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

2016-01-30李立杰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本溪117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关键词:脂肪肝

李立杰(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

李立杰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例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将其平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超声增强诊断及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 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的实验组,其诊断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3.0%(93/100)、88%(22/25)、94.7%(71/75),对照组中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58.0%(58/100)、34.5%(10/29)、67.6%(48/71),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脏结节性疾病;脂肪肝;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

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其病灶多为良性,病灶本身无包膜,形状不规则,大小差异明显。临床通常采取超声增强诊断,但该技术无法清晰反映病患病灶情况,误诊误差较大[1]。近年来,我院采取多排螺旋CT是增强扫描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进行诊断,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例于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将入选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100例患者中,女39例,男61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8.5±10.2)岁;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女36例,男64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8.6±10.5)岁。经病理学诊断,实验组中良性病灶75例,恶性病灶25例,对照组中良性病灶71例,恶性病灶29例。两组入选患者在年龄等资料上大致相同(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使用PhilipsSpeed16层螺旋扫描仪进行扫描,实验组行多排CT平扫及增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设置螺距1.5,层厚为7.5 mm,电流280 mAs,管电压12.0 kV下进行一次屏气不间断扫描,之后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以2.5~3.5 mL/s的注射速度静脉给药,在启动注射后于30 s进行动脉期、60 s进行门脉期、90 s进行延迟期增强扫描。对照组给予超声增强诊断。观察两组的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

1.3 鉴别诊断。恶性:动脉期强化,延迟期、门脉期迅速转为低密度,病灶中心坏死,强化后呈明显低密度;良性:动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和门脉期为等密度,病灶中间粗线瘢痕,并且呈“星状”或“车幅状”,延迟期强化[2]。

1.4 数据学方法:采用SPASS1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意义,组间比较以χ2检验。

2 结 果

经诊断,实验组共诊断93例与病理诊断相符,其中良性病灶71例,恶性病灶22例,对照组中共诊断58例与病理诊断相符,其中良性病灶48例,恶性病灶10例,经统计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分比为93.0%(93/100)、88%(22/25)、94.7%(71/75),对照组中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58.0%(58/100)、34.5%(10/29)、67.6%(48/71),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特异度:χ2=60.297,P<0.05;敏感性:χ2=30.207,P<0.05,诊断符合率:χ2=26.611,P<0.05)。

3 结 论

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病灶中以良性病灶居多,其中良性病灶主要为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后者在临床比较少见,仅占原发性肝脏肿瘤中的8%,少部分的恶性病灶主要以肝细胞肝癌为主。肝脏结节性病灶在临床上具有影像学及组织学特点,但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容易误诊为纤维板层型肝癌及肝细胞腺瘤。传统的超声诊断技术无法对病患进行精确的诊断,误诊性较高,从而延长患者的就诊时间,使病情加重,增加患者痛苦。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成像速度快,能反映病灶的增强特征和血供应特点,主要表现为轮辐状血管和中央供氧动脉向四周放射,能清楚的探查较小结节性病灶的小血管形状分布,从而有效诊断小结节的良恶性,同时,在脂肪肝背景下,很难探查肝脏结节性病灶,尤其是直径<4 cm的病灶,其纤维带细且短,绝大多数无中央瘢痕,故很难探查,而多排螺旋CT扫描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可清晰的显示出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病灶,且对体积较大与周围组织间隔较小的病灶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徐海峰等[3-6]对60例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共有56例患者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3.3%,与本文数据相一致。

本研究中,采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的实验组,其诊断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脂肪肝下的肝脏结节性疾具有较高的价值,明显优于传统超声诊断技术,与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脂肪肝背景下的肝脏结节性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金发.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7):1128-1130.

[2]陈伶俐,纪元,许建芳,等.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238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17-22.

[3]徐海峰,潘博,朱丽明,等.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18例诊治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6):460-463.

[4]高玉林.多排螺旋 CT 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66):125.

[5]任悠悠.脂肪肝背景下多排螺旋CT诊断肝脏结节性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5):65-66.

[6]张清理,王友良,季文斌,等.多排螺旋CT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3): 111-114.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168-01

猜你喜欢

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金钱龟脂肪肝病继发感染症的诊治报告
脂肪肝 不简单
王晓忠:脂肪肝的相关问题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体检者脂肪肝与高血脂及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瘦子就不会得脂肪肝吗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