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滨区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分析

2016-01-27胡高保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畜牧兽医站7250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汉滨区口蹄疫村级

胡高保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畜牧兽医站 725000)

汉滨区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分析

胡高保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畜牧兽医站 725000)

2007年以来,汉滨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安康市政府大力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到2012年汉滨区相继建成饲养年出栏500头适度规模场、家庭牧场147个,建成陕西较大的原种猪场秦阳公司一个,年饲养良种母猪4000余头,生产优质种猪及二元母猪和三元杂猪60余万头。年出栏1000头以上商品猪场有宏盛、鸿涛、牧裕、兆靖、恒润、顺鑫,年出栏50头养猪重点户500余户,平均每户饲养量100头。建成肉牛育肥示范11个,如早阳镇东沟牛场2015年12月末肉牛存栏135头,出栏60头。建成林下养禽场22个,平均每个场饲养量3.5万余只。如早阳镇石湾村胡正安,饲养量2.5万只/年,出栏1.8万只/年,关庙镇利合养鸡场年饲养量12万只,出栏9.5万只,饲养蛋鸡2.5万只。

2015年度汉滨区畜牧产值13.55亿元。其中养猪产值8.2亿元。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飞速发展。为农民增收开拓了新的致富途径。为汉滨区的农业发展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但是在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交通发达快捷,信息灵活,区域间价格差异,畜牧及产品流通量增加,种畜之间运输频繁,使动物疫病引入而诱发。另外,大型规模场起初由于选址不合理,相继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加之动物疫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混合污染,疫病种类不断增加,新的动物疫病有时在局部场 (户)发生,给少数养殖场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疫病风险进一步增大,给汉滨区动物疫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汉滨区近年来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就如何建立长效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保障畜牧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调查分析如下。

1 汉滨区畜禽防控现状

1.1 基本情况

汉滨区总人口96.5万,其中农业人口74.3万人,31个镇办,650个行政村,村级防疫员850个。2015年养黄牛(肉牛)存栏7.8万头,山羊存栏14.8万只,生猪存栏55.6万头,家禽饲养量368万只;畜禽出栏分别为牛2.4万只、羊18.4万只,猪58万头、家禽出栏145万只。全年防疫经费65万元 (其中区财政支付30万元,乡镇财政25万元,规模场自筹10万元)。

1.2 动物疫病防控组织领导

汉滨区和各镇办自2007年以来,实行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机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构成了区、镇 (办)村级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始终坚持属性管理分工协作,区、镇 (办)畜牧站同各镇政府签订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合同。每年春、秋两季动物防疫期间,各镇(办)由主管农业副镇长负责该单位防疫组织领导,落实村级防疫报酬,各镇畜牧兽医人员做好技术指导和动物免疫注射与免疫监测,查漏补防。汉滨区社会化防疫重点实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标准化场、规模场、家庭农场实行程序免疫并定期消毒驱虫。近5年来汉滨区未出现重大动物疫病流行,如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都得到有效防控。

1.3 防疫工作技术措施

一是对汉滨区万头村标准化示范场,阳晨原种场公司及商品猪场适度规模养殖场,由市、区、镇各级中高级畜牧技术员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做到头头防疫,分各批次注射猪瘟、口蹄疫、蓝耳、猪伪狂犬疫苗,防疫密度100%,家禽重点防疫鸡大小二联、法氏囊、禽流感、山羊防疫注射三联四防疫和口蹄疫,规模养牛场防疫牛肺疫、口蹄疫。2015年共计免疫生猪485万头/次,牛、羊35万头只/次,平均每头猪接种6次以上,家禽5次,牛、羊4次;其中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注射剂量由2m l提高到4ml,保证免疫质量。二是对养殖环境进行定期消毒、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清污、减少病源滋生和侵害。三是进行免疫监测、补免、监督检查2015年度汉滨区共抽检10个镇、10个村、20个规模场,60个养殖户。共抽检动物免疫抗体样品550余份,其中猪瘟抗体达到80%,口蹄疫抗体达62.8%,禽流感、有效抗体达60%。四是及时组织科技人员对局部地区发生疑似重大动物疫病 (牛、羊口蹄疫1起,80余头/只)羊布病阳性23只,扑杀染病羊群180余只,消除病源。五是乡镇兽医站,个体兽医及规模场全年共诊治各类病畜12.5万头/次,治疗有效率达80%。有效防治疾病发生,降低生产损失数万余元。六是加强兽医检疫,严格实行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汉滨区23个农贸市场和4个定点屠宰场进行兽医检疫,严格执行检疫规范。2015年共检出病害肉、不合格肉品4.6t,查处非法屠宰10余起。没收肉品4000余千克,处罚肉品违章经营13人/次。上市肉品合格率100%,确保食肉安全卫生。

1.4 防疫基础设施基本健全

汉滨区兽医防疫队伍,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历年努力,现已组建区 (县)、镇 (办)村三级防疫队伍1150人,其中村级防疫员850人。有中高级技术职称56人,区级24人,各镇办32人。已有办公用房、区畜牧兽医中心2800m2,各镇畜牧站办公室平均100m2,冰柜、冰箱60台和其它医疗器械。

2 动物疫病防控存在问题

2.1 2014~2015年两年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不过标

猪瘟抗体81%、口蹄疫62.8%、禽流感56%、新城疫72%,国家标准分别是90%、70%、85%、90%,抗体水平分别相差9%、7.2%、13%、18%,存在较大疫病风险有猪瘟、口蹄疫、禽流感。加之密集型规模场扩张与污染问题日趋显现,增加疫病发生的可能。如果汉滨区家庭牧场、养殖重点户,2%养殖场户不重视疫病防控,一旦发生口蹄疫暴发,引起流行,将对汉滨区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造成极大威胁与冲击,相应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2.2 基层站设施不全,疫病监测数量有限

