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作文创新思维

2016-01-27周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导图作文思维

周燕

一、背景: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教学的提出

受到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影响,我们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缺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有效指导,导致思维缺少广度、深度和灵活性,特别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教学的提出,有其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

(一)现实依据

当前初中作文创新思维教学现状堪忧,其主要表现有:

1.作文思维角度较为狭隘

作文的思维角度可说是无穷尽的,关键在于如何点拨学生去发现。实际教学中,教师比较强调文章的立意和组织,往往比较忽视学生作文思维角度的多元化。因而,学生的思维具有惰性,习惯在构思时循规守矩、生搬硬套,而不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地构思。这导致了不少学生的思维较为狭隘,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

2.作文思维方法略显陈旧

作文的思维方法的更新,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品质。受应试影响,教师比较多地指导学生运用聚敛思维,而较少提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乃至辩证思维。因此,学生思考时往往靠直觉判断,较多关注那些凭借日常生活经验所建构的意义。这导致了不少学生的作文思维缺少顿悟和发现的惊喜和快乐。

3.作文思维展开缺少个性

作文的思维展开应该烙有鲜明的个性印记,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认识。现实教学中,教师较少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构思进行优化组合和批判选择。因此,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品质,不敢大胆而合理地怀疑,未能形成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这导致了不少学生的思维千人一面,丧失了活泼的个性和独特的情绪。

(二)理论依据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他将其定义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作文创新思维教学,有其充分的理论根据。

1.现代脑科学

现代脑科学认为:左脑与右脑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在进行思考,左脑(控制着知识、判断、思考等)偏向语言和逻辑思考,右脑则是以图像和心像进行思考。思维导图符合大脑的思维机制,让左右脑协同运用,将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能极大地发挥学生写作文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各方面能力。

2.建构主义原理

建构主义原理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和环境交互作用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一定的辅助手段,利用相应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而积极地获得。思维导图将作文整体思维直观化、图像化,有利于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主动地去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3.优化教学理论

“优化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学内容的组合上、教学程序的安排及具体方法的采用等方面实现优化,并努力使各种教学要素优化组合,配合默契,获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优化、整合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整体情境中发现彼此的联系,从而促进思维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二、认识: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教学的特点

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教学首先具备思维导图的要素,即:一是话题的焦点明确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二是分话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三是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形和写在产生联想的若干线条上的关键词组成;四是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结合作文创新思维,它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重点突出

突出重点是改善作文思维的条理性、组织性和提供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运用思维导图时,师生要使用中央图,每个分支都用图形展示,中央图上用三个或以上层次,使用三种或更多的颜色(或者颜色深浅不一),暗示彼此之间的联系。字体、线条、图形适当多些变化。

(二)思维发散

发散思维是产生作文创新思维的最重要手段。绘制思维导图时,每个分支采用的不同颜色,代表作文思维发散的不同角度。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交流、表述的特定环境,引导其多角度、多方位地求异思考,进一步进行想象与细节描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注重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三)顿悟与批判

顿悟与批判是作文创新思维形成的特殊方式。顿悟指的是作文创新思维过程不是形式逻辑的逐步展开,也不是任意地展开联想。学生在思维导图的二次重构中,将问题的细节放在整个情境中考虑,从而发现细节之间的微妙联系或细节本身的特殊性。为了验证顿悟的合理性,学生还需要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选择。

(四)形成个人风格

形成个人风格是作文创新思维教学的最终目的。思维导图要反映出学生的独特、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乃至创造性的人格。这里需要借助独特的图形、样式和结构等可视化手段,促进学生灵感的产生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实践: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教学的实施

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教学要在保证学生的作文基础训练的同时,重点训练学生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方法,并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评改整合、选择加工、交流分享各自的作文构思,形成有创意、个性化的作文创新思维方式。具体操作说明如下:

(一)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辅助训练方法

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教学,离不开观察训练和作文基本技能训练。

1.训练作文观察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细致、深入地进行观察,学会感受、学会发现。它包括:遵循观察的基本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内到外;掌握观察的多样化视角,如仰视、平视、俯视;能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如整体观察和重点观察,正面观察、侧面观察和反面观察,表面观察和深入观察。如在引导学生在写“中秋之夜”时,可运用思维导图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还原出中秋之夜月明、虫鸣、露湿、花香、夜静的氛围,然后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感觉)有序观察、细致观察、特色观察。教师在写作观察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凸显出观察的目的性、多样性、阶段性、连续性。endprint

