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秦岭地区道教宫观遗存初探

2016-01-28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74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玉泉斗拱建筑群

李 浩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741000)

西秦岭地区道教宫观遗存初探

李 浩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741000)

西秦岭地区的道教宫观遗存是西北道教宫观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太昊宫、金台观、玉泉观、纪信祠、张良庙、扶风城隍庙等为代表的道教宫观建筑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以天地为庐、返朴归真的哲学理念及神仙信仰,阐释了“以自然之道为美”的道教建筑文化理念。

西秦岭;道教;宫观

西秦岭地区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它集秦岭山地、黄土高原南缘和青藏高原东端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为一身,众多的道教神仙传说如黄帝问道、王母文化、八仙传说、城隍信仰、全真文化为道教在这一地区的滋生、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故而西秦岭地区的道教文化在整个西北道教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星罗棋布的道教宫观遗存亦成为西北道教宫观建筑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道教是我国独有的民族性宗教,道教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道教文化的体现方式之一,道教宫观建筑在我国传统民族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且具有自身鲜明的宗教特点。道教宫观建筑主要有宫、观、庙,还有院、殿、祠、馆、堂、阁、洞、坛、庵、府等称谓。

西秦岭地区大山林立、沟壑纵横,自唐宋以后由于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遗存下来的宫、观、庙、祠、洞等道教建筑群,基本上是道士修真、祭祀人祖、纪念历史人物,以及官府出于教化民众所需的官民合建而成。和我国众多的道教建筑形式和布局一样,西秦岭地区的道教宫观也采用中轴线院落式布局,常由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组成,其总体布局基本上采取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即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宫观建筑大多利用地形地势为成串纵向布置,有的还利用建筑群附近的名胜古迹,结合奇峰异壑、甘泉秀水以及参天古树等灵活布局,配合建有楼、台、阁、亭、榭、坊等,形成建筑群内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园林,给人以庄严肃穆,清新舒适之感。此外,这些宫观还将壁画、雕塑、联额、题词、诗文、书画、碑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建筑物综合统一,运用各种独特建筑形制及建筑方法,营造出许多超逸高雅、玄妙神奇的道教宫观建筑群。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和丰富的艺术形象,从而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太昊宫,又称伏羲庙,位于天水市西关,始建于明代,清代曾屡有修缮,是西秦岭地区遗存规模最大的宫庙建筑群。此宫坐北面南,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布局严谨规则,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线。主要建筑有牌坊、大门、仪门、太极殿、先天殿、朝房、碑房、庑殿、鼓乐亭等。主体建筑太极殿,面阔七间,进深五楹,重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背饰缠枝牡丹、龙鸱,门扇饰透花金线艾叶纹,殿内藻井顶棚等分六十四格,绘六十四卦,正中供伏羲泥塑彩绘像;先天殿内原祀神农;宫之东西各有一池,跨池建桥,池畔有亭,名曰见易。宫内殿宇亭台布局严谨,古柏古槐苍劲挺拔。太昊宫是祭祀人祖的宫庙,伏羲位列三皇之首,所以整个建筑群颇有皇家风范,是典型的“前朝后寝”帝王宫城式。

宝鸡金台观和天水玉泉观是西秦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道士修真之宫观遗存。金台观始建于元末明初,为明代辽东道人张三丰修道处。金台观现存建筑分中院和东、西偏院三部分。总体布局依山就势,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现有玉皇阁、三清殿、吕祖殿、慈航殿、三丰洞等。玉皇阁为二层楼阁,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梁,四周围廊,底层外檐斗拱为三踩出单昂,二层外檐施三彩如意斗拱,出昂瘦削尖曲,整体结构采用通柱做法,二层施腰檐平座。三清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外檐斗拱为三踩出单昂。三丰洞为黄土窑洞式的寝祠,采用发券起箍的做法,洞内有供台、塑像等。洞前建有木结构半歇山顶披檐,洞两侧还有飞天、药王诸洞祠。

