而加工贸易只有第二种情况。随着我国能源紧张、资源民族意识的增强,直接能源出口大幅度下降,2007—2008年我国由煤炭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影响能源消耗的基本路径是一致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规模效应。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规模扩大直接带来产品数量的增加,因此能源消耗总量增加。第二,结构效应。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贸易带来的利润吸引更多资源向外贸行业集中,出口规模扩大。如果该外贸行业是高能耗产业,则会使资源从低能耗行业流入高能耗行业,造成能源消耗增加;如果该行业是低能耗产业,结果则相反。第三,技术效应。企业为追求高利润,会通过引入专业知识和生产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无论是产品改良、设备更新、管理理念创新还是生产技术提高都会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成本降低意味着能源投入降低。

但与一般贸易不同,加工贸易影响能源消耗路径又有以下特点:第一,加工贸易多为“大进大出”,“大进”是指进口大量的中间产品或者设备等,这些中间产品和设备在国外生产,不消耗我国的能源,因此,相比于一般贸易产品消耗的要素全部为我国要素资源,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中能源不全部来源于我国。第二,一般贸易企业利润来源于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差异,而加工贸易企业利润来源于产品价值链中的加工费,一般贸易企业获利要大于加工贸易企业获利。一般贸易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不断创新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而加工贸易企业却没有这种动力和压力,加工贸易对产品能源利用效率改进驱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引进大量的先进生产线和生产模式,出于竞争效应,一般贸易企业积极模仿创新,技术溢出效应出现。因此加工贸易通过技术效应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要区别分析。第三,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迅速并取得瞩目成就,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明显。经济增长也提升了我国国民的福利水平,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带动能源消耗逐渐上升,如据公安部2014年的数据,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37亿辆。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对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与一般贸易相比,是否在能耗上有优势,下文将会具体分析。在发展加工贸易初期,为了缓解技术和资本极度匮乏的状况,我国在土地、水、电力等资源使用上给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忽略了环境资源成本;外资考虑到我国环境偏好低、环境标准宽松,开始将大量技术含量低、土地资源占用多、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产业转移到我国。虽然我国政府采用各种措施进行调控,但直到现在加工贸易发展初期留下的弊端还在持续影响我国的环境。

三、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分析,设定加工贸易对能源消耗影响的基本模型如下:

EIit=β0+β1PEXit+β2PMXit+β3RDit+β4RDit-1+εit

(1)

其中,t为时间,2005—2012年;i代表我国29个省市*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和可获得性,31个省市中剔除了青海和西藏。;EI表示能源消耗强度,衡量能源消耗水平的指标;PEX表示加工贸易出口,PMX表示加工贸易进口,RD表示研发能力,因为降低能源消耗最基本的途径是技术创新,改进产品生产方法;考虑到研发转到实际生产力存在时滞,本文引入RDit-1(研发变量的滞后一期)。考虑到还有其他因素制约加工贸易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模型中再引入加工贸易出口与相应变量的交叉项PEXit*Xit,Xit表示人均GDP(PGDP)、人力资本(HC)、研发能力(RD),其中HC表示人力资源,用受教育程度中初中和高中程度所占比重来表示。参照Chang、Kaltani和Loayza(2009)的做法,在实证检验时模型每次只包含一个交叉项并逐次进行检验。我国加工贸易出现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本文引入时间虚拟变量,来描述加工贸易对能源消耗影响在东部、中西部之间的动态变化。2006年我国加工贸易开始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考虑到转移产生效应存在滞后期,在模型中加入时间虚拟变量YR0812,2008—2012年取值为1,其他时间取值为0。因此,模型(1)变形如下:

EIit=β0+β1PEXit+β2PMXit+β3RDit+β4RDit-1+β5φPEXit*Xit+β6YR0812+εit

(2)

各省市加工贸易发展程度有差异,本文按照该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该地区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将29个省市划分为加工贸易发达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地区和加工贸易落后地区三大经济板块,划分结果见表1。

