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2016-01-30胡晓琳张丽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0期
关键词:聚乙二醇丙型肝炎利巴韦

胡晓琳张丽伟

(1 丹东市中心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2;2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胡晓琳1张丽伟2

(1 丹东市中心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2;2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6)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院内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4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照组54例患者则采用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2、24、48周时的HCV-RNA转阴率为22.2%,46.3%和90.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

慢性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引起的肝脏慢性疾病,如治疗不及时或者未得到合理治疗,均会使其病情继续发展,形成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临床对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为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选取院内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分别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以及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取得不错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院内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4例中,男性26例,女性28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为(37.8 8.4)岁;对照组54例中,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为(36.4 7.5)岁。所有患者均经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的关于丙型肝炎的相关诊断,确诊为丙型肝炎。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排除合并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PEG-INFα-2a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800~1200 mg/d,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缓慢滴注,每日1次,连用15 d后,改为口服;对照组则采用普通IFN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IFNα-2a 5 MU皮下注射,每2日1次,利巴韦林用法同实验组。两组疗程均为48周。

1.3 评价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HAV、抗-HCV、抗-HDV、抗-HEV、抗-EBV、抗-CMV。采用荧光PCR法检测HCV RNA。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并常规检测血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常规。根据病毒学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8.0 for windows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计量数据资料表示,差距进行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2、24和48周时的HCV-RNA转阴率为22.2%、46.3%和90.7%,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2、24和48周时的HCV-RNA转阴率为18.5%,37.1%和7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实验组发生白细胞减少2例,胃肠道不适4例,发热、乏力,头痛7例,脱发失眠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发生白细胞减少9例,胃肠道不适11例,发热、乏力,头痛6例,脱发失眠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丙型肝炎的及时治疗极为重要,否则极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对患者的威胁极大。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共识是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其能够通过与细胞上的干扰素受体结合,产生抗病毒蛋白,到达到制止病毒复制的目的[2]。目前临床常用的干扰素由于血清半衰期短,需多次注射使其在血清中到达一定的浓度。常规干扰素的应用由于需要多次给药,患者的依从性差,且不良反应较多。而聚乙二醇干扰素的血清半衰期较长,治疗期间无需多次给药,且其具有无毒,水溶性好的特点,因此成为临床用药的新选择[3-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2、24和48周时的HCV-RNA转阴率为22.2%、46.3%和90.7%,对照组患者的HCV-RNA转阴率为18.5%、37.1%和77.89%;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 周宝桐,范蕴明,李德明.两种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b及6a亚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3):321-323.

[2] 贺振河,姜光红.重组干扰素α-2b、病毒唑、苦参素治疗26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6):144-145.

[3] 周立夫,李刚,王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63.

[4] 尚宁.聚乙二醇干扰素复合利巴韦林和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6,29(9):292.

[5] 李远勤,刘全艳,于毅,等.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3):89-92.

R512.6+3

B

1671-8194(2016)30-0046-01

猜你喜欢

聚乙二醇丙型肝炎利巴韦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利巴韦林 服用之前要三思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