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联合MRI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1-28赵轶敏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119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

赵轶敏(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1191)



CT联合MRI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赵轶敏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1191)

【摘要】目的 分析CT联合MRI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证实结果进行比较,评价CT联合MRI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CT联合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9.5%,CT诊断符合率为52.6%,MRI诊断符合率为63.2%,单纯CT诊断与MRI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CT联合MRI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CT及MRI诊断符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关键词】CT;MRI;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应用价值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具体指的是出现在子宫内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出现在绝经后妇女中,具有侵袭性。且近年来,我国子宫内膜癌患者逐渐向年轻化趋势发展。子宫内膜癌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1]。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内膜样腺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较差,因此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前通过多种影像学技术检查,有助于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资料。我院为研究CT联合MRI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38例子宫内膜癌术前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其相关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8例,其中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61.4±3.4)岁;其中绝经后患者30例,未绝经患者8例;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32例,接触性出血3例,阴道排液增多1例,下腹疼痛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8例,混合癌2例,透明细胞癌4例,浆液性腺癌2例,腺鳞癌及癌肉瘤各1例。本次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CT检查及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CT检查及MRI检查资料完整。

1.2 方法:①CT扫描。采用PHILIPS MX 8000Dual双排螺旋CT机进行CT检查。所有患者进行横断位平扫,随后重建冠状位及矢状位,进行髂骨上缘向耻骨联合下缘扫描;注射300 mgI/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于注射后25 s及60 s时行增强扫描。②MRI扫描。采用西门子Avantol 1.5T磁共振影像诊断仪进行MRI扫描。横断位的快速自旋回波T1WI,矢状位、横断位及冠状位的快速自旋回波T2WI。先平扫后在实施动态增强扫描。将15 mL的Gd-DTPA对比剂经静脉团注,根据GRE成像序列,对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的自旋回波T1WI采集。③CT联合MRI扫描。将CT扫描图像与MRI扫描图像进行结合,给予综合性分析,根据MRI扫描判断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程度及宫腔情况;根据CT扫描掌握患者周围淋巴结核及器官侵犯情况。

1.3 临床分期标准[2-3]:子宫内膜癌CT分期标准:Ⅱb期:患者宫颈不规则且增粗,肿瘤侵犯到宫颈基质外;Ⅲa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为20 mm,左右不对称,且子宫体增大,附件穿出浆膜或受侵;Ⅲb期:阴道受累,阴道壁不规则或有肿块;Ⅲc期:主动脉周围或盆腔淋巴结转移;Ⅳ期:膀胱壁、直肠受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不同程度的浸润,并出现远处转移。

子宫内膜癌MRI分期标准:Ⅱb期:影像可见低信号宫颈纤维间质肿瘤信号;Ⅲa期:患者子宫肌层外缘出现连续性中断,且子宫外形轮廓不完整;Ⅲb期:阴道受累,阴道低信号阶段性消失;Ⅲc期:根据淋巴结转移显示区可见淋巴结直径超过1.0 cm;Ⅳ期:癌组织对直肠或膀胱壁有侵犯,正常低信号带中断,并出现远处转移。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研究的38例患者中,手术病理分期Ⅲa期7例,Ⅲb期9例,Ⅲc期14例,Ⅳ期8例。CT判断结果为Ⅲa期2例,Ⅲb期5例,Ⅲc期11例,Ⅳ期2例,诊断符合率为52.6%(20/38例);MRI判断结果为Ⅲa 期3例,Ⅲb期6例,Ⅲc期12例,Ⅳ期3例,诊断符合率为63.2%(24/38例);CT和MRI联合判断结果为Ⅲa期6例,Ⅲb期8例,Ⅲc期13例,Ⅳ期7例,诊断符合率为89.5%(34/38例)。单纯CT诊断与MRI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CT联合MRI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CT及MRI诊断符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子宫内膜癌也可称为子宫体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常见肿瘤发病率中排第7位,且近年来激素替代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也明显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且出现年轻化趋势,主要临床症状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4]。手术治疗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为了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中要将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患者个体间差异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便给予全面的、针对性的治疗干预。

现阶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显著。以往临床常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变程度,具有经济、快捷、操作简单、无创等优点,可准确取得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发现异常者,减少侵入性检查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对于判断患者子宫内膜癌黏膜层侵犯程度及淋巴结中转移方面的诊断价值不理想。根据临床经验可知,CT及MRI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及病灶转移、浸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CT联合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9.5%,CT诊断符合率为52.6%,MRI诊断符合率为63.2%,单纯CT诊断与MRI诊断符合率比较,MRI诊断符合率略高于CT诊断,但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CT联合MRI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CT及MRI诊断符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CT联合MRI检查诊断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准确判断患者肿瘤病变程度及浸润情况。

其中CT是一种高密度分辨力的影像学技术,肥胖、肠蠕动等因素对其干扰较少,可将患者盆腔内肿瘤占位大小、数量、范围及肿瘤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清楚显示出来,并还可有效提示患者是否存在盆腔积液、肿大淋巴结等现象,观察密度直观,因此在子宫内膜癌术前患者的定位、临床分期、定性以及制定治疗方案等方面作用显著。但是在对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及基层浸润分期诊断中价值一般,敏感性不高;并且在晚期原发子宫内膜癌病灶及转移灶鉴别上也缺乏特异性[5]。MRI是一种组织分辨力较好的影像学技术,组织对比度理想,可将肿瘤直接显示出来,并能够通过改变成像参数来进一步提高组织对比度,提高肿瘤预测准确性。有助于全面掌握患者子宫、肿瘤的形态、大小及附件情况,为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数;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成像层面及方位来显示感兴趣区。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异常增厚最为常见,可见宫腔扩大及增宽现象,并出现和子宫内膜形同的高信号,或出现高低混杂信号和与肌层相同的信号。

综上所述,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显著,CT和MRI检查技术各具优势,因此将两种影像学技术结合起来,可明显提高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掌握患者肿瘤病变程度、子宫内情况、癌变组织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浸润、远处转移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资料,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凌,龙小武,郝敬军.CT和 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6):3092-3094.

[2] 孙艳.超声、CT和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1.

[3] 曹延志,吴缘赭,张宗军.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3):298-301.

[4] 潘晓玉,胡莹莹,林华,等.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4):195-207.

[5] 周山,黄文亮.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92-3194.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1-0152-02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