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黄疸中医辨证诊治初探

2016-01-30张祖佑王成贺常亮唐素君四川省蓬溪县群利镇畜牧兽医站四川遂宁6936四川省筠连县畜牧水产局四川宜宾6550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史研究中心江苏南京0095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630

中国动物保健 2016年7期
关键词:茵陈蒿黄染茵陈

张祖佑,王成,贺常亮,唐素君(.四川省蓬溪县群利镇畜牧兽医站四川遂宁6936;.四川省筠连县畜牧水产局四川宜宾6550;3.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史研究中心江苏南京0095;.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630)

中兽医

动物黄疸中医辨证诊治初探

张祖佑1,王成2.3.4*,贺常亮4,唐素君2
(1.四川省蓬溪县群利镇畜牧兽医站四川遂宁629136;2.四川省筠连县畜牧水产局四川宜宾645250;3.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史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6.7.039

黄疸,以眼、口鼻、阴道黏膜及尿液黄染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也是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学必考主证之一。各种动物均可发生,尤以犬、猫最为多见[1]。

中医认为:湿热、疫毒之邪外袭,内阻中焦,交蒸于肝胆,迫使肝脏受累不能泄越,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皮肤而发病,受病的脏腑主要有脾、胃、肝、胆。西医则认为黄疸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或胆汁分泌与排泄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巩膜、黏膜、皮肤、以及骨骼、浆膜和实质器官黄染的病理过程,是各种肝胆疾病及溶血性贫血的一个症状。临床上,中医常将其分为阳黄和阴黄两种。

1 阳黄(肝胆湿热)

1.1病机

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胃运化失常,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所致。阳黄有热重于湿与湿重于热的区别:前者多因肝胆热盛,湿从火化,湿热蕴结而发;后者多为湿邪壅盛,湿热互结,淤滞不化所致。

1.2主证

发病较急,黄色鲜明如橘,尿液短赤或黄而浑浊。精神沉郁,口渴喜饮,尿少色黄,舌苔黄腻,脉弦数。母畜带下黄臭,外阴瘙痒,公畜睾丸肿胀热痛,阴囊湿疹。

1.3治法

清利热湿。热重于湿者,以清热为主,利湿为辅;湿重于热者,以利湿为主,清热为辅。

1.4方例

热重于湿者,方用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伤寒论》)加味;湿重于热者,方用五芩散(泽泻、茯苓、猪苓、白术、肉桂,《伤寒论》)加减。

1.5针治

针耳尖、尾尖、太阳、三江、玉堂等穴。

1.6案例

例一[2]2009年7月14日,河南省太康县清集乡1头刚出生5 d的母牛犊,出生后第1天精神沉郁、大小便正常;第2天吮奶量和吮奶次数减少,小便发黄、量少,大便呈糊状,精神仍沉郁,呆立墙角或远离母牛,眼半闭,呼吸加快,强行哺乳则口衔乳头不食,按犊牛痢疾治疗无效后前来就诊。

检查:体重约40 kg。体温38.5℃,舌质软而无弹性,舌苔黄腻,口腔黏膜发黄,眼结膜高度黄染。听诊:心跳86次/ min、呼吸38次/min。小便量少,黄而浓稠,大便呈现糊状,恶臭,精神沉郁,行动无力,喜卧、无食欲。治疗:因病情严重,加之犊牛抵抗力差,故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西药:10%葡萄糖500 mL、维生素C 20 mL、10%安钠咖5 mL、辅酶A100单位、三磷酸腺苷40 mg,一次静注,同时肌肉注射环丙沙星8 mL,1次/d。中药(茵陈汤加减):茵陈10 g、栀子8 g、大黄5 g、生地5 g、猪苓5 g、泽泻5 g、白术6 g、甘草3 g,加水150~200 mL,水煎至 30~50 mL,滤渣,候温,用小勺缓慢灌服,1次/d。疗效:服药当天夜里,犊牛已有食欲,时有吮乳;第2天复诊,精神好转,尿量增加,舌质已有弹性;第3天复诊,犊牛吮乳量倍增,精神好转,小便基本正常,大便成形,口腔黏膜黄色基本消退,但眼结膜还有黄染。第4天减去西药,用茵陈汤加减连续用药3 d。1个星期后追访,犊牛痊愈。

例二[3]河南省沈丘县留福镇农户张某,11岁黑骝公骡,营养良好。检查:体温39.9℃,脉搏66次/min、呼吸26次/min。精神倦怠,食欲减退,肠音弱,眼结膜显著发黄如橘色,口温稍高,口干少津,且有臭气,尤以舌系部两侧及卧蚕附近为甚。肝区叩诊有痛感。方用茵陈四黄二术汤(茵陈40 g、黄连45 g、黄柏40 g、黄芩40 g、大黄30 g、白术30 g、苍术30 g,郁金40 g、栀子30 g、茯苓35 g、甘草30 g),水煎,候温灌服,1剂/d,连服2 d。第3天原方中加入五味子35 g、木通30 g、白糖250 g,服后病状好转,体温稍下降。第4天以5%葡萄糖静脉注射,2 000 mL/d,连注6 d,并配合消炎、健胃,第9天黄疸症状完全消失,第16天治愈出院。

例三[4]黑龙江省依兰县二运公司,黄色公马,9岁,役用,营养一般。主诉:近日来水草递减,体温39℃、脉搏62次/min、呼吸21次/min,精神沉郁,耳鼻微热,可视黏膜呈桔红色,口红黄津乏,舌布黄苔,脉象濡数。处方:栀子50 g、枳壳40 g、元柏50 g、青皮50 g、大黄40 g、龙胆草60 g、滑石30 g、白术50 g、甘草40 g,共为细末,开水冲服。