玉泉观位于天水城北天靖山麓,占地面积九万余平方米,拥有80余座建筑。元代初期,全真道士丘处机的弟子梁志通云游到天水,爱天靖山之幽壑林泉,遂修真建观,规模逐渐扩大。至元丁丑年(公元1293年),梁志通作诗竖碑,羽化后葬于观中。观紧依城垣,顺山势升高,随山沟、崖壁、台地而建。中轴线自下而上,有山门,遇仙桥,通仙桥,青龙殿,白虎殿,人间天上坊,玉泉阁,第一山牌坊,三清殿。侧边有雷祖庙,三官殿,诸葛祠,托公祠,三清阁,选胜亭,静观亭,苍圣殿,玉泉井,神仙洞。玉泉观建筑群沿山脚而上,迤逦半山。红墙碧瓦,挑角飞檐,亭台高下,碑碣遍山,古树掩映,巍峨壮观。其建筑艺术风格,在继承传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地方建筑特色,其规模和完整性为国内罕见。

在规模庞大的玉泉观、金台观之外,西秦岭地区还有总面积14200平方米的张良庙,陇西县城南门外的七真观(长春真人邱处机门徒黄青松于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修建,惜清代毁于火灾,再未重建,现仅留有元世祖碑,存于陇西县仁寿山公园),位于通渭县常家河镇的始建于清朝道光十四年的西宁观,麦积区伯阳镇的柏林观等共同构筑起了一串道教宫观建筑艺术的瑰宝。

城隍信仰是道教的一项重要文化传承。扶风城隍庙和天水纪信祠是西秦岭地区两处重要的反映城隍文化的建筑群。扶风城隍庙位于扶风县城东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重修。后屡有增建修葺。庙院坐落于三级夯土台上总占地6668平方米。自南而北中轴线上有戏楼、山门、木牌坊、八卦亭、献殿、正殿、寝殿、藏经楼及两侧厢房、配殿、钟鼓楼等,高低错落分布有序。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享誉海内外。正殿建于明洪武三年,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外檐斗拱饰彩绘,构架作法为檐柱和金柱上均施斗拱,内外柱同高,梁后尾交于金柱上, 金柱与前檐柱间距为两步架。两步架不用双步梁,而由檐柱和金柱上的拱挑长交于垂莲柱,垂柱上承下金檩,成悬仿吊柱作法,因而在前槽形成由斗拱和垂莲柱组成的结构件,颇具装饰性。天水纪信祠是天水人民为纪念汉代纪信所建立的庙宇,始建于明初,现存三门四进二十一座殿宇,2004年发现的明代壁画《城隍出巡图》更使纪信祠瑰丽异常。

两当登真洞(张果老洞)是反映八仙文化的一处道教神仙洞府,登真洞由三洞一阁相嵌而成,叠连成轴。其中二洞与三洞皆幽深莫测。洞府周边还遗存有毁于战乱的集休观、樵夫庙等。登真洞尤以4万多亩的天然白皮松名扬海内。

西秦岭地区丰富的宫、观、庙、祠、洞等道教建筑遗存,完美的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以天地为庐、返朴归真的哲学理念及神仙信仰,虽没有武当山皇家宫观殿宇的恢弘以及永乐宫壁画的神秘瑰丽,但是散布于城市巷陌以及山野乡村的这些宫观遗存还是给我们阐释了“以自然之道为美”的道教建筑文化理念。尊重自然,借自然之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道教宫观建筑不但是神仙居住的洞府,也是我们心灵深处赖以生存的净土。

李浩,研究方向:中国画,职称:讲师。

猜你喜欢

玉泉斗拱建筑群
“知心姐姐”卢勤到玉泉开展“幸福教育”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清东陵木结构建筑中斗拱特点的研究
喜报!玉泉桥牌选手获奖啦
说不完的斗拱
红船“开进”了玉泉小学
玉泉学子收获音乐梦
民居趣读
探秘布列斯特要塞建筑群
新堡庙古建筑群考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