2.训练作文基本技能

基本作文技能是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训练的基石。教师可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去状物、写人、叙事、抒发感想。状物要学会抓住季节、地点、环境、时间等要素,从形状、颜色、结构、用途等方面多角度地描写或说明,表现物体的动态和静态;写人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年龄、性格、经历、处境等要素,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写;叙事要学会抓住特定对象、环境特点、人物情态等要素,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写;抒发感想要抓住真情实感、独特感悟等要素,采用直接抒发和间接抒发等手法。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专项训练策略

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教学,要注重创新思维的专项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思维的各个角度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的思考。具体训练策略如下:

1.化虚为实拓空间

抽象的概念往往比较晦涩难懂,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视角。教师若能借助一些比较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暗示,则能大大拓展思维视角的涉及面,增加作文构思的“选择点”,带来更多创新思维的可能。教师可让学生围绕中央图,从题材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发散思考,从而出奇制胜。现以案例说明如下:

如上案例所示,教师以“心灵选择”为话题,引导学生用实际情境使话题具体化、直观化。当学生思维拘泥于亲情、校园等话题时,教师可启发学生从自然、社会、历史、文艺、科教、风土人情等其他方面进行构思,让学生沉浸在各种生活化、艺术化的氛围中,从而拓宽思维面,催生更多的奇思妙想。

教师运用该创新思维训练策略时要注意: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话题与诸多具体事物的相似点。“心灵选择”可是一种情感倾向,也可是价值取向或人生追求,如“走访沈园” “昭君出塞”“学习上勇攀高峰”等;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选择,捕捉自己最有独特感受的构思。屈原投江慷慨豪迈,漫步乌镇优雅从容,看望孤寡充满爱意……不同的学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情感倾向,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构思,从而写出情真意切、个性飞扬的好文章。

2.优化视角展个性

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的是换个观察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事物不同的特点或神韵。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将“主概念”置于中央图,把运用发散思维将其拆分成的“子概念”写在各个分支上。教师要引导其从对象的位置、情态、方式等角度去把握其特点,提供给学生从不同方位去反映事物整体的多种视角,从而展现学生的作文个性思维。现以案例说明如下:

如上案例所示,教师以“根”为话题,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把握其特点。当学生的思维拘泥于根在地底的状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根在地表的裸露情形及其“遥望天空”的姿态。有了不同的视角,学生就突破了对“根”的常规理解,会产生更为新颖、深广的理解,诸如“忍辱负重”“志存高远”等。

教师运用该创新思维训练策略时要注意: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观察的视角及方法。前者如仰视、平视、俯视等,后者如正面观察、侧面观察、局部观察等。学生要善于发现最佳观察角度,表现对象独特的神韵。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拆分概念时善于联系生活,从而发现某种新的构思角度的现实意义。如“根”不仅“埋身地下”,而且“呼唤落叶”,它让我们由“根”对“叶”的情意联想到祖国对海外游子的深情呼唤,以及游子内心对故乡的深深依恋。

3.由此及彼寻关联

事物不是孤立、静止地存在,而是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对事物本身的认识,运用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方式寻求事物之间的关联。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要将话题置于中央图上,在向四周散射的分支上标明与话题相关的事物。现以案例说明如下:

如上案例所示,教师以“水”为话题,让学生进行作文构思。大多数学生起初只关注“水”的本身含义,诸如“珍惜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思维面比较狭窄,缺少创新。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似联想或对比联想,去考虑“水”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的联想就丰富多了。

教师运用该创新思维训练策略时要注意: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发现对象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关联。考虑“水”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关联,可以考虑与之相似的“大海”“血液”,然后联想人的“性格”“生命”“疏导”“处世”,最后联想社会层面的“军民”“治国”。其次,这种联系应该是必然的,能够反映出我们对事物新奇或深广的思考,而不带有牵强附会的因素。

4.辩证思考求立体

学生往往习惯于从单一的角度去构思作文,从而使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从表里、顺逆、静动、横纵、正反等相对的角度来构思、布局,则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既要注重思维发散,又要注重辩证关系。现以案例说明如下:

