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01-27马丽琴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作业活动老师

马丽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段精辟的论述很好地阐述了预习(即课前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能积极且充分运行这个环节,对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其语文学习的能力,无疑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

有很多学生语文能力之所以得不到明显提高,是因为缺少习惯:认真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总是让老师和学生对读书这个最耗时间的环节草草了事。久而久之,学生们浮躁的读书脾性慢慢养成,便再也没有耐心去品味,去发现,去思考。能力便无从谈起。预习则不同,它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完成,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时间可自由选择,没有了紧追慢赶的压抑,没有了耳提面命的紧张,量力而行,让学生都能产生一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阅读便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耐心阅读的习惯便有可能更快、更顺利地养成。能力在兴趣中产生,在随意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思维。而有过这样思维经历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肯定优于没有这样经历的学生。他会更主动地融于课堂,更积极地与同学与老师交流,在这样的情绪的带动下,课堂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是就像穿衣,人们热衷于营造课堂的花哨,追求一目了然的成绩,如追求时髦光鲜的外衣一般。而预习时间没有保障,预习习惯没有养成,预习目标不能完成,却变成寒碜的内衣一般,因为人们看不见,而变得可以容忍。事实上,经过调查,笔者所在学校各年级备课组的预习情况确实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没有规划。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这是不错的。但预习工作好比打前哨,做得好,课堂事半功倍。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复杂,许多教师没有自信能管理好学生课余、校外的学习情况,索性把预习这样的软性作业都换成了其它便于检查的硬性作业。

而学生的消极态度又往往重挫了老师的热情,不能坚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能科学规范地布置预习作业。“省心、省事”也成了教师们不能认真思考这个环节的最好借口。即使布置预习,也仅限于字词的音义,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来保障学生产生一定的思维。

其次,学生执行不力。被动地服从安排总是容易,主动地寻求答案总是艰难,这是人的天性。学生们爱看生动的影像,不爱看蚂蚁般堆砌的文字,爱做机械的字词注音解释,不爱思考,不求甚解。大多数学生宁愿跟着老师的指挥棒,把老师的教学思路当成拐棍,长期以往,懒惰习性养成,问题意识便成为稀奇,预习便流于形式。

最后,客观环境推波助澜。笔者所在学校外地生源占90%,学生家庭环境拥挤嘈杂,学生不能静心预习。家长大多忙于生计,无暇管理自己的孩子,为了约束自己的孩子的行踪,甚至提供手机、电脑等娱乐玩耍的工具,网络、游戏、电视和学生爱玩的天性,也使预习面临尴尬的境地。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如何保护学生预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了当务之急。在这个学期,笔者所在语文教研组通过教研活动做了很多尝试,希望能改变这一状况。大家也意识到,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的习惯的同时,必须培养和呵护学生预习的兴趣和热情,要有具体有效的措施来保障课前学习的质量,所以在常规的模式化的预习之外,把重心放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上。

第一,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往质疑问难的山坡上前行。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老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必须读三遍书。可学生的好奇心、忍耐心有限,第一遍读是因为新鲜,第二遍、第三遍便会由于目标不明偷工减料,甚至不予理睬。在这里,老师应予以规范。初读正音、释义,进行内容概括;再读,则应试图解决课后的练习,明确哪些问题属于自己无法解决的范畴,需课堂探讨;三读,则可针对题目的含义作用、结构的安排、主题的方向、写作手法的运用、重点句子等进行思考和提问。

第二,预习与课堂的教学目标相结合。教师切不可贪多,要循序渐进。假如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识别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描写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便可指导学生围绕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做读书笔记。在这个范畴之内,学生也很容易发现问题,课堂教学与预习工作便可无缝对接。一来,老师容易检查预习的完成情况;二来,教学的难点突出呈现,找准对象攻坚克难,也使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第三,要牢记学生是预习活动的独立主体。预习的深度、难度,要明确分层,不能强求一致。预习本身是灵活度比较大的活动,如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学生的自主性便被抹杀了。所以设置预习作业时,要适当留有空间,可设置一些选做题,有些题目的完成率预期要低一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都要予以肯定,因为兴趣很大程度来自成就感。

第四,设计一些鼓励学生预习积极性的奖励手段或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动力。譬如尝试创立班级基金,定期为那些预习认真,能主动钻研、积极提问的学生颁发一定的奖励。譬如创设活动情境,开展“答记者问”活动,老师和其它同学充当作者、阅读发烧友。在课程新授之前或新课结束之后开展5分钟定期活动。努力以活泼的形式、随意的发挥来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更高层次的预习活动中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一批跃跃欲试的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提问的意识。

第五,积极利用配套的延伸阅读读物,或者强大的网络资源。把相关联的两篇或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补充阅读,或者对比阅读,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譬如,某教师在教授《国宝大熊猫》时,让学生先在网上寻找相关资料,再对比阅读课文。布置预习作业时,让学生能就两篇文章分别说说所获得的信息。或者做个小小解说员,从体裁、语言、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出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当然,资源的整合,不仅可以课内与课外之间,也可以不同的单元之间,甚至是不同的年级之间。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方向地联想,进而触类旁通。预习活动在补充阅读、对比阅读中变得兴味盎然起来,而思维有了支点,也变得灵动起来。

如何优化预习这一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策略远不止以上这些。在笔者看来,这点努力远远不够,在未来的课题研究的道路,笔者所在的语文教研组会继续走在教学改革、教学实践的路上,努力结出丰硕的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业活动老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作业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