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南 十五年“爱乐”坚持

2016-01-27华南

中华儿女 2015年24期
关键词:爱乐乐团爱乐乐迷

华南

“衡量一个乐团的标准,就是音乐会的质量。我给你一个数字,中国爱乐乐团建团的时候是乐队119人,现在是123人,15年来已经有100多位艺术家和管理人员离开了,我们等于换了一个乐团,但是我们演出的质量没有降低。”中国爱乐乐团团长李南说。

中国爱乐乐团成立15年了,这支乐团十分特别,在中国乐迷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乐团,不仅代表了中国交响乐的高水平,在承袭传统和走向世界方面更是起到了独特作用。

打造中国的爱乐乐团

“对古典音乐会演出质量有要求的乐迷,他们都是关注中国爱乐的演出的。乐迷们把我们列成为真正做古典音乐的乐团。”李南说。

中国爱乐乐团15周年音乐会,国内众多顶尖指挥家来与中国爱乐乐团一起合作,“这不是简单的我和余隆的面子问题,更是体现一个中国爱乐乐团的地位”。李南说。

2000年,中国爱乐乐团演出的第一支德国作品是瓦格纳歌剧《唐豪瑟》序曲,李南认为这首曲目是最能代表德国风格的作品之一,如果演不出张力来,就会很平淡。1995年,爱乐还是一支业余的乐团,便集中了全世界最好的华人音乐家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了一场,由水蓝执棒,当时演出的曲目里面就有《唐豪瑟》,效果很好,这给了李南很大信心。

虽然爱乐在这15年里取得很大的成绩,但也有特别多的困难。2000年中国爱乐乐团的经费每年2200万,爱乐乐团一成立,演奏人员最低工资是4500元,首席1.2万元,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当时国家最好交响乐团首席的小提琴是几万元人民币一把,而领导为了支持爱乐乐团,拨了1500万给我们买乐器,首席陈允和吴阳两位的琴都在6万美金以上,那时候美金和人民币的汇率是1:8还多啊,当时真的是人强马壮,武器优良,经费充足。”

中国爱乐乐团从成立初始,没有顾虑的状态仅仅只维持了两年多。但到了2003年,爱乐能拿到的经费就只有每年1200万。

在那个时候,1200万对于一般的乐团仍然是一笔大的经费,但对于爱乐就困难了,为什么?音乐季架到那了,每年50到80场。“我们也已经做了宣传,而且我们当时是中国唯一有音乐季的乐团,一年50多场,我们要坚持。”李南回忆,那是最困难的一个时期。“就这样扛到了2005年。”

从“爱乐”到爱乐

“这些年我是这样说,中国爱乐也是从无到有,从一开始建团的理念到最后的实施,到完成中国一流亚洲前列世界著名的目标。”从最初热爱音乐的“爱乐”者,到今天中国的爱乐乐团,这其中艰辛鲜为人知。

李南曾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乐团组建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可如果不是他亲口说起,很难想像他是专业学音乐出身。“我学小提琴,后来在北京军区当过步兵,文艺兵,后在军艺上了大学。”

从一个小提琴手到文化公司的总经理,这是何等漫长的过程,甚至李南自己都难以道尽其中的曲折。“转业以后,我到商海里‘游泳去了,是做贸易,跟文化一点都不沾边。1984年到1993年,我做过一个小家电的公司,在中关村做过电脑生意,还做过工人,做过教师,做过工会主席,做过企业的推销员,做过经理,做过财务办公室主任……”

几经辗转,李南回到音乐,享受到其中的乐趣。他半开玩笑地说:“我做文化产业一是出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热情,二是责任心。”

2015年5月25日,中国爱乐乐团十五周年音乐会在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余隆的指挥下,以威尔第歌剧《命运之力》序曲开场,波澜壮阔的音乐好似印证着中国爱乐乐团经历的15年风雨。3个多小时的超长音乐会,来自全国的15位指挥家轮番登台执棒,乐团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是20首经典作品,更是中国交响乐15年发展的缩影。

在15周年庆典音乐会上,李南讲出一个概念——融合。“十五周年庆,我们请这么多指挥家来,我们的心情是很忐忑的,我们虽然明白,我们的乐队具备了很好的条件和基础,但客观上还有很多限制的条件。另外,在音乐家之间,尤其是指挥们是矛盾的不是统一的,是个体的不是共性的,因为指挥是一个个体劳动形式,没有一个指挥家认为另一个指挥家比自己好,所以今年我们做到了这么一个局面,包括15年来我们邀请到的世界诸多著名指挥家与乐团合作,都说明了一定的问题,证明了中国爱乐的魅力和实力。”

而今,中国爱乐乐团基金会的成立指日可待。李南说:“中国爱乐基金会成立之后,将彻底解决乐团的资金问题。”此外,他更期待基金会模式的成功能够带动一轮崭新的文化体制改革浪潮,“中国爱乐历来做的事情都是开先河的事情,有业绩,有成绩,有奇迹。中国爱乐乐团成立的时候,中国注册的交响乐团有20几支,还都不是名符其实的职业乐团。如今有60多支乐团,他们其中很多的管理方法都是从爱乐乐团取经取来的。那么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的建立,基金会的建立,这个红利一定会被大家分享”。(本文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猜你喜欢

爱乐乐团爱乐乐迷
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中国爱乐乐团20年庆典音乐会中落幕
——“我们生于2000年”:让〇〇后青年音乐家当主角
与昇和影音同行,服务上海爱乐者 专访乐颂坊卓亦丰
沪语歌曲专辑《上海谣》与广大乐迷见面
演出就要开始了
只摘够得着的苹果
2013年“石狮爱乐杯”全国个人赛6局
依托“爱乐”平台 提升专业素养——记浙江省奉化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爱乐”俱乐部
进退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