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丹参加世界大赛进攻技术的统计分析

2016-01-29王金稳李伟坚曹北京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世界大赛羽毛球

王金稳,李伟坚,曹北京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湖南 娄底 417000;2.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湖南 双峰 417725)



林丹参加世界大赛进攻技术的统计分析

王金稳1,李伟坚2,曹北京1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湖南 娄底417000;2.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湖南 双峰417725)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奥运会以来林丹和李宗伟的比赛中进攻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林丹与李宗伟比赛中林丹进攻技术的特点。结果表明:林丹前场技术全面,步伐移动快,抢网扑球意识好,而李宗伟的前场球得分能力和得分手段略胜林丹;后场球进攻能力明显强于李宗伟,后场扣杀球,特别是头顶杀斜线得分占绝对上风,为比赛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此,林丹应该加强后场进攻能力训练的同时需重视网前球和多拍得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羽毛球;世界大赛;进攻技术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法学

16届广州亚运会羽毛球比赛中,林丹2-1战胜李宗伟,首获亚运会男单金牌。已拿遍所有大赛冠军的“超级丹”就此加冕“全满贯”的殊荣,成为中国羽毛球史上第一人。林丹经历雅典失利之后,他在羽联超级联赛和各项国际大赛中获得大量冠军,被称为“超级丹”。李宗伟目前世界排名第一,是当今羽坛的代表性人物,因此研究他们两人的比赛意义非常大。

林丹左手持拍,以拉吊突击打法为主,组织进攻的意识强,场上移动速度快,进攻落点好,后场进攻威胁大,技术全面。本论文对从2008年奥运会到2012年韩国超级赛中林丹与李宗伟交锋的11场比赛进行统计:林丹取得8胜3负的战绩,优势明显。林丹为何能取得这么大的优势?且重要赛事保持对李宗伟的全胜呢?本论文拟通过录像观察,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林丹的进攻技术特点,找出林丹的进攻技术优势,分析缺点与不足,探索林丹的制胜规律。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专著,论文学术期刊等一些资料,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录像观察法:主要通过爱羽客网上下载林丹与李宗伟从2008年到现在大赛中比赛的录像资料进行技术统计,为林丹的进攻技术运用情况提供量化指标。(主动得分:运动员在主动情况下的得分,以死球前一拍为依据)。

1.3数据统计法:对所获得的数据,采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及相关软件统计包,进行数据处理。

1.4逻辑分析法:通过观察与统计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运用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2结果与分析

2.1 林丹对李宗伟2008年-2012年比赛的进攻技术分析

2.1.1林丹对李宗伟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赛和中国羽毛球超级赛进攻技术分析

表1显示,前场技术中,扑球是林丹本场比赛的最大亮点,奥运会赛扑球有14次直接得分9分,得分率为64.3%,中国超级赛扑球使用7次的5分,得分率达到了71.4%,说明林丹网前优势巨大,给李宗伟很大的威慑力。中场技术,两场比赛中发现,中场不是林丹的优势和主要得分点,只是过渡技术。后场技术中,杀球是林丹的主要杀手锏;杀球技术中头顶斜线杀球使用次数稳定且得分多,正手直线使用次数得分比头顶杀斜线略少,但得分率高达50.0%。以上说明后场进攻是林丹的强项,无论前场还是后场均给对方很大的威慑力。

表1 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赛和中国羽毛球超级赛林丹进攻技术统计

2.1.2林丹对李宗伟2009年全英羽毛球超级赛与瑞士羽毛球公开赛林进攻技术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前场技术中扑球使用7次,得4分,得分率为57.1%,得分率比较高。而推球技术虽然使用次数多,多达有55次和64次,说明推球是过渡技术,也有可能林丹在选择时机,或者线路不是很刁。2009年全英赛勾球开始得分了,表明林丹的勾球有了很大的进步,前场进攻技术更加全面。中场技术中挡球使用次数达50次、54次,得了4分和2分,在李宗伟持续的进攻下还实现了得分,印证了林丹的防守反击能力在增强。后场杀球技术中,头顶杀斜线技术发挥依然稳定,得分率高达53.8%,说明林丹这条线路的进攻时机选择比较好,且杀球质量较高。头顶杀直线虽然使用次数多,但得分比较少,说明头顶杀直线威胁力不大。统计发现本场比赛杀球得分有19分,平均每局杀球得分为9.5分,成林丹的得分利器,给对手很大的威慑。在瑞典赛中杀球得分都不多,只得了5分,说明后场杀球利器没有发挥威力,故比赛失败。