一是汉滨区各镇 (办)畜牧站办公及配套设施不足,每个镇办公、化验室不足100m2,国家标准镇级为200m2,50%镇办是1~3人合用一间20m2办公室。办公条件差、医疗配套设施成为摆设,闲置达65%。个别乡镇冷链设备因机构改革、人事变动而流失。二是乡镇站由于体制原因,45%人员为非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根本不懂兽医技术,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求上进。专业技术人员又受上属业务对口单位和镇政府双重领导,实行部门包村,从事畜牧专业技术服务时间有限,很少接触兽医临床实际,理论同生产实际相脱离。发生动物疫病等相关问题是 “常常无法下爪”,只得电话求助区级业务主管单位,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反映基层站机制不完善。三是由于化验室面积不足,冷链设施设备配套不齐备,不能够开展正常疫病检测、诊治,加之汉滨区有60%乡镇居住在山区,村级冷链设备欠缺,对各种疫苗保存难以做到或达到规定冷藏温度,疫苗效价降低,防疫效果不好,汉滨区畜禽饲养量大,监测数量有限。四是少数农村集镇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工作不扎实,漏检和逃检现象时有发生,为疫病发生埋下隐患。

2.3 村级防疫队伍不稳定,文化技术水平低

汉滨区有31个镇办850个村,其中60%处于山区,海拔700~1300m。山大谷深,农户居住分散,村、户之间跨径较大,动物防疫时间有限,分次注射、任务繁重;汉滨区村级防疫员平均年龄55岁,其中60岁以上老防疫员280余名,这些人只有小学文化,业务技术与文化水平有限,加之年龄老化问题日益严重,工作上是力不从心,难以胜任。另一方面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村级全年防疫员报酬500元/年左右,有的村级干部克扣,导致防疫员积极不高,防疫效果差。

2.4 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不足

汉滨区是个人口大县,财政上贫困县,汉滨区年投入经费总额65万元 (区、乡镇投入55万元,场主自筹10万元),由于基础设施较差,基层动物疫病防治检测手段滞后,加之有限工作经费,难以适应或达到省、市工作要求;另因环境变化、污染严重,外来病源侵入和变异,各种病源的多样性混合感染,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更是难以支撑,造成局部村组、场户疑似传染病发生,造成极大生产损失,一定程度制约生产发展。

3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策略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的认识,各级主管部门及区、镇两级行政与职能单位应密切协作,齐抓共管,依靠科学,增加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群防群治的工作方案和技术规范。一手抓软件完善,一手抓硬件建设,扎实构造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方案和应急措施,求真务实,有序地开展动物疫病防治,努力实现汉滨区动物疫病防控达到省级标准,减少和降低疫病风险,保障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市、区、镇、村行政与业务技术相统一的防治队伍,把政府的行政职能同业务技术服务质量真正落实到位。建立推广创新型现代动物疫病管理模式,实行严格量化考核标准,区 (县)镇级实行动物疫病发生考核一票否决制,健全疫病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办法,逐级落实岗位职责,做到上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层层抓落实。

3.2 增加区财政投入

全面推进区、镇办动物防疫硬件、软件建设。健全保障机制,全年防治经费在原基础追加20~30万元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严格财务审计报账,保障防疫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同时合理提高村级防疫报酬,适当增加规模场防疫补贴。村级防疫员工资由目前500元/年提高到1000~1500元/年实行区级管理信合一卡通兑付。进一步提高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使其努力投入防疫工作。

3.3 提高动物防疫员科技素质

一是汉滨区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制定各镇 (办)畜牧兽医专业职员,管理长效机制,对目前乡镇畜牧站非专业人员实行岗位竞职位,严格落实专业技术考核制度,减少非专业人员挤占业务岗位,对非技术人员逐步进修培训,并到规模场实行技术练兵,提高专业技能,达到相应水平。二是对村级防疫员定期进行畜牧兽医技术短训、考试、择优录取。对年龄较大、文化技术水平较低、老防疫员进行调换,选用事业心强的、年青有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中青年人从事村防疫工作,通过技术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提升和达到相应兽医防治水平。同时对农村有志青年或规模场、家庭农场,业主、兽医人员采取各种形式,面向农业院校,省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培养和政策奖励,培养一批实用专业技术人才;技术达到中级工或中级职称资质水平,使他们能够切实地为畜牧生产服务。

4 建立健全完善疫病防治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长抓不懈,在每年春、秋两季畜禽集中免疫期间,及时组织县 (区)、乡镇 (办)防疫督查组,分片包干,进村场 (户)检查,对防疫不达标或漏防畜禽及时补免。二是养殖小区规模场、标准化场、农民养殖业合作社、养殖重点户实行程序免疫,免疫抗体达标制。三是县 (区)编制动物疫病和养殖重点区域现状图,定期进行疫病监测,跟踪溯源,把疑似病例或疫点及时清除,防患于未然。四是加大兽医卫生监督力度,做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严惩非法贩运牲畜及畜产品,净化安康市场。

综上所述,只有求真务实,严格技术规范,狠抓落实,才能将动物疫病得到有效地防控。

胡高保 (1974-),男,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人,大专,畜牧师,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汉滨区口蹄疫村级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党建引领”不是空口号——汉滨区“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的调查
浇水要浇在根子上——汉滨区提升扶贫资金效益
攻坚致胜的根本在于“人”——汉滨区以党建促脱贫的调查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