如上案例所示,教师以“网”为话题,让学生进行作文构思。学生起初不习惯运用表层、顺向、静态、纵向、正面的思维,对“网”的认识还停留在一般层面。当教师引导学生从相对的角度去构思时,学生惊喜地发现了 “网”的深层寓意、现实启发和个性化的思考。

教师运用该创新思维训练策略时要注意:首先,学生要克服思维的惰性,运用全面、发展、批判的眼光,对立统一地去看待和认识事物。其次,学生要通过多种思维形式来揭示事物的多层次联系。最后,各种思维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并不存在着壁垒森严的界限。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综合训练流程

在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创新思维专项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命题要求下的作文综合训练。这里先是个人绘制思维导图,然后是集体参与讨论、修改、分享思维导图。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自由创作思维导图

作文题:endprint

告别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能传递伤感、依恋、温暖、祝福、感恩……告别是对山川美景的一次深情回眸,是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留恋,也可是在人生各个阶段中短暂或永远的别离。告别标志着一种生活的情趣、彼此的情义、自我的成熟,甚至是对人生乃至生活万象的重新审视。我们都曾拥有过,也都曾告别过……请以“告别”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1)根据主题自由草拟

学生以主题词“告别”为中心,运用思维导图绘制向四周发散的分支,把所有与主题有关的关键词都写下来,不去管好与差。预计用时3分钟。

(2)第一次修正和整合

学生对关键词进行合并、分类、补充,发现关键词之间微妙的联系与差异,建立起层次,补充个性化的新想法,画出思维导图。预计用时7分钟。

(3)第二次补充和重构

学生全面考虑先前的所有信息,将各种元素进行联系,期待产生新的发现,再次补充重构思维导图。预计用时5分钟。现以案例说明如下:

2.评议修改思维导图

对照促进“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评估量表,教师发现学生在“使用联想” “层次分明”和“形成个人风格”三方面做得不足,有待集体评议修改。评估量表图示如下:

评价

项目示范级完成级发展级满分得分

重点突出使用中央图并用三种以上颜色;用到图形并有层次感;用到通感;字体、线条和图形三种以上,间隔合理。(15—20分)使用中央图并用两种颜色;用到图形但没有层次感;较少用到通感,字体、线条和图形变化较少。 (10—14分)使用中央图并用一种颜色,很少用到图形,很少用到通感;字体、线条和图形没有明显变化。(5—10分) 20分

使用联想在分支模式的内外使用三种以上箭头连接;使用三种以上的色彩;使用三种以上代码。(15 —20分)在分支内外使用一种以上箭头连接;使用一种以上色彩;使用一种以上代码。(10—14分)在分支模式的内外使用没有箭头连接;很少使用代码。(5—10分) 20分

构图清晰每个分支都有一个关键词,所有的字都用印刷体写在连接符后面;线条的长度以合适为宜;线条与线条之间无间断,中央线条要粗些;图形清楚。(15—20分)分支关键词多于一个,多种字体,线条与线条之间无间断;中央线条要粗些;图形清楚。(10—14分)分支用句子描述,用多种字体,与线条分离,指代不清;线条与线条之间间断很多;中央线条与分支线条难区分;图形含糊不清。(5—10分) 20分

个人风格思维导图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看上去更像个人艺术品。(15—20分)思维导图看上去的整体感觉比较美观,但无明显个人风格。(10—14分)无个人风格,图形、关键词等明显模仿他人。 (5—10分) 20分

层次分明思维导图按照基本顺序思想的形式使用了层次和分类(7个左右),层次分明。(15—20分)思维导图有层次和分类,但分类多于7个或少于4个。(0—14分)思维导图看上去比较乱,层次不分明。(5—10分) 20分

(此量表源于汤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

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在构思叙事类作文时,可从对象、时间、地点、缘由、事情、方式等六个维度发散思维,进一步展开由近及远的联想或辩证思考,从而建立起符合认识规律的基本思维顺序,发现富有个性的想法。通过指导,学生对前面以“告别”为话题的思维导图作了修改。现以案例说明如下:

