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度国外好书推荐

2016-01-31沐阳

畅谈 2016年1期
关键词:赫芬顿华尔街日报机构

沐阳

准备好迎接新年了吗?亲!除了春节,年龄加一,还有来自工作、生活的各种挑战。

不管怎样,通过书,你总能看到不同的视角,获得新的观点。

2015己然过完,在这一年,你读书了吗?读对书了吗?如果没有,那也没关系,我们为你盘点了“2015年度十大好书”,没看的话就赶紧补起来吧!

《世界与我之间》(Between the World and Me)

作者:塔那西斯·科茨(Ta-Nehisi Coates)

推荐机构:《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卫报》,2015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

《世界与我之间》以书信体的形式书写,讲述生活在美国的黑人所遭受的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该书既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框架去理解美国历史和当代危机,又富有建设性地指出了方向。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推荐过这本书,该书更摘得去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科特斯以绝佳的洞察力告诫自己十几岁的儿子,警惕明显的种族不公正现象,以及相信一个人可以改变的危险性。

《迷失孩子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Lost Child)

作者:伊莉娜·弗伦特(Elena Ferrante)

推荐机构:《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

这是弗伦特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如同前三部,这部才华横溢的作品探索着女性友谊,背景设置在贫困、野心、暴力和政治斗争中。不过女性朋友们要面对的是年龄问题与生命的意义。

埃琳娜和莱拉在少女时期就是竞争对手,她们的关系贯穿整个系列。本书中,两人进入婚姻和生儿育女的状态,弗伦特重点关注了现代女性身份中固有的激进主义——特别是女艺人面对社会时的挣扎。

《脱销》(The Sellout)

作者:保罗·比蒂(Paul Beatty)

推荐机构:《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华尔街日报》

这或许是本年度最令人恼怒的讽刺,讲述了一位黑人男性渴望隔离所在地学校,在家里恢复奴隶制。比蒂的小说尖锐且带有亵渎神圣的风格,是隐喻多元文化的熔炉,讲述了私人笑话与黑暗的秘密。

《清洁女工手册:短篇小说选》(A Manual for Cleaning Women: Selected Stories)

作者:露西亚·伯林(Lucia Berlin)

推荐机构:《纽约时报》,NPR(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华尔街日报》

伯林2004年去世后,留下很多鲜为人知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大多刊登在文学期刊或者小出版社作品中,本书收录了43篇短篇小说。

伯林是一个不善妥协且慷慨的生活观察者,她同情像自己这样聪明、爱说话且奋力争取生活的女人。她自己是个酒鬼,却独自养活了4个儿子。伯林语言和情绪朴实,这本小说就像汤姆·威茨歌里一个女人在停车场潮湿的夜里向一个刚认识的男人倾诉的故事那样。伯林借此审视了受到威胁的女人,以及美国的边缘人物。

《命运与复仇》(Fates and Furies)

作者:劳伦·格罗夫(Lauren Groff)

推荐机构:《赫芬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卫报》,NPR

同一段婚姻,在粗枝大叶的丈夫看来幸福美满,而心思细腻的妻子内心却隐藏着愤怒与委屈。小说第一部分名为“命运”,呈现丈夫洛特的视角。他是命运之神的宠儿:大学校园里的男神,魅力非凡,富有而且聪明。虽然最初在演艺事业上经历了一番挫折,他还是成为了世界知名编剧。

军功章也有妻子的一半,妻子马蒂尔德不仅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还帮他修改所有的剧本。小说第二部分命名为“复仇”,以妻子为主线。她没有那么幸运,成长过程中伤痕累累。在学校里,她没有朋友。结婚后,马蒂尔德似乎没什么要求,对事业也没什么渴望,她把一切都排在丈夫之后。但是内心却觉得婚姻是一场掠夺,夺走了她的朋友和才华。

《小生命》(A little life)

作者:汉雅·柳原(Hanya Yanagihara)

推荐机构:《经济学人》《赫芬顿邮报》《华尔街日报》,NPR

4个大学毕业生来到纽约闯荡,他们身无分文,四处漂泊,支撑他们的只有友谊和梦想。Willem是个帅气的演员;JB是个聪慧的画家,寻求进入艺术界;Malcolm是个屡屡受挫的建筑师;Jude内敛,难以捉摸,是四人组的中心人物。他们一起经历了成功,分享自豪,友谊越来越深。

但是他们逐渐意识到,最大的挑战来自Jude,作为诉讼律师,他才华横溢:但是他无法摆脱童年的创伤记忆,这种记忆包袱越来越沉重,几乎要将他压垮,并且将决定他一生的命运。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善与恶、爱与恨、希望与绝望彼此交织。

《七次谋杀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Seven Killings)

作者:马龙·詹姆斯(Marlon James)

推荐机构:《经济学人》,2015英国布克奖

本书是关于牙买加“雷鬼”音乐家鲍勃·马利被谋杀的想象历史。书中塑造了70多个角色,是对牙买加政治和贫穷、种族和阶层,以及美国和加勒比海之间脆弱多变的关系的探索。1976年12月3日,牙买加大选在即,音乐家鲍勃·马利将要举行一场音乐会,缓解一下紧张的政治气氛。

然而,就在两天前,7个人持枪闯入他家。马利躲过一劫,音乐会照常进行,但是第二天他就离开了牙买加,两年内都没回来,小说以多元角色的口吻讲述了他如何被谋杀。讲述人有:鬼魂、证人、杀手、议员、老千、选美皇后、FBI和CIA雇员、记者等等。众多媒体用“史诗”一词形容该书。

《棉花帝国:一部全球史》( EnlDire of Cotton:A GlobalHistory)

作者:斯温·贝克特(Sven Beckert)

推荐机构:《经济学人》《纽约时报》

如果18世纪的商品之王是糖,20世纪是油,那么19世纪就是棉花。在这份全面、雄心勃勃且令人不安的调查报告中,哈佛历史学家贝克特带我们了解了全球产业的每个阶段,这些产业都依赖几百万备受摧残的奴隶、佃农和工人生产产品。贝克特在书中展示了棉花工业化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暴力。

《发明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新世界》(TheInvention of Nature: Alexander von HumboldtS NewWorld)

作者:安德里亚·瓦尔夫(Andrea Wulf)

推荐机构:《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

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可能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科学家,名望仅次于拿破仑,但是在德国之外,他的名声已经衰落了。瓦尔夫生动地研究了亚历山大里程碑式的美洲之旅,告诉我们亚历山大这一深远影响的见解:地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人类破坏性的行为会对它造成毁灭性打击。

《雄鹰》(H Is for Hawk)

作者:海伦·麦克唐纳(Helen Macdonald)

推荐机构:《纽约时报》

作者在父亲突然去世之后,开始驯养苍鹰——这是世界上最为凌厉、极难驯服的猛禽。驯养的过程是艰辛孤独的、奇妙的,背后则是一段走出困境、自我救赎的旅程。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虚构的小说,而是一段真实的人生回忆。

麦克唐纳是诗人、历史学家和训鹰人,她本人作品不少,但这本回忆录性质的《雄鹰》则因为真情动人,充满了散文、诗歌和科学的交融,先后拿到了2014科斯塔图书奖和塞缪尔·约翰逊奖,上榜亚马逊2015年度好书。如果你也曾身处自我否定、怀疑人生的低谷,或许这本书会是很好的陪伴。

猜你喜欢

赫芬顿华尔街日报机构
《华尔街日报》印刷广告收入下滑将裁撤印刷版面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ENGLISH ADOPTSMORE CHINESE WORDS
为什么我不再看《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