表2 2009年全英羽毛球超级赛与瑞士羽毛球公开赛林丹进攻技术统计

2.1.3林丹对李宗伟2010年日本羽毛球公开赛和亚运会羽毛球赛进攻技术分析

根据表3可以看出林丹的前场技术中推球使用很多,两场比赛有87次和80次,得了7分为前场得分最高。两场比赛扑球发挥较好,扑球均为9次,得6分和8分,得分率高达66.7%和88.9%!后场杀球技术中正手直线和头顶直线使用较多,但得分率不是很理想;而杀手锏头顶杀斜线无论是使用次数和得分均比较低,两场比赛的吊球也发挥不好,导致输赢均比较艰难。

表3  2010年日本羽毛球公开赛与亚运会林丹进攻技术统计

2.1.4林丹对李宗伟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和四大天王争霸赛进攻技术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林丹2011年世锦赛中推球运用得特别多,达92次,说明林丹想通过推球将战场拉到后场来,从而控制战局。另外扑球在本年度发挥平平,天王争霸赛只使用3次,说明林丹的扑球可能选择时机不是很好,或者对手强大没有给机会。后场杀球技术中头顶杀直线使用得最多有41次,得分也是最多的有10分。说明头顶直线的杀球占很大的得分比例,仍然是林丹的得分利器。而争霸赛中杀球和吊球使用不是很多,得分也急剧下降,但是前场技术发挥出色且赢了比赛。正手斜线虽然使用少但突然使用效果很好,其得分率较高有40%,当李宗伟对林丹的习惯球路防守较好时,林丹改变进攻线路会出现很好的效果。

表4 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和四大天王争霸赛林丹进攻技术统计

2.1.5林丹对李宗伟2011年香港羽毛球超级赛和中国羽毛球公开赛进攻技术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林丹加强了前场技术的使用,无论是使用次数和得分,都有提升,特别是推球,使用次数74次和60次,得9分和6分;扑球在使用上有减少,但成功率比较高,说明李宗伟加强了对林丹前场的防守,网前球的质量比较高,给林丹扑球的机会很少,但是一旦被林丹逮住机会将是致命的扑球。搓放球运用次数比较多有36次和50次,得5分和6分。后场杀球技术中头顶杀直线使用次数最多为21次和35次,得分最高5分和3分,得分率低;正手直线,正手斜线,头顶斜线杀球使用比较均衡,除杀追身外其他都有直接得分,且得分率都比较高,表明林丹后场杀球的全面性。后场的吊球效果不好,以后应加强吊球的训练,把握时机丰富进攻线路。

表5 2011年香港羽毛球超级赛和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林丹进攻技术统计

2.1.6林丹对李宗伟2012韩国羽毛球超级赛的进攻技术统计表

从表6中可以看出前场技术中使用最多的是推球有84次,勾球与推球得分较多各有5分,勾球得分率高为20%,搓球仅得1分,表明林丹本场搓球技术没有发挥出来,在前场控网过程中处于劣势,这样不能迫使对手起高球而发挥自己的后场进攻优势,这也是本场比赛失利的原因之一。扑球有7次,仅得1分,得分率只有14.3%,说明林丹扑球时线路不刁,时机掌握的不是很好,这是本场比赛失利的又一原因。后场杀球技术运用中头顶杀直线最多,有37次,得分也最多,有6分。杀手锏头顶杀斜线发挥不好,只得了4分,是比赛失利的致命原因。

表6 2012韩国羽毛球超级赛林丹进攻技术统计

2.2 林丹2008年来进攻技术发展变化的统计分析

2.2.1林丹2008年以来前场技术运用总数逐渐增加

从表12可以看出林丹在前场进攻次数运用较多,每局使用次数大多在50次以上,在60次以上的有6次,其中还有一场是59.5次。而且林丹前场技术运用总数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林丹希望控制前场,在网前击出高质量的球,使对方回球被动,从而为自己赢得进攻机会争取主动权。这种趋向在2008年后的比赛中反应的尤为突出。现场评论员赵剑华解析:2008年奥运会后林丹在汤仙虎的指导下加强了网前的基本功,汤仙虎给林丹的忠告:不能再像2008年奥运会那么狠那么快了,因为年纪渐长,受伤的几率可能也会增加,所以必须学会打控制球。赵剑华在2010年亚运会和2012年韩国超级赛对林丹的网前技术做了针对性的点评:1、林丹的网前比较细腻,发力动作很小,多次在在比赛中使用第二时间击球来破坏对方移动的节奏,但是林丹对远网球的控制相对薄弱。2、林丹的网前变化比较全面,放网、推球、勾球等这些技术掌握的比较好,在往前出手快、干脆。林丹除了有高质量的放网之外,让对手挑起来,还有一些推球,推得对手很被动,在网前可以用很多方式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

