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白族文化包容性在凤翔村的主要表现形式

2016-01-28孔红霞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671003

大众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火把节凤翔宗教信仰

孔红霞 (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 671003)

浅析白族文化包容性在凤翔村的主要表现形式

孔红霞 (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 671003)

大理白族文化内涵丰富、性质多样,包容性是其最突出的性质之一。凤翔村作为大理州第二大白族村落,白族是当地的世居民族。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在凤翔村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宗教信仰与火把节的习俗中体现的。在对白族文化包容性表现形式的简述中,可以看到凤翔村人们之间的关系大都维持着和谐的状态。

白族文化包容性;凤翔村;宗教信仰;火把节

白族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其涵盖的内容主要涉及白族宗教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文化等。白族文化包容性可以认为是:在白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尊重、肯定、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不断地接纳、融合、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分并将其改革创新,而且将自身优秀文化传播于其他民族地区的性质。值得注意的是,白族文化的包容性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不是良莠不分地全部拿来吸收,而是在兼容并蓄其他民族文化基础上的全新发展。

凤翔村是深受白族文化影响的自然村。它位于大理州凤羽镇,是凤羽镇政府所在地,也是目前该镇人口最多的村落。它的常住居民以白族为主,其中白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8%;其次是汉族。此外,该村还有回族、彝族等民族。该村现有29个农业生产社(村民小组),有农户1874户,总人口7297人,是大理州内四大乡村集镇之一。凤翔有贯穿南北的主街道,有上下连通的五条骨干巷道,分别名为官路充、中和充、太和充、元士充、石充,这五个充沿凤羽街道两侧呈带状分布。笔者认为白族文化包容性在凤翔村最主要的具体表现是:宗教信仰的包容性和节日习俗的包容性。

一、从宗教信仰的包容性看凤翔村

在凤翔村同时建有地藏寺、列圣宫、三教宫、端严寺、文昌宫、文庙、武庙等。此外,帝释山上庙宇甚为壮丽。可见,凤翔村的宗教信仰是集合了本主崇拜、道教信仰、佛教信仰等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据当地李老师1介绍,凤翔村有多元的宗教信仰文化;民间信仰组织既无界别,也无专职僧尼、道士,亦无外来给养,完全是自发进行;修建、维修、维护等工作皆由民间自筹完成。

有学者指出:“宗教信仰的一大特征就是村社文化特征”。与其他白族村落类似,在其包容的宗教信仰上,其村社活动体现了凤翔村和谐的关系。

在凤翔村宗教活动的一般会期,据地方民族遗留、地域远近、人口多少,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各自充为名在各自所属区域进行活动的。具体是:石充与官路充所属地是列圣宫;中和充在三教宫活动;文昌宫是太和充与元士充的活动区域。一般情况下,当地人在会期时自觉在所属地活动。在活动前期,资金也由各充自行负责筹集。如:在观音会时,每人只需自愿交一碗米和一块钱即可参与活动,大家互帮互助将每次信仰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因平时人数众多,组织、生活等都不易操作,故选择分开活动。只有本主会、地藏会等大型会期,大家才不分区域进行。围绕本主的会期,以各充安排为例看文化包容性与凤翔的和谐关系。

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二是当地本主节,各个充会进行接本主活动,他们按约定俗成的时间接本主。具体时间如下:初一至初八,是官路与石充作为一整体来参加活动,初一本主接到村寨后要么在官路,要么在石充供奉。如官路接本主,此时石充人也可来祭拜;石充接本主时,官路人也能来参与。初七、八,两充人会齐唱白族调欢迎本主到来。有时将本主接到公共祠堂,但如今基本都接到村民家中。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有将本主接到家中的机会,这必须在本主“巡访”前向负责人申请,要遵循先来后到原则,有时甚至要在一两年前预约。初九时,中和充将本主接走。初十、十一,本主分别在太和充和元士充。二月十二,本主“巡游”结束,大家一起将本主送回本主庙。

到了农历三月初八,是当地的本主会。此时,除患病、外出等不可抗力因素存在外,每家至少要派一个代表去本主庙。本主会前,大家提前主动集资。在参会当天,每家只需自觉带香火前去即可。至于会期的餐饭,可几人自由形成一组制作,或加入集体进行。

二、从节日习俗的包容性看凤翔村——以火把节为例

节日习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高度浓缩与综合体现,是展现民族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节日习俗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所呈现的特点也是文化所具有的特性。在白族习俗中,它吸收了多个民族的内容,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白族习俗。

火把节本是彝族最隆重、最热闹、最具民族特色的法定节日,有些彝族人把此节日的性质与春节等同。大理白族也和彝族一样过火把节,且日期相近。

在凤翔村,每当农历六月二十五火把节来临前夕,当年生有子女的家庭会主动负责操办。村民们也自觉出钱出力,共同筹办火把节。在竖火把当晚,全村男女老少齐集火把周围,主办各家就用自备的烟酒糖茶逐一向前来参加盛会的人们递烟敬酒、送糖献茶。主办方会向邻里乡亲一一问好,乡亲们均会送上美好祝福。火把节成为凤翔村和睦邻里,融洽乡情亲情的吉日良宵。

当地白族与彝族参与火把节的范围基本一致,都以组织或者宗族的形式进行划分。凤翔村竖火把的范围以前按生产队划分,现各充分别进行,或以社为单位组织,或关系密切的几家共同竖一火把。总之,竖火把的所属范围及人员以临近为主,不讲姓氏及村落,竖得时候其他自然村的人也可参加,搬了新址可加入新址2所在地,也可回旧址过,都是自愿决定的。如两个充的人家临近居住,也可竖一个火把,或去距离较近的充。

凤翔村的白族与彝族对竖火把的选址也相同,一般由老年协会决定,一般都选择将其竖在村口或村正中心位置,也有竖多根的情况,对火把的选址除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外一般固定不变。

不论从宗教信仰的包容性上,还是从节日习俗上看,都可看出凤翔村白族文化包容性是在与邻里之间友好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因乡亲的和谐相处才促进了文化的包容发展。无论与白族人民的相处,还是与其他民族人民的交流,人们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影响都加速了白族文化包容性的发展。在这方面,尤其体现在宗教文化方面。宗教在当地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关键地位,在进行一般宗教活动中,各充有秩序地在各自范围内进行;大型宗教活动时,五个充又会联合起来,大家自觉捐钱并形成有条不紊的和谐状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冲破了传统的封闭性,极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诸多发展的需要又促进了民族间,尤其是邻里间的交融与合作。今后,凤翔村包容的白族文化将会更进一步促进邻里关系,包括民族关系也会进一步拓展到更深层次的领域、更加趋于理性化。

注释:

1.李老师:即李白庚老先生,白族,退休教师,凤羽古镇历史文化学会会员.

2.新址:指与旧的住址不在同一个充。

[1]赵寅松.茶马古道上的世外桃源——凤羽[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64.

[2]许沃伦.凤翔村[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3]赵金元,饶清翠,凡丽.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发展,2009,9(3).

[4]孙九霞.现代背景下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以海南三亚凤凰镇回族为例[J].民族研究,2004,3.

[5]杨茂铨.凤羽志[M].凤羽:凤羽区文化站,1985.

[6]罗杨.中国名镇・云南凤羽[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孔红霞,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火把节凤翔宗教信仰
彝族火把节民俗纹样元素分析与开发
乡村主力“回流”——凤翔区农民“弃城返乡”现象观察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宋金时期陕西凤翔府榷场位置略考
凤翔探索“提醒制”
火把节的情歌
王 洪 摄影作品欣赏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信仰的力量”
大学生宗教信仰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