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比分析

2016-01-26关德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氨磺利培多巴胺

关德海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比分析

关德海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氨磺必利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与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各3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第2、4、8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氨磺必利组低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利培酮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临床资料对比可知,氨磺必利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利培酮,且其更为安全,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精神分裂症;氨磺必利;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为一组病因尚未明了的精神疾病,通常患者会具有情感、思维、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并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相协调为主要的临床特征[1]。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意识较为清晰,智能良好,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精神分裂症多发病于青壮年时间,且起病较为缓慢、隐匿,病程相对迁延,存在慢性化的倾向与衰退可能,但是部分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以保持痊愈以及基本痊愈的状态[2,3]。本文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与利培酮组,每组36例。氨磺必利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26.5±9.5)岁,病程2~48个月,平均病程(14.2±11.3)个月;利培酮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25.9± 9.7)岁,病程2~47个月,平均病程(13.9±11.0)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氨磺必利组 一般患者每次(即每日)使用氨磺必利剂量低于400 mg,若剂量超过400 mg,需要分为2次使用。对于急性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剂量为400~800 mg/d (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增量至1200 mg/d),并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个体的反应适当的调整剂量。对于阳性以及阴性症状混合阶段的患者,在治疗的初期,氨磺必利的使用剂量需要保持在400~800 mg/d,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的调整剂量至最小有效的剂量[4]。对于维持期治疗的患者而言,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避免因过量用药导致副作用。

1.2.2 利培酮组 患者使用利培酮1~2次/d,服药的初始计量为1 mg,在使用1周后逐渐加大剂量至2~4 mg,在2周后加大剂量至4~6 mg。此后可以维持该剂量不变直至维持期。在维持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一步的调整用药剂量[5]。通常情况下,患者使用2~6 mg/d,最大≤10 mg/d,避免因过量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均使用PANSS量表进行病症判定及评分[3]。经治疗后,以PANSS量表进行评分,痊愈:患者的PANSS评分降低>7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患者的PANSS评分降低50%~75%,临床症状大幅度改善;有效:患者的PANSS评分降低25%~5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PANSS评分降低<25%,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ANSS评分 氨磺必利组治疗前PANSS评分为(87.2± 10.3)分,治疗第2周PANSS评分为(72.4±11.1)分,治疗第4周PANSS评分为(56.4±9.4)分,治疗第8周PANSS评分为(36.7±6.2)分;利培酮组治疗前PANSS评分为(86.7±10.2)分,治疗第2周PANSS评分为(78.1±10.7)分,治疗第4周PANSS评分为(61.8±9.4)分,治疗第8周PANSS评分为(40.1±5.9)分。两组治疗第2、4、8周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氨磺必利组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疗效评价 经过治疗后氨磺必利组痊愈6例,占16.67%,显效19例,占52.78%,有效8例,占22.22%,无效3例,占8.33%,总有效率为91.67%;利培酮组痊愈3例,占8.33%,显效18例,占50.00%,有效5例,占13.89%,无效10例,占27.78%,总有效率为72.22%。氨磺必利组总有效率高于利培酮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有的临床研究资料表示,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阳性症状,多是由于其中脑的边缘通路分布多巴胺发生功能性的亢进所导致的;而与之对应阴性的症状,多是由于患者的前额叶到脑皮质通路所分布多巴胺的活动率下降所导致的[6]。氨磺必利是一种作用机制较为独特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双重的多巴胺拮抗作用。氨磺必利为甲酰胺精神类的抑制药,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多巴胺D2与D3受体的亚型。在低剂量使用时可以阻断多巴胺D2/D3突触前的自身受体,清除突触前的抑制,使多巴胺进入间隙量增加,有效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同时其可以降低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对患者体内的5-羟色胺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7]。利培酮属于非典型的精神病治疗药物,对于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着同氯氮平类似的治疗效果,其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精神状态,明显的提升其生活的质量。且在长期使用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一线药物。本实验通过对比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时不同的治疗效果,发现两种药物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8]。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第2、4、8周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氨磺必利组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总有效率高于利培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氨磺必利为临床中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1]高良会,王健,孙秀丽,等.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9): 653-655.

[2]宋桂清,孙长友,李云峰.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分析.精神医学杂志,2013,26(1):61-62.

[3]邹凯,刘晓伟,袁菁,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489-490.

[4]陈进东.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40-2842.

[5]李于林.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对照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981-982.

[6]刘荣芹,赵龙,张娜,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对照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1):64-65.

[7]魏立和,陈景旭.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世界临床药物,2014,35(5):283-286.

[8]魏立和,陈景旭,范宏振.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及糖脂代谢影响.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4(2): 118-12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76

2016-10-25]

125100 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

猜你喜欢

氨磺利培多巴胺
无抽搐电休克(MECT)、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观察
贪婪的多巴胺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二维液相色谱测定氨磺必利血药浓度的临床应用分析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氨磺必利临床研究进展
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糖代谢影响的比较
利培酮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