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产前诊断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临床探讨

2016-01-30王南飞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王南飞(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无创产前诊断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临床探讨

王南飞
(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无创产前诊断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体异常的临床检查。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0例孕妇,均进行无创产前诊断。结果 无创产前基本检查400例患者中,结果阳性者12例(3.0%),包括21三体综合征者4例,18三体综合征者2例,13三体综合征者1例,性染色体异常者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者2例;结果阴性者388例(97.0%)。结论 无创产前诊断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体异常可有效降低患儿出生率,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易接受的产前诊断方法。

【关键词】无创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基因检测

染色体非整倍体指的是染色体数目的增多或降低不是单倍体的整数倍,常见的有X单体型、某些性染色体三体型、13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1]。以往常用的检查方法有脐血穿刺、羊水穿刺、绒毛活检,均会造成宫腔内感染、胎死宫内以及胎儿流产等情况,同时染色体核型分析检验时间较长,很难被孕妇及家属所接受。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查是现阶段兴起的一种无创产前诊断手段,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满意度高等优点。现选择2014 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0例孕妇,进一步探析无创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0例孕妇,年龄范围22~40岁,平均年龄(29.69±4.34)岁。通过彩超检查发现胎儿有异常现象,均同意进行无创基因检查。

1.2 方法:选用EDTA抗凝采血管,收集5.0 mL外周血。采集完毕后,轻微上下摇晃采血管8次,同时及时把采血管置放在4 ℃冰箱内保存。①在4 ℃条件下以1600 g进行离心,时间为10 min,于冰盒上把上清液分别装到2个已经编号的2.0 mL离心管。②在4 ℃条件下以1600 g进行离心,时间为10 min,于冰盒上把上清液分别装到新编号的两个2.0 mL离心管内,每个离心管收集600 µL血浆,血浆标本剂量至少2.0 mL。在各个离心管上分别贴上相应的条码,同时粘贴上血浆标本编号,利用封口膜进行密封。血浆分离后及时保存于低温环境中,7 d内暂存在零下20 ℃的温度下。挑选合格的送检标本,然后提取游离DNA片段,分别在血浆游离DNA片段的两端按装接头,组成DNA文库。

1.3 数据分析及诊断检查:按照人类基因组的不同染色体上唯一基因序列片段及特定位点的特征,对比得到检测的各个序列位置信息,同时定位于相应的染色体上。并且结合统计分析位于每条染色体上的序列条数,计算获得染色体的比例(即为覆盖深度),作为判断风险的风险指数值。存在非整体胎儿DNA母血标本异常染色体上的序列条数与正常二倍体相比较多,通过生物信息工具进行放大并分析血标本不同染色体含量之间的差异,进而有效识别胎儿染色体非整体异常。诊断依据,通过无创产前基因检查显示阳性,则需要进一步进行脐血穿刺或羊水穿刺,通过细胞培养实施染色体核型进行确诊。

2 结 果

2.1 无创产前基因检查:无创产前基本检查400例患者中,结果阳性者12例(3.0%),包括21三体综合征者4例,18三体综合征者2例,13三体综合征者1例,性染色体异常者3例,其他染色体异常者2例;结果阴性者388例(97.0%)。

2.2 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组测序12例阳性患者中,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者均通过脐血穿刺细胞培养或者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21三体综合征者4例(其中唐筛高风险者2例,临街风险者1例,低风险者1例),18三体综合征者2例,13三体综合征者1例。其中,1例21三体综合征及1例18三体综合征经无创产前基因检查显示假阳性,实施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正常。

3 讨 论

以往研究曾指出[2],孕妇血浆内游离的CFF-DNA,该部分DNA特定序列能够被稳定的扩增、分析,为无创产前诊断创造了有力条件。本次无创产前基因测序,基因组测序12例阳性患者中,21三体综合征者4例(33.33%),包括唐筛高风险者2例,临街风险者1例,低风险者1例。说明存在临街风险、低风险的患者,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的概率比较高。现阶段,诸多医疗机构对临街风险、高风险人群予以产前诊断,但低风险人群很容易被忽略,临床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避免漏诊的发生。产前诊断指征通常为高龄、孕11~14周B超检查NT异常、临街风险、孕中期唐氏生化免疫筛查高危等[3-6],由此我们建议孕妇在12~24周时实施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若发现高危因素,应进一步采取介入产前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准确性高、检测时间短等诸多优点,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产前诊断的有效率,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邱洁,杨晓华,邓细娣,等.无创产前诊断在产前筛查后续诊断的临床实施与综合效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7): 21-22.

[2]张磊,王威.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2012,4(3):32-33.

[3]李玉芝,任景慧,林琳华.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应用于无创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2,41(4):475.

[4]钟惟娜,邓学东.产前超声检查在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胎儿中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9):792-796.

[5]唐坤强.中孕期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血清学筛查不同方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134-137.

[6]金玉霞,苗正友,葛加美,等.应用大规模平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无创产前诊断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J].中华医学杂志,2014,100(23):1785-1787.

中图分类号:R71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1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