表12 2008年来林丹前场技术运用总数/每局运用数/得分统计

2.2.2林丹2008年奥运会以来正手直线吊球路线单一

从表13中统计得到:林丹正手直线的吊球所占百分比全都超过了44%。44%-50%之间的有4次,50%-60%之间的有4次,超过60%的有3次,最高比例达到了71.4%。这说明林丹在吊球中非常习惯使用正手直线这条线路,这样有利于对手提前预判,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不能达到预期的进攻效果。建议林丹丰富吊球线路,这样进攻效果会更好。

表13 2008年奥运会以来正手直线吊球次数与总吊球次数对比

2.2.3林丹2008年奥运会以来来勾球技术运用逐渐增多

从表14中可以看出林丹的每局勾球数发展趋势呈抛物线走势,2010年亚运会为分水岭,北京奥运会最低,平均每局只有3.5个,亚运会最高,平均每局16.3个。但是自从瑞士公开赛后林丹的每局勾球数大多都在11个以上。由此可见:林丹的勾球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勾球技术的成熟提高了林丹在网前的主动性,丰富了林丹在前场的进攻手段,使林丹的前场进攻技术更加全面。这样对手在比赛中不能预判到林丹的回球,从而处于被动状况,为林丹进攻创造了条件,这对林丹掌控比赛的主动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场解说员赵剑华在评论中指出:2008年奥运会林丹基本上没拉吊,网前没纠缠,全场速度非常快,始终压制着李宗伟,是其状态最好的一个时期。奥运会后林丹在汤仙虎的指导下加强了网前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勾球。他在训练时给林丹的忠告:林丹不能再像2008年奥运会那么狠那么快了,因为年纪渐长,受伤的几率可能也会增加,所以必须学会打控制球。2011年四大天王争霸赛时,赵剑华赞扬林丹:林丹现在的勾对角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地步了。

表14 2008年奥运会以来来林丹勾球技术发展的统计

2.2.4林丹2008年奥运会以来扑球技术成功率增加

从表15中可以看出林丹的扑球意识非常强,平均每场扑球有7.9个,得分4.5分。11场有8场得分率在50%以上,其中有两场的得分率更是高达100%和88.9%,这说明林丹组织进攻的意识强,而且场上移动速度快抢到高点扑球。扑球次数多,扑球得分率高,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对方前场技术的发挥,自己掌握赛场主动权。2008年奥运会时,赵剑华通过观察录像得出结论:林丹头顶直线的重杀没有人能够挡出斜线,所以林丹头顶重杀后没有后顾之忧,杀完球之后可以放心的往前冲,这也增加了他的扑球机会。

表15 2008年奥运会以来林丹的扑球技术统计

2.2.5林丹2008年奥运会以来杀球技术成杀手锏

从表16中统计可以得出:林丹头顶区的杀球总数为435个,总得分为97,平均得分率为22.3%;正手区的杀球总数为233个,总得分为53分,平均得分率为22.7%。头顶区的杀球数比正手区多,杀球得分也比正手区多,但正手的杀球得分率还比头顶的略高。这表明林丹习惯在头顶区杀球,头顶的杀球是林丹的进攻利器与得分手段。但是头顶与正手的得分效率相差不大,甚至正手还略高。建议林丹可以多用正手杀球,减少习惯打法,丰富杀球手段,这样对手防守起来更加困难,得分更加轻松,效果更好。

表16 头顶区与正手区杀球使用情况

从表17中统计得出:林丹头顶直线的杀球有295次,头顶斜线的杀球有140次,头顶直线的杀球数是头顶斜线的2.11倍。表明林丹在头顶区的杀球更加偏向于头顶直线。统计发现:头顶直线的杀球总得分率仅有18.0%,有时甚至没得分,而头顶斜线的杀球总得分率则高达31.4%,有两场的杀球得分率甚至高达50.0%。赵剑华在解说林丹比赛时指出:头顶杀斜线是林丹经常得分的一个手段,而且使用效果非常好。但也发现李宗伟对林丹头顶杀直线习惯线路进行了重点布防,因此限制了林丹的进攻得分效果。而在这种情况下林丹应通过变换杀球线路获得了更好的效果。2008年奥运会、2008年中国超级赛、2012年韩国超级赛和2011年中国公开赛的数据非常明显的反映了这个问题。