如上所示,师生对前面以“告别”为话题的思维导图落实了修改意见。其一,更新观念,理清层次,合并同类关键词。如“告别”的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景物”,甚至是一些可爱的物品,它们都可合并到“对象”这个关键词里。其二,补充其它类别的关键词,提供产生创新思维的角度。如该图中加入了“缘由”“方式”“辩证”三个思维的维度。其三,对关键词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思考。在多元化思考方面,如“时间”不仅指四季、早晚,还可指像“细雨”“花落”这些某一情境中的特定时刻。在多层次思考方面,“联想”应是由近及远的,除了由具体的告别对象想到性格层面的“自卑”“虚荣”“脆弱”等,还可进一步想到一些社会现象,如“追星一族”“快餐文化”等。

3.选择加工思维导图

评议修改完思维导图,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诸多要素进行选择加工,诱发顿悟与批判,完成作文话题的立意分析。这时,学生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倾向、知识积淀和话题价值等因素,对话题的立意进行简明表述,从而确定合适自己写的立意,并将其以分支的形式写在某个三级关键词后面。现以案例说明如下:

如上所示,学生选择了“告别与拥有”这一辩证角度,需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作文立意分析。从兴趣倾向方面看,有的倾向于写沈园、乌镇、王陵等富有人文气息的地方,有的倾向于写母校、故居等生活、学习场所,有的倾向于写身边的亲人;从知识积淀方面看,有的可写荆轲刺秦前告别燕太子丹一类史实性材料,有的可写刘翔奥运会上因伤退赛亲吻栏杆一类新闻性材料,有的可写凡高创作《向日葵》《星空》等印象画与俗世决裂一类文艺性材料;从话题价值方面看,学生需要考虑话题立意的新颖和明朗,能否引起共鸣。比如“告别童年的蝴蝶”,切口小且富有诗意,就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美好遐想。而“告别残缺的梦想”虽然含义朦胧,但显得有些晦涩,容易偏题。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选择加工思维导图时,可适当运用一些小技巧。其一,学生需要注意立意角度的新颖。比如运用睹物思人的手法借“告别门前的梧桐”来写“告别故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告别童年的蝴蝶”来写“告别童年”。其二,学生可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对思维导图中的一些要素进行组合。比如将“沈园”置于“雨中”的情境,将“王陵”置于“黄昏”的情境,将“深山”置于“秋天”的情境。通过巧妙组合,学生可从某个侧面发现熟悉事物的独特神韵,更易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某种感受。endprint

4.交流分享思维导图

学生集体交流分享思维导图,要体现学生个人的思维操作个性。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提出了赋形思维。其基本思维操作模型是“对比”与“重复”。“对比”是借反衬、比较等手法,突出并强化作文立意,“重复”是借多维视角、反复、渲染等手法,累积并强化作文立意。两者都是切实增强作文艺术感染力的思维操作技术。教师要善于发现思维导图中的学生思维个性,引导大家交流分享。现以案例说明如下:

如上所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自己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构思内容。两篇文章都从“告别与拥有”的辩证角度去写“童年”:

一类主要是对比式思维操作。文章开篇写道:“童年如梦,青春如茶”,对比突出童年的稚气、纯真和青春的沉思、细腻。接下来通过回忆童年“树上摘果实”“小河里捞月亮”“用放大镜看蚂蚁”来反复表现童年的可爱,由生活细节表现孩子的淘气、好奇和丰富的想象力。然后写告别童年的现在“仰望星空,忆先贤思想”“林间漫步,悲黛玉葬花”“埋头苦读,学保尔精神”,从而对比突出青春飞扬的色彩,既有伤感之情如品茶之初的苦味,更有沉思、豪迈之心如品茶时的苦尽甘来。结尾以对比、议论的方式再次强化“告别童年”与“拥有青春”的文章意蕴。

一类主要是重复式思维操作。文章开篇写道“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通过反复将童年的梦幻和纯真之味诗意化。接下来通过类比的方式,反复累积、强化,逐层深入地写了三种“告别”。一种是自然的告别。“花儿告别枝头”“小溪告别山谷”虽是自然现象,却以形象、直观的方式暗示“花儿”对“枝头”和“小溪”对“山谷”的感恩之情,为下文积蓄情感。一种是童年的告别。学生由自然现象引发对童年的思考,多角度呈现生活场景,既有“告别在操场上疯癫追逐的童稚”“告别在幻想中揽月捉鳖的懵懂”,又有“告别因小事而忽喜忽悲的随性”。最后该文写了内心的告别,不仅借重复的思维方式深化了立意,也从辩证的角度对“告别童年”提出了有创意的新的认识。

