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场馆低碳运行技术导则研究

2016-01-27丁云霞刘春华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管理制度

丁云霞++刘春华

摘要: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是建设领域发展的趋势。当前,体育场馆在快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运营间歇化和用能密度高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体育场馆建设过程中管理制度零散、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忽视以及体育场馆环境等方面,提出我国体育场馆低碳运行技术导则建议,体育场馆低碳运行的评价、要求和实施路径,从而保障体育场馆类建筑功能满足和资源节约。

关键词:体育场馆;低碳运行;管理制度;技术导则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5)06-0067-05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率先提出节能、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到本世纪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关注,这些理念逐步演变为“低碳”的全面要求。我国“十一五”以来,低碳发展也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流,其中节能减排是核心要素。众所周知,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这在体育产业刚刚起步的中国,问题显得尤为严峻。体育场馆多具有高大空间,为满足正常的使用功能,运行期间能源消耗量巨大。而国内体育场馆的发展,存在决策科学性不足、功能单一、使用率低、运行代价高等问题。跟常见的商业建筑或办公建筑的全年和全天持续运行相比,体育场馆的使用多为间歇性使用,而这种使用特征对场馆内冷热环境的营造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此使得体育场馆大多存在设备装机容量大、建筑能耗密度高的特征。而鉴于体育场馆的能源和资源高消耗的特征,更成为建筑领域推行节能减排的重点。

体育场馆作为建筑的重要类型组成,开展体育场馆建筑的低碳运营模式研究,既可以直接实现体育设施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进一步扩大为“绿色体育、低碳体育、人文体育”,更可以充分发挥体育场馆在社会服务、人文教育方面的作用,推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针对体育场馆的低碳运行,国外通常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划作为保证,其管理能力突出、原因分析深入、决策内容细化。以日本为例,法律法规在体育设施的规划方面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在发展大型体育场馆的同时,也建立了一大批中小型设施为普通居民提供服务,开放程度高,管理也比较成熟。

相对于国外,目前国内在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相关方面的研究十分不足。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场馆节能方面。姜迪以及谢东彪等对体育场馆的低碳节能设计进行了探讨。其他研究主要还是从节能方面进行探讨,如黄睿、邓发贵、王茜等对体育场馆的建筑表皮低碳设计进行了研究;林峰、熊洪俊、王沐、蔡凡等对体育场馆结构保温性能优化方面进行了研究;张磊等、李晋等利用CFD模拟技术对体育场馆的自然通风利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白然通风设计方法。李静对某高校体育场馆的自然采光利用进行了优化设计。张勋勇等针对体育场馆灯光照明系统的解决方案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采用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照明节能的效果非常明显。空调系统设计方面,刘立、相虎吕等、张舸等对北京科技大学体育场馆空调系统新风量进行了相关的优化设计;高明亮、沈炜、高志明等对体育场馆的室内气流组织进行了相关的模拟计算和优化分析。

2 体育场馆低碳运行导则框架

我国学者对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方面的技术探讨较多,但对综合运行优化方面的研究还较少,这跟我国近30年来处于高速建设期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建设期过后将迎来更为漫长和重要的运行期,这既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也是社会能否实现节能减排的真正关键。作为缩影,我国为应对某项赛事而建设的许多场馆已然遇到这些挑战。体育场馆的低碳运行,除了大量文献论及的能源、通风和采光,还应包括水资源和材料资源的节约、绿化等形象的提升、废气和废水的管理等众多方面。这些的实现,需要在技术、管理、成效上进行综合预期的设定,从当前的运行指导和未来的效果评估两个方面,对体育场馆运行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指导。

体育场馆低碳运行的技术导则的思路是来源于我国建设部提H{的2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围绕节能减排和提升环境的需求。体育场馆的运行,首先需要充分重视各种系统和技术的合理使用,明确技术要求;其次,体育场馆的环境控制必须有明确的规定,从而实现品质的提升;而技术和环境的持续改进离不开长效的管理措施落地。为此,从体育场馆的运行特征出发,从技术、环境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体育场馆低碳运行的技术导则(见图1)。

2.1 技术应用导则

(1)场馆的节能和节水设施符合设计要求并工作正常。为保证体育场馆低碳运行的设施应工作正常,保障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这些设施包括可能安装的热能回收设备、地源/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太阳能光热水设备、遮阳设备、雨水收集处理设备等。

(2)建筑队暖通空调和照明等设备的自动监控系统工作正常,运行记录完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系统是建筑物的主要用能设备。虽然在设计中已要求采用自动控制措施进行节能和室内环境保障,但需要考察其运行数据的正常状况。因此,需对体育场馆的上述系统及主要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测,对主要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记录;并对上述设备系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自动控制,通过在各种不同运行工况下的自动调节来降低能耗。对于建筑面积2万㎡以下的体育场馆设施的监控,可以不设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但应设简易有效的控制措施。

(3)应定期检查、调试公共设施设备,检查其是否具有调试、运行和标定记录,并确认设备管理措施齐全、调试运行记录完整。应根据运行检测数据进行设备系统的运行优化,提交设备能效改造等方案、施工文档和改造后的运行记录。

保持建筑物设备系统运行正常,是体育场馆实现各项低碳目标的基础。机电设备系统的调试不仅限于新建建筑的试运行和竣工验收,而应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因此,物业管理单位有责任定期检查、调试设备系统,标定各类检测器的准确度,根据运行数据,或第三方检测的数据,不断提升设备系统的性能,提高体育场馆的能效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管理制度
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的金融资产化管理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高速公路梁场管理制度标准化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