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2016-01-30罗亚晶崔国栋刘淑娟杨桂芳冮林鸿王秀丽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33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良反应

罗亚晶 崔国栋 刘淑娟 杨桂芳 冮林鸿 王秀丽(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

罗亚晶 崔国栋 刘淑娟 杨桂芳 冮林鸿 王秀丽
(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66例在我院眼科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研究。对全部患者均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检查,发生不良反应共计4例,发生率为6.1%。结论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患者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保证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荧光造影;预见性护理干预;不良反应

眼科在为患者诊治眼底疾病时通常会用到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但在检查中常会有多种不良反应出现,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检查的效果,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到最低。本文总结了对66例患者采用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做总结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入组6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男女患者各33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55.4±12.3)岁。在我院行FFA的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全部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没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没有精神疾患,对荧光素不过敏,均可接受坐位检查。

1.2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

1.2.1 为患者创造温馨、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同时做好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FFA的检查知识的认知程度。检查前还要做好饮食指导,要定时、定量进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尽量不吃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饮酒。患者不可空腹进行检查,以免发生恶心、呕吐、低血糖、多汗、心悸的情况。患者进入检查室后,护士要态度和蔼地与患者打招呼,耐心介绍检查设备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减轻思想负担。对于过度紧张和恐惧的患者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加强急救意识,检查室内要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和氧气,以便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1.2.2 严格掌握FF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患者接受检查前不可过度劳累、过度饥饿,睡眠要充足。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者原来服用的药物不要停止,应按时、按量服药,以增加机体的耐受能力,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要有家属陪同,防止散瞳后视物模糊发生意外。对荧光素钠对比剂的保质期和质量进行严格检查,有颗粒及变色出现时不可使用。造影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比剂过敏史,并注意下列情况应慎做造影检查:肝肾功能损害、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眼压>21 mm Hg以及过敏体质者。对于高血压的患者血压要控制在160/100 mm Hg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应控制在10 mmol/L以下才能做造影。检查前为患者口服甲氧氯普胺及异丙嗪。

1.2.3 扩瞳前询问有无青光眼病史,因为扩瞳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检查过程中向患者讲解充分扩瞳的目的,对全部患者采用0.5%的托吡卡胺或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多次滴散瞳眼药水容易引起毒性反应,护理人员要用棉签压迫泪囊区5~10 min。静脉注射前应先拍眼底彩色照片2~4张,然后选择前臂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穿刺,确保穿刺一次成功[1],固定好针头,防止对比剂外渗,先使用稀释过的0.1%的20%的荧光素钠加入0.9%的氯化钠10 mL,经过10~15 min的细心观察,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医师就可以准备拍摄了,并按下计数器开始计时,快速静脉推注3 mL的20%的荧光素钠,时间要在3~5 s内[2]。检查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高度紧张时告诉患者深呼吸,并严密观察对比剂是否有外渗情况。

1.2.4 检查时患者坐在仪器前,机器及座椅高度根据患者的身高进行适当调整,将下颌舒适地放在仪器托架上,前额紧贴上支架板[3],固定好头部。非检查眼注视红色指示灯,使眼球固定。由于造影时需要连续拍片,患者不但要保持眼球固视外,还要保持被动体位,大约持续20 min,护士要有防范意识,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技术操作应娴熟而轻柔,检查的整个过程护士要全程陪同,以防发生意外。

1.2.5 检查后不可立刻离开造影室,需要尽量卧床休息观察30 min,没有异常情况出现才可离开,还要告诉患者及家属出现皮肤、巩膜、小便发黄等属于正常现象[4],这是因为荧光素钠注入静脉后24 h内从肝、肾排泄,对比剂停留体内引起所致,因此不必慌张,可在24 h之内饮足够量的白开水,促进药物的排泄,等待排泄后黄染会自然消失。此外患者检查后会出现视物模糊、畏光的现象,告诉患者这是由于散瞳所致,4~6 h后会恢复正常。避免强光照射眼部,以防眼睛受损。

2 结 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检查,发生不良反应共计4例,发生率为6.1%。其中有1例为一过性恶心,头晕、眼花2例,心慌1例,均为轻中度反应,没有特殊处理,缓解后检查继续。

3 讨 论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虽然是一种比较安全、不良反应比较少的检查手段,但仍有不良反应发生的病例出现。在本研究中对于全部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保证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超玲.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 232-233.

[2]陈典翠,李仪静.护理干预预防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72-74.

[3]王淑莲,闫晓玲.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并发症的护理及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531-532.

[4]陈继玉.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患者临床护理方法的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228-229.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276-01

猜你喜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良反应
eNOS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