表1 我国29个省市加工贸易发展程度一览表

从表1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发展在我国突破了原有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明显界限,加工贸易发达地区有中部的河南、湖北以及西部的四川,发展地区有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北京以及西部的陕西、广西、云南、贵州等。原因有两点:(1)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如浙江开放水平高,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源式发展,在贸易上是发展一般贸易为主;江苏依靠加工贸易和FDI拉动对外开放。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开放水平高的浙江、北京会成为加工贸易发展地区。(2)加工贸易转移带来的动态变化。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国外和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加工贸易发展,成效逐步凸显。2010年富士康落户河南,对河南加工贸易以及开放经济带来巨大拉动。中西部的河南、湖北、山西、重庆、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市承接产业转移取得跨越式发展。随着各省市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推进,加工贸易发展程度是动态变化的。

根据表1的结果,下文将对29个省市按照发达地区、发展地区和落后地区三个板块来分析加工贸易对区域能源消耗的影响。

(二)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前已述及,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和可获取性,本文选取2005—2012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自2006—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经济年鉴》《新中国60年》《中国人口与劳动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采取平滑处理的方法予以补齐。

表2 变量描述

四、模型检验和实证分析

(一)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

对EI、PEX、PMX、RD四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来确定平稳性,为避免伪回归的发生,对所有样本中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选取LLC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四种检验方法,结果见表3。从检验结果来看,所有变量的面板数据水平值均无法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变量都是含有单位根的非平稳变量。继续对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检验,四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的序列,即I(1),不存在伪回归。

表3 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注:P值是对应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收尾概率。

(二)估计结果及解释

为了准确地对面板数据进行估计,首先通过Eviews7.2软件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面板数据Hausman Test统计量(W)是8.763922,P值是0.0326,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随机影响模型中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不相关,将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并对其进行回归估计,结果见表4。

表4 加工贸易对能源消耗强度影响

注:括号中数值为回归系数t的检验统计量,*、**和***分别代表参数估计值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

表4结果显示:(1)对于加工贸易发达地区、发展地区以及全国来说,加工贸易出口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发达地区的降幅要高于发展地区和全国水平。原因如下:第一,样本期间内,国家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调控开始生效。为了缓解加工贸易发展初期留下的弊端所造成的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和要素紧缺的现状,我国开始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加工贸易产业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第二,加工贸易制造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除了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优化升级外,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转变了加工贸易原有基于资源、政策优惠等因素的扩张模式,更注重内涵动力培养。(2)加工贸易出口增加了落后地区的能源消耗强度。落后地区产业基础弱、比较优势不明显,加工贸易的“大出”贸易扩张只会加重该地区的能源负担。(3)加工贸易进口降低发展地区、落后地区和全国能源消耗强度,却增加了发达地区的能源消耗强度。加工贸易以保税的形式进口大量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而不需本地企业自行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该地区能源消耗量。而发达地区加工贸易进口相关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原因如下:第一,发达地区加工贸易基础较好,加工贸易企业在通过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后进行二次创新,从而提升了自身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生产出可以替代进口的中间产品。由于加工贸易受外国控制,出于各种考虑,外国宁愿中国企业进口高成本、凝聚更多能耗的国外中间产品而放弃企业自身生产的能耗小中间产品,间接增加了能源消耗。第二,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机制成熟甚至饱和,在该行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减小,技术带来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影响也减少甚至消失。而加工贸易技术外溢在发展地区和落后地区却存在持续效应,这也得到验证,发展地区和落后地区加工贸易进口回归系数为负,且较显著。回归结果显示,R&D内部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在当期对能源消耗强度是增加,在滞后一期是降低,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对生产的作用有时滞,当期研发投入占用生产资金而没有产生效用,技术效率对降低能源消耗没有发挥作用,滞后一期技术效应显现。

从表4还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区域内加工贸易转移带来能源消耗的变化。虚拟变量YR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对能源消耗影响显著存在。结合各地区加工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回归系数,加工贸易在我国区域内转移没有带来能源消耗的转移,这说明样本期间内各省市政府对于转移加工贸易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监控到位。