表17 头顶直线与头顶斜线的杀球使用情况

2.2.6林丹2008年奥运会以来杀球技术成杀手锏

2.3 林丹后场杀球效果与胜负相关性分析

从表18中统计得出:林丹平均每场杀球使用次数达到60.8次,杀球得分比较多平均有13.6分,得分率也较高有22.4%。这反映了林丹强悍的后场进攻能力,进攻威胁性大,是林丹的得分利器和制胜法宝。林丹的杀球在比赛时能给对手带来很大的威慑力,让对手感到害怕和担心,从而掌握赛场主动权。林丹就是抓住了这一要点,拉出对方的空裆和迫使对方回球不到位,最后往往用重杀结束战斗。经过统计分析得分率得出结论:在林丹的杀球得分率高于21%的比赛中,林丹只输了一场,这一场李宗伟赢得比较艰难;而林丹的杀球得分率低于2赵剑华在解说林丹的比赛中指出:林丹的后场进攻威胁大,有一种威慑力给对方,还有半场抓推球突击是林丹的特长,同时他将林丹与李宗伟的进行了比较,认为林丹的重杀比李宗伟强,进攻威胁更大。1%时,林丹输两局赢两局,赢得两局都比较艰辛,2009年瑞士公开赛时林丹的杀球得分率只有8.6%,这场比赛林丹以0∶2告负。表明后场进攻成效对比赛的胜负结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杀球是林丹得分的一个重要手段,杀球得分率的高低对比赛的胜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18 杀球总数和得分数与比赛分数

注:林丹的比分在前

3结论

3.1前场进攻技术使用最高的是推球,其次是搓放,扑球使用次数多,且得分率为网前最高;积极上网进攻意识强,对对手威慑力大;勾球技术从2008年后有了显著提高。

3.2中场进攻技术中挡球使用比较多,但总的来说中场技术使用得较少,得分也比较少,是进攻与防守的过渡点。

3.3后场进攻技术中的吊球技术林丹使用正手直线的次数很多,但吊球的进攻效果不是很理想。林丹杀球效果好,杀球技术是林丹的重要得分手段与制胜武器。特别是头顶杀斜线是林丹的制胜武器。

3.4林丹的杀球得分率与比赛胜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当林丹的杀球得分率高于21%的7场比赛中,林丹只输了1场 。当杀球得分率低于21%时,林丹两胜两负,胜率只有50%,而且赢得这两场都打了三场,十分艰辛。

参考文献:

[1] 柯东春. 论羽毛球运动中攻击性过渡球的训练[J]. 中国校外教育,2011(4):124

[2] 洪剑,李扬. 2011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林丹VS李宗伟技术运用对比分析[J].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9):260

[3] 刘彦博,郑志刚. 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技战术运用对比[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8):129-134

[4] 蒋家珍,钟秉枢,周志辉,冷波,姬鲁宁,黄慧. 应用“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研究林丹与李宗伟的胜负转换[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9):97-100

[5] 陈哲,方立,孙秀娟. 对羽毛球运动员林丹主要得分手段与得分能力的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3):72-74

[6] 庞丁,丁聪. 2009年法国羽毛球公开赛李宗伟VS陶菲克技术运用对比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2-74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ttack Technology of Lin Dan in the World Major Competitions

WANG Jin-wen1, LI Wei-jian2, CAO Bei-jing1

(1.Middle School of Shuang Feng County,Loudi 417000,China;

2.No.1 middle school of Bimodal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Shuangfeng 41772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video observ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attack technology of Lin Dan and Li Zongwei in the World Series since the 2008 Olympic Games. It respectively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tack technology of Lin and Li and gives some advices for the further training of Lin.

Key words:badminton; the World Series; attack technology

作者简介:王金稳(1973-),男,湖南双峰,研究生,讲师

收稿日期:2015-10-05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5)06-0081-06

猜你喜欢

世界大赛羽毛球
国羽男单石宇奇世界大赛决赛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
羽毛球
打羽毛球
羽毛球不能等于无
飞行的羽毛球
我学会了打羽毛球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