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伴式情感干预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6-01-30边丽丽辽宁省锦州市康宁医院辽宁锦州12101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

边丽丽(辽宁省锦州市康宁医院,辽宁 锦州 121019)



陪伴式情感干预在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边丽丽
(辽宁省锦州市康宁医院,辽宁 锦州 121019)

【摘要】目的 探讨陪伴式情感干预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3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分裂症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陪伴式情感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后的BPRS评分和SAN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观察组BPRS评分、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加强陪伴式情感护理可促进病情的改善,提高精神病康复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陪伴式情感干预

精神分裂症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其发病和周围环境因素、遗传因素、5-HT和多巴胺受体等相关[1],具有发病隐匿、病程时间长、预后效果不佳等特点。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复杂等生存环境下,人们面临着家庭、工作、社会等多重压力,部分人没有适当的发泄渠道,导致我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持续升高。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除通过常规药物如齐拉西酮、奥氮平等控制病情外,还必须配合相关护理以有效地促进康复。为寻找更合适的护理方法,本文将探讨陪伴式情感干预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3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在20~68岁,平均(43.2±5.7)岁;病程在1~9.2个月,平均(4.5±1.2)个月。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在23~64岁,平均(42.7±5.2)岁;病程在1~10.7个月,平均(4.7±1.1)个月。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①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②病情处于稳定状态;③病程时间>1个月;④不存在其他脑器质性病变;⑤治疗依从性高;⑥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或者孕期妇女;②存在抑郁症者;③存在重大躯体疾病者;④存在酒精依赖或者药物依赖者;⑤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⑥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4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和心理压力)、药物护理(向患者家属强调服药时间和剂量,并监督患者服药)、日常护理(保持房间的整洁和干净,空气清新,湿度和温度正常)等。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再加强医院支持、社会支持、家庭支持三位一体的陪伴式情感护理干预:①医院支持:a.进行精神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通过家属角色安慰患者,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消除其疑虑;b.营造温馨的、舒适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提高治疗信心;c.举办丰富多彩的院内活动,并给予表现突出者适当的奖励,提高治疗积极性,帮助其恢复社会功能;②社会支持: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在医务人员、家属陪同下,组织患者练习团体操和交谊舞、学习绘画和书法等各种社会活动,并创造条件,使患者拥有宽敞的活动场所,让患者感到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感到到社会的支持;③家庭支持:家属应定期探视,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家属注意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沟通时应耐心、和蔼,多鼓励,所有家属成员均是其支持后盾。

1.5 观察指标:①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RPS)[3]:用于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度,采取7级评分法,分数越低,表示病情越轻,反之越重。②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4]:用于评定患者的精神康复效果,采取6级评分法,分数越低,表示病情越病轻,反之越重。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t检验。以P<0.05为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不同组别BPRS评分的对比: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的BPRS评分分别为(68.4±5.7)分、(68.1±6.3)分;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的BPRS评分分别为(21.2±3.8)分、(39.2±4.5)分。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后的BPR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观察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2.2 不同组别SANS评分的对比: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的SANS评分分别为(71.2±6.9)分、(71.5±6.0)分;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的SANS评分分别为(44.3±4.7)分、(67.5±6.1)分。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后的SAN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观察组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康复需服用合适的抗精神类药物,此外其康复和周围环境、周围气氛密切相关,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护理过程中务必要提供合适的护理气氛、护理环境,以帮助其康复治疗。陪伴式情感干预是近年来一种应用较广的护理方案,旨在从家庭、社会、医院三方面出发,实施情感干预。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精神分裂症护理相比,观察组加强陪伴式情感干预后,其干预后的BPRS评分、SANS评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陪伴式干预的效果显著,其原因可能是:①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阴性症状的认知程度较低,再者长期生活于封闭的治疗环境内,导致患者的社会能力、思维认知力出现缺失。陪伴私情感干预通过精心布局住院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安全的康复环境,以及通过家庭无条件支持、社会支持等,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情感淡漠,使其感受到家庭、社会、医院的温暖,有助于积极地配合治疗,补充情感缺失和缓解孤独感,激发患者打开内心封闭的世界,多参与社会活动,最终可调节患者思维活动能力、增强外界交流能力、激发认知功能以及改善社会关系。②在实施情感干预时,通过开展一些团体操、交谊舞、绘画和书法等各种社会活动,为患者创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使患者自感可以实行自我价值,感受到社会支持的力量,激发其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有助于提高社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这一研究结果与应美艳[5]等在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护理中的效果相似,表明陪伴式情感干预的效果确切。

综上,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加强陪伴式情感护理可促进病情的改善,提高精神病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莉娟,余拾香,王玲,等.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6):744-744.

[2]宋小爱,李虹娟.细致化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20(12):1903-1905.

[3]汪健健,赵丽萍,陈琼妮,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和疾病负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5):3046-3049.

[4]李玉梅,李遵清,张宇,等.书画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2):189-192.

[5]应美艳,曹海鹰,黄燕,等.陪伴式情感干预在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9):70-71.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247-02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松弛治疗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干预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