通过差异化教学,学生可发现各具特色的思维导图,在耳濡目染中激发作文构思灵感,为自己作文创新思维的后续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

四、成果: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教学的应用效果

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

(一)运用思维导图能促进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兴趣

1. 思维导图能调动左脑右脑的协同运作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发散的信息处理工具,能充分调动学生左右脑的协同运作,将左脑的逻辑、次序、文字、语言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等各种因素全部结合起来。利用思维导图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重视发挥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想象的作用,从而提升作文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2. 思维导图能搭建便捷有效的思考框架

思维导图能提供实用有效的思考框架,把一长串零碎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将作文构思过程中的思维结构以直观、多维、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促进学生主动地整合新旧构思,自主建构信息网络。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诱导下,能快速看到各种异乎寻常的作文构思,从而唤醒各种沉睡的记忆和潜在的信息,最终激发出更大的言语表达的欲望和需求。

3. 思维导图能发挥图文并茂的层级效应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关键词用图形、文字、色彩及各种样式的线条勾勒出层级关系。它们能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还能在师生的头脑中创设一目了然的整个层级关系,能加强对多角度作文创意构思的理解和运用。

(二)运用思维导图能改善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品质

1.思维导图能提升作文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理清作文的思路和层次,并且把平时大脑中游离于思想边际的想法捕捉起来,归结到一起。学生的思维沿着中央图,向四周自由地发散,更为主动地建构作文构思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文构思时的灵敏度,打开了思路。思维导图让学生培养轻松愉快的心情,容易催生出各种新的构思。

2.思维导图能改善作文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导图扩大了学生作文思维发散的面,将思维的视角延伸到了各个方面,促使大脑有效地整合新旧知识和不同要素。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建立起多角度作文构思的思维模式,通过顿悟、批判,对多种作文构思灵活地作出选择和优化。作文创意的产生是一个准备、酝酿、明朗、验证的过程,此过程与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是不谋而合的。

3.思维导图能优化作文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导图的绘制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思想性格、知识阅历,学生由中央图自由地向四周发散思考,用一切存在的想法去联想新的和独特的想法。学生可以沉浸在某种情境中,可以对吸引某种感官的物体有所关注,可以关注人物行为的独特方式,甚至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由近及远地展开联想和想象。绘制思维导图,就是展现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思维方式和生活感悟。

(三)运用思维导图能提升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实效

1.制订了基础与专项结合的作文创新思维训练方法

制订作文基础训练与专项训练策略结合的方法,是提升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保障。一方面,学生的观察感悟、表情达意的能力,是作文创新思维得以催生的源泉和动力,为学生的作文创新的后续发展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学生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意思维的专项训练,则是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进一步让学生学会怎样整理构思,怎样创造新的构思。它为学生作文创意思维的发展引领方向并注入活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思维空间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建立了个人与集体并重的作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建立个人与集体并重的作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是尊重学生作文个性和促进作文资源共享的平台。其一,教师引导学生绘制个人思维导图,建立了多角度构思的作文思维模式,将作文的构思选择、立意分析、选材剪材、谋篇布局等都体现在思维导图中,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清思路,进一步优化素材的选择和运用。其二,教师在集体评改思维导图中充分利用差异化教学,深层次地锻炼了学生评改加工的习作构思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构思的交流与分享,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创新型作文思维和创新型人格的形成。

五、思考: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教学的实践反思

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创新思维教学,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学生心智模式的转变需不懈努力

学生受传统观念与思维定式影响较深,在心智模式的转变上需要教师的耐心点拨。教师要致力于改善引导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诱导。

(二)教师教学要求的程度要因人而异

教师的教学要求要依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制订。思维发散是基本层级,思维求异是较高层级,思维的辩证和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是最高层级。

(三)作文创新思维的训练应厚积薄发

作文基础是创新的土壤。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在文字训练中学会自如地表情达意,从而为作文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作好厚实的铺垫。

参考资料:

〔英国〕托尼·巴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作家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图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