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节段颈椎间盘病变(变性期)的临床康复治疗报道

2016-01-30陈维斌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中心医院康复科辽宁大连116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陈维斌(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中心医院康复科,辽宁 大连 116000)



多节段颈椎间盘病变(变性期)的临床康复治疗报道

陈维斌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中心医院康复科,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目的 探究多节段颈椎间盘病变(变性期)的CT诊断改变与临床疗效改变间关系以及治疗方案。方法 选自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对入院符合诊断标准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进行对比性实验治疗。结果 理疗组临床痊愈率为25%,手法组临床痊愈率为21%,输液组临床痊愈率为31%,联合组临床痊愈率为56%。结论 联合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病效果显著,同时CT诊断不能作为疗效判定的唯一标准,只能作为参考标准。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间盘病;变性期;治愈率

多节段颈椎间盘病变的变性期是在多次椎间盘急性损伤的基础上发生的,年龄以40岁以上居多,病情发展速度快,患者临床症状重,应给予充分的重视[1]。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对入院4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对比性实验治疗,现将临床康复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对入院符合诊断标准的400例患者,其中男232例、女168例,病程为(15.83 ±8.25)年,年龄为(48.35±9.36)岁。根据患者入院顺序、CT确诊、将符合诊断标准患者按统计学随机分为四组,即理疗组、手法组、输液组以及联合组。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理疗组:超短波电疗法、等幅中频电疗法、石蜡疗法。手法组:①传统手法:对脊柱双侧骶棘肌及颈椎双侧支持肌进行松解,解决粘连问题,使关节归位。②麦肯基手法,2周1次。③运动手法:松解相应主动肌及拮抗肌群,按排相应动作,在医者监督下进行运动,运动剂量循序渐进,按超量原则进行,勿拉伤,每周1次。④关节松解术手法:根据康复评估标准,对ROM(关节活动度)未达生理范围的关节进行手法松解,勿损伤肌腱附着点[2]。每周1次。⑤康复器械:颈托固定据患者感受情况确定固定时间,直立位及平卧位固定减轻椎间盘负重。输液组:①5% GS注射液或0.9% NS注射液500 mL+红花注射液20~40 mL。②20%甘露醇注射液250~500 mL+地塞米松1~10 mg注射液,30 min内输入人体。③5% GS 250~500 mL注射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1 g+ATP注射液40 mg+Co_A注射液100单位。④0.9%NS 250 mL+骨肽50~100 mg。联合组:根据患者变性期病变程度联合应用物理治疗、手法治疗、输液药物治疗。

1.3 疗效判定[3-4]。症状:①颈部疼痛(相应颈神经根分布区皮肤有相应症状)及不适。②颈肩部肌力减弱或肌肉麻痹。③患侧麻木。④患侧无力。体征:①颈椎生理弯度消失,变直。②颈部活动受限,抬不起头。③颈肌痉挛及压疼点。④压头试验(+)。⑤上肢牵拉试验(+)。⑥受压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及运动障碍及颈性眩晕。CT:①真空现象。②块影。③硬膜囊受压。④神经根受压和移位。

临床痊愈:症状中①~④项有3~4项消失,体征中①~⑥项有4~5项消失,MRI或CT中①~④项有3~4项消失。显效:症状中①~④项有2项消失,体征中①~⑥项有2~3项消失,MRI或CT中①~④项有2项消失。有效:症状中①~④项有1项消失,体征中①~⑥项有1项消失,MRI或CT中①~④项有①项消失。无效:症状中①~④项有0项消失,体征中①~⑥项有0项消失,MRI或CT中①~④项有0项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n,%)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理疗组中临床治愈25例,显效35例,有效10例,无效30例。手法组中临床治愈21例,显效38例,有效13例,无效28例。输液组中临床治愈31例,显效31例,有效9例,无效29例。联合组中临床治愈56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理疗组临床痊愈率为25%,手法组临床痊愈率为21%,输液组临床痊愈率为31%,联合组临床痊愈率为56%(χ2=73.15,P<0.005),四组间疗效有高度差异性。

2.2 CT诊断变化率与疗效变化率判定。CT变化:590个为有变化,1292为无变化,合计1342;疗效变化:301个为有变化,99为无变化,合计400。(χ2=796.39,P<0.005)二组间变化高度差异性存在说明CT变化与疗效变化无直接关系,CT诊断不能作为疗效判定的唯一标准,只能作为参考标准。

3 讨 论

变性期椎间盘处于不稳定期,临床上不建议手术治疗,而建议应用非手术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非手术疗法包括物理治疗、手法治疗、输液治疗及联合应用。病情稳定后,再选用其他治疗,因此变性期颈椎间盘病变的治疗尤为关键。

脊柱生物力学结构及性能的改变是多节段腰椎间盘病变形成定的基础,这些改变造成脊柱中单个椎体及多个椎体位置的改变,形成椎间盘病变,对神经根形成压迫,压迫造成神经根循环障碍、神经根水肿、影响神经根冲动发放、影响轴浆运输及胶质细跑功能[5]。低强度压迫形成血液供应受阻、能量合成障碍,造成继发性神经功能下降。高强度压迫使神经根发生明显的机械变形而影响神经根的正常传导,使神经根功能丧失[6]。上述改变让背根神经节内产生不同的应力与应变,使正常的机械性刺激或激惹的脊背神经节易于产生传入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神经根损伤,形成闭腔综合征,造成神经根无受压改变,但却出现临床症状现实,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积气高压形成的[7]。变性期上述改变尤为明显,其治疗价值远大于其他时期,应高度重视该期的治疗方案选择,以减少后遗症。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对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行物理治疗、手法治疗、输液治疗及联合治疗,在年龄、病程无差异情况下疗效有高度差异性。根据变性期患者临床症状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这些治疗方案的联合应用则能减少治疗次数,提高疗效,使疾病得到有效的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在多节段颈椎间盘病变变性期治疗过程中,联合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病效果显著,CT诊断变化率不能反映临床疗效变化率。

参考文献

[1]董振宇,楚戈,黄异飞,等.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联合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颈椎病:2年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2):3503-3507.

[2]时永臣,郑玉鹏,姜泳,等.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21(1):8-9.

[3]吴亮,徐宏光.两种颈前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32(1):32-39.

[4]张儒,赵凤东,范顺武,等.前路选择性椎体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J].中华骨科杂志,2011,30(9): 837-841.

[5]尚子琨.Bryan人工间盘转换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中期随访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4.

[6]陈江,贾育松,孙旗,等.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病[J].临床骨科杂志,2014,17(4):361-368.

[7]任先军,初同伟,蒋涛,等.颈椎间盘置换与相邻节段融合的治疗选择[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5):418-422.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