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进行层级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意义

2016-01-23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1期
关键词:层级满意率学历

王 雪

层级管理是将护士分成不同的层级,并明确各层级护士的护理职责,以便于对其进行管理[1]。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进行层级管理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管理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161名护士和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以下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161名护士和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1例患者。在161名护士中,有女性护士158名,男性护士3名。他们的年龄在21岁至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46±3.73)岁。他们的工龄在1年至14年之间,平均工龄为(3.22±1.61)年。他们中有学历为本科的护士36名,有学历为大专的护士101名,有学历为中专的护士24名。在16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81例。他们的年龄在23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2.4)岁。他们中有学历为本科的患者11例,有学历为大专的患者25例,有学历为高中的患者65例,有学历为初中的患者35例,有学历为小学的患者25例。

1.2 管理方法

1.2.1 进行层级划分 成立责任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分组和任命小组长。责任护理小组的成员可分为以下四个层级:(1)N1级:责任组长。(2)N2级:高级责任护士。(3)N3级:初级责任护士。(4)N4级:新入院护士。对各小组负责的病房进行明确的划分,并根据每位小组成员的层级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同时,建立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制度,并要求各层级护士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制度开展护理工作。

1.2.2 进行岗位职责制定 按照责任落实到人的原则制定《各层级护理人员岗位说明书》[2]。各层级护士的具体岗位职责和工作能力要求如下:(1)护士长负责护理质量检查、安全管理、划分各个责任小组管辖的区域。因此,护士长需要了解每位护士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工作年限和学历等情况,以便于根据每位护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2)责任组长负责分析和处理患者病情变化等突发情况、对组员进行指导、监督和协助护士长协调病区的工作安排。因此,责任组长需要具备较高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应变能力。(3)高级责任护士负责护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和对初级责任护士进行工作指导。因此,高级责任护士应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方法和急救技能。(4)初级责任护士负责护理普通患者、配合医生进行诊疗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因此,初级责任护士应熟悉护理工作流程、能够正确地执行医嘱。(5)新入院护士负责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低技术含量的基础护理工作。

1.2.3 进行工作时间安排 使用APN弹性排班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3]。尽量减少反复交接班的环节,以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稳定的、优质的护理服务。

1.2.4 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 护士长要根据各个病区护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和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个分层级培训计划。每个月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1次护理工作培训,要求他们规范地按照护理工作标准和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同时,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行检查,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到绩效体制中。

1.3 观察指标

管理结束后,比较进行管理前后161名护士护理质量的评分和161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其中,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是通过让其填写我院自制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获得的。该调查表共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选项。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进行管理前后161名护士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在进行管理前,这161名护士护理质量的评分为(87.37±4.23)分。在管理结束后,这161名护士护理质量的评分为(94.31±2.70)分。与进行管理前相比,进行管理后这161名护士护理质量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进行管理前后161名护士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2.2 进行管理前后161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率的比较

在进行管理前,这161例患者中对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者有75例,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者有71例,对护理服务感到一般满意者有10例,对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者有5例。这161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0.68%(146/161)。在管理结束后,这161例患者中对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者有114例,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者有42例,对护理服务感到一般满意者有5例,没有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患者。这161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6.90%(156/161)。与进行管理前相比,进行管理后这161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进行管理前后161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率的比较

3 结论

层级管理是将护士分成不同的层级,并明确各层级护士的护理职责,以便于对其进行管理。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进行管理前相比,进行管理后161名护士护理质量的评分更高。与进行管理前相比,进行管理后161例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更高。这与王正英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4]。

综上所述,进行层级管理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此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田萍. 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J].中外医疗 2013,32(14):145-146.

[2] 方芳,程云,周剑英等. 实施护士芳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 2009,44(2):114-117.

[3] 段伟莉,吕元红,周雀云. 层级全责护理在NIC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26(2A)66-67.

[4] 王正英,刘晓芳.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8,23 (11):7- 9.

猜你喜欢

层级满意率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知识无力感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