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诵读、设境、互动

2016-01-22熊桂林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文言文课文

熊桂林

文言文阅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偏重字、词、句的详细讲解与死记硬背,偏重于对文章内容进行先入为主的分析,而严重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研究与品味,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欣赏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加枯燥无味:成了教师腻、学生烦的“困难大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落后现状,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文言文,成了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总的说来,要搞好文言文教学,关键是要导之以法,激之以趣,促之以情。

一、反复诵读,导之以法

众所周知,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经过数千年教学实践验证过的。不过,这反复诵读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深入。按照人们的习惯,阅读任何文章都要先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才能理解文章内涵。而阅读文言文,先要解决文字障碍,疏通文意,然后才能探讨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正读——点读——译读——品读——理读——背读”的教学方式: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音调;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译读,就是学生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品读,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体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背读,就是在把握整篇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记忆。通过以上“六读”,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语文课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训练课,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训练”。这时,教师只是学生阅读和表达训练的组织者,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因为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有所得”,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有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之以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比如,教学初一的《狼)这一类情节较明显的课文时,可以把课文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有时,可以鼓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讲或复述,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对讲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桃花源不仅景美,而且人们的心灵也美,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并熟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可以让学生把本文与已学过的《社戏》《过故人庄》进行比较阅读。在教师的启发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回答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领略了文本的意境美,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互动合作,促之以情

要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切合实际,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觉得“眼前一堆字,脑中灌糨糊”,应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多种教学方法的并用,让学生在愉快地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这样的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文言文教学同样应该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如果不讲究方法,让学生机械地去死记硬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肯定就不高。

总之,只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力争创造出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来。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文言文课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端午节的来历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背课文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