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门诊处方评价我院儿科用药的合理性

2016-01-26冯江生高明娥刘云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本院合理性不合理

冯江生 高明娥 刘云芳

从门诊处方评价我院儿科用药的合理性

冯江生 高明娥 刘云芳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用药情况,评价儿童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儿科门诊处方849张,对医生所开具的处方中患儿的年龄、病情、诊断以及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以此了解儿科门诊患儿用药合理性,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系统地评价和分析。结果849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182张,不合理处方中存在不规范112张,用药方面不规范、不适当41张,用药超常规的处方29张。结论本院儿科门诊医生所开具的用药处方基本合理,但是也存在部分不合理处方。

儿科门诊;处方评价;用药规范;处方合理性

“合理用药”的含义是通过当代系统化的医疗、医学、管理等水平,在医生开具处方时能够合理、明智地使用相关药物,同时以安全、有效、经济的方式保证患者痊愈,这也是广大医生面前的技术性挑战。因此,为了保证和促进本院医生在用药、护理、技术等方面,医生、护士、患者及其监护人要参与到患者的用药过程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用药系统。当然,也包括医生正确地诊断、开具处方、配药、监护人遵照医嘱、护士护理跟踪处置等环节[1]。也就是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医生所开具的药物符合临床需要,药效和剂量也要符合患者的体质等要求,药品价格适当。由于儿科门诊接受的患儿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其体内中枢神经、酶系统和整体的免疫系统发育也不如成人,在用药阶段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儿科医生的合理用药非常重要[2]。处方点评是通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筛选和甄别,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讨论和分析,对这些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适宜性进行研究和评价,通过研究找出不合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从而发现已经存在或者潜在的用药不合理、用药不安全等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按照每隔30张抽取一张的方法抽取山西省儿童医院2014年10月份儿科门诊处方849张,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儿科门诊部患儿的年龄、性别、身体特征以及临床诊断、处方药品、用药途径、疗程、药物的联合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1.2 方法 依据我国“处方管理办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药品使用说明书等,对本院儿科门诊所开具的处方进行分析和点评,并根据相应的点评结果对儿科门诊儿童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2 结果

2.1 患儿基本情况 849儿科门诊张处方中,患呼吸道疾病为428例。其中男479例,占56.42%,女370例,占43.58%;年龄0~28 d患儿12例,1个月~3岁418例,4~12岁401例,12岁以上18例。

2.2 基本用药情况 849张处方累计用药2029种,共计使用药品215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24种,占抽调处方总量的11.16%;平均使用药品种类为2.3种,5种及5种以下药品种类的处方有837张,占抽调处方总量的98.59%,单张处方用药超5种的处方数为12张,占总处方数的1.41%。使用药品中口服用药1515种,占74.67%,外用药品166种,占8.18%,肌内注射93种,占4.58%。无静脉用药。

2.3 不合理处方情况 通过对本院儿科门诊近期处方的统计中,其中统计处方总量为849张,不合理处方182张,其中包括不规范的处方112张,用药不当处方41张,超常用药处方29张。

3 讨论

3.1 患儿基本情况 本次本院儿科门诊处方抽查结果显示儿童男女比例为56.42∶43.58,基本均衡。调查显示3岁及其以下患儿占50.64%,是易患人群。由于儿童免疫系统正处于发育时期,免疫力低下,易发生疾病,由于儿童在发育初期,呼吸道尚未发育成熟,容易患呼吸道方面的疾病,与处方的调查结果相符。此次抽查的是10月份的患病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也可能与季节气候有关,儿童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3.2 儿科门诊用药基本情况 本次抽调结果显示,儿科门诊处方人均药品使用种类为2.39种,符合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规定的使用种类数量标准。本次调查儿童口服用药占的比例大(74.67%),口服用药的安全性高,医生能够遵循安全用药的原则,减少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口服药品中大部分为口服液、颗粒剂、散剂、糖浆、咀嚼片等,大大增加了儿童用药的依从性,保障疗效。肌内注射93种,对于一些较严重的疾病,临床医师选择肌内注射给药,药物肌内注射较口服更快达到治疗浓度,更快达到治疗效果。