整体来说,加工贸易有利于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那么,人均GDP、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是如何影响这一作用发挥的?本文引入变量交叉项,进行进一步回归分析,详见表5。

表5 影响能源消耗的相关因素

续表5

注:括号中数值为回归系数t的检验统计量,*、**和***分别代表参数估计值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

表5表明:(1)加工贸易出口和人均GDP的交叉项有利于各地区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交叉系数显著,但影响幅度较小。说明加工贸易带来的居民能源消耗没有加重能源消耗强度,只是加工贸易会造成企业员工能耗集聚。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会造成城市人口大量集聚,单位人口密度较大,公共成本就降低了,公共能源消耗降低,这也就是加工贸易和人均GDP的交叉项回归系数为负数的原因。(2)加工贸易出口和人力资源的交叉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利于加工贸易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传统比较优势,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会影响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相对于发达地区成熟的加工贸易基础和配套产业,发展地区和落后地区在人力资源上的劣势不那么明显,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在发展地区和落后地区效应发挥空间更大,即落后地区、发展地区人力资本的提高对加工贸易降低能源消耗影响幅度更大。(3)加工贸易出口和R&D投入的交叉项系数显著为负,落后地区系数约为-656,影响加工贸易降低能源消耗的幅度最大。

五、结论

通过加工贸易融入全球价值链获取发展的机会和利益,不仅是顺应全球分工演进趋势的需要,也是发展比较优势的现实选择(张二震,2014)。中国的实践经验证明了上述观点。如何加快加工贸易升级转型,降低加工贸易带来的环境、资源等负面效应是发展加工贸易的重中之重。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2005—2012年面板数据衡量加工贸易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加工贸易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加工贸易进口出口整体上降低了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加工贸易出口对发达地区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幅度最大,而加工贸易进口对落后地区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幅度最大。其原因在于,第一,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特点以及我国以劳动力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和半成品都是通过保税从国外进口的,不在我国生产,只是使用我国熟练的技工进行加工再出口。所以相对于一般贸易全部利用我国资源生产来说,加工贸易是能够降低能源消耗的。第二,国家对加工贸易宏观调控政策奏效。2007年国家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目录,严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旨在优化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促使加工贸易企业向更高技术含量、更大增值环节发展,实现加工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样本期间内加工贸易进口和出口系数均为负,说明调控政策落到了实处。

2.加工贸易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受到人均GDP、人力资本和R&D投入的影响。加工贸易造成城市人口大量集聚,单位人口密度大,公共成本就降低了,公共能源消耗降低。在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主的我国,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利于加工贸易降低能源消耗强度。R&D投入最有利于加工贸易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说明发展加工贸易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根本路径在于产品、技术和产业创新。

3.加工贸易在我国区域内转移并未造成能源消耗的转移。2006年中西部开始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由于政府监管到位,调控措施得当,产业转移并未带来能耗的转移。说明我国东部加工贸易升级转型以及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走可持续发展的加工贸易之路成效初显。

参考文献:

柯丽菲.2001.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刘婧.2009.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影响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6):44-48.

牛海霞.2009.我国加工贸易污染排放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94-99.

张二震.2014.中国外贸转型:加工贸易、“微笑曲线”及产业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7):14-18.

朱雯君,陈红蕾. 2010.加工贸易、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基于VECM模型的实证分析[J].产经评论(6):102-108.

CHANG R, KALTANI L, LOAYZA N V. 2009. Openness Can Be Good for Growth: The Role of Policy Complementaritie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33-49.

责任编校:张朝胜

DOI:10.13796/j.cnki.1001-5019.2015.02.017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15)02-0137-07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32);安徽大学“211工程”青年科学研究基金(SKQN1105)

作者简介:陈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430073),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安徽 合肥230601)。

猜你喜欢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能源消耗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需求驱动我国能源消耗效应研究——基于改进的两级分解法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工业制造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的对比研究
数据分析检测能源消耗异常研究
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