例四[5]1982年10月23日,江苏省泰兴县十里甸公社甸河大队第五生产队,一头体重75 kg的母猪,精神倦怠,食欲减退,体温40.5℃,结膜、巩膜、皮肤皆黄染如橘皮,尿短黄,粪干燥,苔黄厚,脉大而数。诊断为阳黄,处方加味茵陈蒿汤(茵陈蒿30 g、栀子30 g、大黄15 g、黄芩30 g、蒲公英30 g、金钱草30 g)1剂/d,水煎2次,分早晚拌料喂之。该猪连服2剂后,体温正常,食欲转佳,尿色渐淡,粪便变软色黄,眼与皮肤黄色减退;又连服原方3剂,病愈。如遇阴黄,可去栀子、黄芩、大黄,加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2 阴黄(肝胆寒湿)

2.1病机

多因夜卧湿地,寒湿之邪内侵,或因脾不健运,水湿内生,又感寒邪,致使寒湿合邪侵入肝胆所致。

2.2主证

发病缓慢,黄色晦暗如烟熏,精神沉郁,行走无力,食少便溏,耳鼻发凉,口津滑利,舌苔白腻,脉沉迟无力。

2.3治则

健脾益气,温中化湿。

2.4方例

茵陈四逆汤(茵陈蒿、干姜、附子、甘草,《玉机微义》)加减或茵陈术附汤(茵陈、白术、制附子、干姜、甘草,《医学心悟》)加茯苓、猪苓、泽泻、陈皮等。

2.5针治

针肝俞、胆俞等穴。

2.6案例

例一[5]黑龙江省依兰县依兰镇新兴村,青色公马,8岁,役用。体温37.0℃、脉搏36次/min、呼吸12次/min,精神一般,体表微凉,可视黏膜淡黄无光,口津湿润,苔白滑、脉象沉迟无力。处方:加味茵陈术附汤(茵陈50 g、甘草30 g、白术40 g、附子30 g、干姜40 g、肉桂40 g、元芪50 g、云苓50 g、猪苓50 g、陈皮50 g)共细末,开水冲服。

例二[6]云南省剑川县电力公司张某,一只1.5岁德国犬,营养中等,精神沉郁,眼及口腔黏膜黄染,舌苔黄腻,体温36.5℃,呼吸正常,脉沉细,食欲不振,经用抗菌消炎、补液治疗1周,效果不明显来诊。处方:茵陈、天然灵芝各20 g,砂仁10 g,为末,凉开水调服,2次/d,3 d后病情好转,再用药3 d,痊愈。

3 结语

3.1鉴别

黄疸,是以可视黏膜黄染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有阳黄和阴黄之分。如何辨别阳黄、阴黄,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阳黄多由湿热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小便短赤,色苔黄腻,脉弦数,属于实热证;阴黄,由寒湿所致,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小便短少黄赤,色苔白腻,脉沉迟,属于虚证。阳黄和阴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互相转化,这一点务必掌握并引起重视。对于黄疸是否只按阳黄、阴黄分类,也有人以“阳黄、阴黄考辨”为题[7]进行了阐述,但不影响我们临证诊治。

3.2借鉴

黄疸早在《内经》已有论述,是中医最典型的证之一,是指具有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8]。有关研究较多,值得中兽医临床借鉴:如《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9]、《黄疸中医证治沿革史》[10]、《宋代以来中医黄疸证治史研究》[11]以及《中医黄疸动物模型的建立》[12]等。

至于如何提高诊治疗效,笔者赞成黑龙江省肇东市刘淑杰提出的“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合理运用中药,同时采取多途径给药方式是目前提高中医治疗黄疸临床疗效切实有效的方法”[13]。■(编辑:赵晓松)

[1]刘钟杰,许剑琴主编.中兽医学[M].4 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418.

[2]赵奎,马文献.中西结合治疗犊牛黄疸[J].四川畜牧兽医,2009(11):48.

[3]李仲武.茵陈四黄二术汤治马骡黄疸[J].湖北畜牧兽医,1994(1):41.

[4]佟成田,高亨.马属动物黄疸病的证治浅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2(7):29.

[5]张荣堂.加味茵陈蒿汤治疗猪黄疸[J].中兽医医药杂志,1984(1):16.

[6]赵立新.茵陈灵芝砂仁治小动物黄疸[J].中兽医学杂志,1993(4):42.

[7]李发枝.阳黄、阴黄考辨[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3(1):6~7.

[8]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编写.中医学专业教学大纲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7.

[9]柴晓阁,米鹂.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J].陕西中医,2015(6):765~766.

[10]阎小燕.黄疸中医证治沿革史 [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

[11]李董男.宋代以来中医黄疸证治史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12]曲长江,王文丽等.中医黄疸动物模型的建立 [J].辽宁中医杂志,2005(10):1087~1089.

[13]刘淑杰.中医黄疸病证的辨证论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123.

张祖佑(1968.09-),男,四川蓬溪人,兽医师。1989年7月毕业于四川省万县农业学校(今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2003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专科毕业,现任蓬溪县群利镇畜牧兽医镇站长,主要从事中兽医诊疗技术推广和动物防疫检疫、畜禽生产工作。E-mail:1144830294@qq.com
*

王成,E-mail: scwangcheng@126.com。

猜你喜欢

茵陈蒿黄染茵陈
猪黄脂病的原因分析及鉴别预防
不负春天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茵陈蒿汤临床研究进展
茵陈蒿汤配方颗粒成型工艺的优化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