3.3 处方结果点评 根据当前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办法中所明确的处方点评结果,本院儿科门诊所抽调的849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82张,整体看来本院儿科门诊的处方中不合理率较高。对于不合理处方的评价判定的标准有:处方书写内容的完整与否,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不清难以辨认的为不合理处方;对于处方中缺少对临床诊断、或者对临床诊断书书写不规范的判定为不合理处方;一张门诊处方中药品种类超过五种的判定为不合理处方;在并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时,单一处方中药物的使用>7 d、单一急诊处方中药物使用>3 d,或者对有特殊情况需要加大用药剂量的但是并没有在处方中予以表明,这些都判定为不合理处方。总体来说,判断不合理处方的依据包括: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等。判断为超常处方情况的点评标准包括:无适应证用药;没有明确理由但是医生却为患儿开具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相同药理的药物,都视为不合理处方。本文通过对本院儿科门诊中存在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准确了解和掌握儿科门诊用药的合理性与适宜性,能够有效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

3.3.1 不规范处方的点评 本次抽调不规范处方的11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1.54%;处方中出现超量用药处方8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5.60%。另外,本次抽查中发现一例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使用“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患儿的处方中未注明皮试结果,如果患儿未做皮试,一旦对所用药物产生过敏,严重者会发生休克等现象,危及生命。

3.3.2 用药不适宜处方点评 本次对本院儿科门诊处方的调查中发现用药不适宜处方41张。占所调查出的不合理处方总量的22.53%。通过本次抽查和分析发现重复用药处方2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0.99%。主要包括:①同类药理作用的药物重复使用;②同种药物重复使用;③有相同适应证或者相同功能主治的药物重复使用。本次抽查中的联合用药不适宜处方3张,如处方中开具的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和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使用,头孢克洛由于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的存在而降低了药效,因此这两种药物应该间隔一定的时间服用,有利于各自药物作用的有效发挥。其中超疗程用药处方18张,超疗程用药不仅会造成药品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出现不良反应,增加了患儿用药的安全隐患。因此,医师应养成勤读说明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儿科用药的合理性。无配伍禁忌和不良药物相互作用[3,4]。

3.3.3 超常处方的点评 通过本次对本院儿科门诊处方的抽查和分析发现超常用药的处方有29张,占不合理处方15.93%,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24张,包括药物适宜人群超说明书用药和用法用量超说明书用药。本次抽查发现药物适宜人群超说明书使用的处方17张。超说明书用药,可能会对患儿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为不合理用药的表现。用量超说明书规定处方7张,医师开具的处方患儿用药剂量偏小,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会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抽查处方发现无适应证用药处方4张,临床医师未能按照临床诊断选择药物,这些情况不仅是对医疗资源、药物的浪费,更有可能增加用药的安全隐患[5]。

综上所述,本院的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发现有用药不规范的行为,有待改善。通过对本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发现儿童用药还存在重复用药,超疗程用药等情况。本院门诊儿科在抗菌药物使用上较合理,口服给药比例较大,无静脉给药,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较低。但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仍未达到现卫计委的要求。医院还需加强医护人员对合理用药知识的宣教,不仅应该深刻掌握抗菌药物的属性特点,还需要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等方面了解儿童用药流程,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药学技术人员可通过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加强对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

[1]黄立新.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5):111-114.

[2]佟德恩.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及用药合理性的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9):130-131.

[3]孙丽,魏旭,张鞠蕾,等.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10):948-950.

[4]张艳梅,刘威.儿科门诊处方评价与结果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0,7(36):56.

[5]殷娟英.我院儿科门诊处方评价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10,8(9):28-3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26

2016-07-05]

030013 山西省儿童医院

猜你喜欢

本院合理性不合理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碰撞合理性问题的“另类”解决方法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奇遇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甘肃:放射卫生监督员配置的合理性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